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9-06-29宣燕芳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新教材

宣燕芳

摘要: 本文作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能引起学生思辨的问题展开探究;组织探究性讨论,创设探究教学的高潮;交流探究成果,给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拓展延伸,把探究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等五个方面,以《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变化》为例,对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进行了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新教材“综合探究”课实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编教材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其编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的改革创新,体观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其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是在每一单元之后都安排了一课“综合探究”的内容。

针对“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我在如何突破旧框框,把综合探究课上出特色、上出实效上下了一番工夫。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简称《过年》)为例,总结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题或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话题或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事件展开,学生会感到更自然亲切,更有探究的兴致。例如:我在设计《过年》的综合探究课导入环节时就安排了如下轻松的话题:

(1)你喜不喜欢过年?为什么?

(2)说说过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件趣事,与大家交流。

(3)你认为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为什么能打动人心,深受大家喜欢?

过年,本身就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过年趣事,人人会说,人人也喜欢说。为什么喜欢过年?学生很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能为下一步层层诱导、深入探究埋下伏笔。

除用轻松的话题开题导课外,我还让学生观看过年、图片、录像,感悟过年氛围;播放电影《过年》的片段,启发学生回忆过年的经历;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从歌声歌词中导入过年话题,等等。这些都是开题的好方法。

二、从能引起学生思辨的问题展开探究

“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问题是探究的驱动力,能引发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探究。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高质量的问题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2)具有思辨性和发散性;(3)问题的难度最好控制在“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程度上。教师在提问时,应尽可能少用那些“是不是”、“是什么”、“怎么样”等这些传统的提问模式,多问一些“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你如何看待与评价”等,以引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过年》一课,我引入过年话题,让学生回味感悟过年的情境,在学生了解过年的来历和过年的一般的习俗后,我设置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探讨:

(1)现在过年与过去过年有什么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传统的过年习俗有哪些还一直持续至今,它为什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3)对这些传统习俗的延续或改变,你是如何看待的?

(4)现在中国流行一些“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对此你有何看法?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学生深刻感悟到春节蕴涵着的深厚文化内涵,并对时代发展对传统习俗的冲击与改变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有利于传递美好情感,弘扬传统美德。

三、组织探究性讨论,掀起探究教学的高潮

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才能解决,组织学生探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开放性,要有讨论的价值。如学生思考认识上的困惑点、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没有现存答案的问题或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都值得学生讨论。

比如,你喜不喜欢过年?你为什么喜欢过年?这类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学生可以随兴而答。而像“有人说如今的‘年味淡了,很多地方不允许放鞭炮,电话、电子邮件拜年,代替了登门问候,等等,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这些是否有保留的必要?”这类问题有争议性,适宜经过探讨,各抒已见。

讨论可以同桌之间、组内同学之间、组际之间开展。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为某一问题争论离题太远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对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点,教师要加以重点启发,进行巧妙点拨;对学生讨论探究过程中,又主动提出的新问题,教师要尊重呵护,并可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四、交流探究成果,给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是“综合探究”活动课的一大亮点,是学生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创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敢讲、愿讲、乐讲。这一环节教师可把讲台让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唱主角。

有的问题,学生课前已阅过一些资料,课堂上又通过充分的讨论,讲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赞叹。有的学生观点偏激,有的学生争论有些激动,这都无碍无妨,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对某些问题,学生有不同观点展开争论时,教师要遵循“延缓判断”原则,不要急于表态,判定谁对谁错。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在教学《过年》一课时,学生对很多地方不允许放鞭炮不理解,认为过年就该热热闹闹,放鞭炮是延续了上千年的春节习俗,没必要禁止。而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为安全考虑,过年本是开心快乐的事,如果放鞭炮引发火灾,就得不偿失了。最后有学生提出,最好发明一种安全鞭炮,既能满足人们过年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要求,又能确保安全,不会引发火灾事故。这一观点得到很多同学的认同。但能发明出这种安全鞭炮吗?又有学生质疑。“这就要靠大家努力了,靠你们的才能智慧,说不定还能申请个国家专利呢!”“传统本身会不断继承和变化,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适时总结与引导,使探究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述展示探究成果的方式,属课堂口头表达展示。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探究时间长,可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展示交流,如几天后或几个星期后。延期展示交流法一般适用于课外进行的合作探究成果。由于这类成果的内容一般较多,有的是小论文,有的还可辅以图表、照片、声音、文字、课件或实物。交流的形式包括成果展示、成果展览会、成果交流会、成果汇编集等。这种交流方式,既是对一段时间内开展综合探究学习的书面总结,又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下一课程继续深入探究学习的热情。

五、拓展延伸,把探究的热情延伸到课外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是一个单元安排一个内容,建议授课一课时。时间有限,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安排“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弄懂或学会解决几个问题,而重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因此,“综合探究”课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内,必须把学生探究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在教完《过年》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的作业:

1.访问家中的长辈,了解他们在不同年代过年的经历和感受,了解他们对当今春节习俗变化的看法。

2.利用图书、网络等媒介,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举办一个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专题小展览。

3.传统“节日”只是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就我国传统的饮食、服饰、民居等选择一项内容继续研究。

上述拓展活动项目,有利于使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真正建立起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教材之外的社会大课堂知识的学习热情。

《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把“综合探究”引入课堂,为学生科学学习、可持续学习开启了大门。随着实践与探索的深入,探究式学习肯定能成为最具魅力的学习方式,“综合探究”课在新课程改革中必定会生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历史与社会(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北京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