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创业板疯狂

2009-06-29何莎莎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业投资创业板深圳

何莎莎

套用《甲方乙方》里的一句台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鼻孔迎接光明。”创业板的诱惑,给了VC、PE黑色的眼睛,它们中很多却没有迎接到光明。今天留下来的VC、PE则用鼻孔迎接到了光明,在阳光初显的日子深深舒了一口长气。“中国创业投资经过了25年漫长艰苦的历程,今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感叹道。

据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全国8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各大城市的投资机构。纷纷开始筛选手中优秀的项目为创业板而准备,其中有很多早已和闰过亿,远远高出了创业板的标准要求。仅深圳就有1100家企业基本达到了创业板上市的财务标准,其中有100家企业已经开始为上市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制,有35家作为首批拟在创业板上市的重点培育企业。

然而也有这样的感叹:“我欲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十年来,诸多本土创投因为压注创业板失败而过早夭折。如,深圳创投公会副会长级单位二十一世纪创投在2000年6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35亿元,由东北高速、招商证券、深圳市东大投资、上海港机和西安交大开元等共同投资兴办,还曾在同年9月与深圳创投共同投资新中大软件公司121万美元。由于创业板迟迟不准,2006年二十一世纪公司正式被清算。

创投公司遭遇如此厄运,创业公司亦如此。创业板的推出时间迟迟后推导致“套现受阻”成了无人能解的戈尔迪乌姆之结。已在主板上市的太太药业、用友软件、长园新材等公司当初也是苦等创业板无望才转战主板,除此之外更有大批的企业在期盼和等待中死亡。

历经十载的漫漫征途几经波折,生生消磨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激情,但也让意志坚定的人们等到了创业板开通时间表明确、拨云见日的—天。

上升,疯狂的引擎

许多在创业投资领域工作的投资人对于创业板的感情都是又爱又恨。

1998年12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也要求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一夜之间深圳涌现出了众多创投机构,中国创业板第一次带动的创投热潮来势汹汹,让业内投资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当时中国出现了一批高增长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还涌现出一批新型商业模式的高增长企业,它们不能满足银行贷款的要求,也不符合在主板上市的条件,所以只能够通过创业资本进行融资,而这种投融资体制迫切需要创业板这样的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王守仁回忆道。2000年在深圳创投公会成立的当年,有近50家创股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入会,到了2001年,已经超过百家创投机构入会。

对于当时热闹的情形,时任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会长的刘昼仍然历历在目。“2001年深圳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90多家,全部都是冲着创业板而来的。”那时具备了上市条件并拟上市的公司炙手可热,上百家创投机构为了争抢这些前途—片光明的公司而将大笔资金甚至是全部身家都投资进去。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由于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曾经成就了无数造富神话的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急转直下,韩国、日本、欧洲等地的二板市场相继关闭,中国香港创业板也日渐冷清,一时之间数千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全部退市,这对于还未起步的中国创业板来说是一场灾难,而那些等待冲板的企业有很多因为一心筹备上创业板而盲目扩张,不但失去了上主板的机会更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而赔上了身家,其背后风险投资机构亦难独善其身。

尽管中国的创业投资自1985年已经开始,然而一直到1998年“两会”期间正式提出在中国内地设立创业板,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关于创业板开通的预言起起落落,始终未有实现,但这一无形的诱惑,却成为本土创投发展的真实引擎。十年来,本土创投机构以滚雪球的方式积蓄能量,管理的资本量也在稳步增长。

有数据统计,2001年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创投基金用于投资中国大陆的资金总量为115亿美元,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44亿美元。十年间,在募集金额上年均复合增长达到11%。创业投资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投资案例则以9%的速度增长。

2002年是十年来单笔投资额的最低点,为200万美元,而在2008年,这个金额高达780万美元。纵观十年来风险投资机构的表现,不论是融资金额、投资金额还是投资案例数都是在随着市场变化的。

“创业投资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兴旺而兴旺,也会随着市场的衰落而衰落。波动性是必然的。”王守仁表示。

忍耐,疯狂的跌落

“在2002年-2004年间,本土风险投资的日子一直都很艰难,很多创业投资机构或者消失或者改行。”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回忆道。

“2000年创业板第一次计划推出时,深圳市政府就推荐了23家首批创业板公司,如果当时创业板得以推出,最后可能有四成能够上创业板。”陈玮说。深圳市当时推介的这些企业都及时捕捉了我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市场机会,并初显高成长态势。其中15家公司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先者,比如飞通光电子通信光电器件在国内市场居第一位;莱宝真空ITO彩色导电玻璃在国内规模最大……但10年下来,企业出现两级分化,其中太太药业、长园新材、同洲电子、莱宝真空、科陆电子、金正科技等6家公司先后上市。

不仅是创投机构前行愈见艰难,很多瞄准创业板而努力的公司最后也无疾而终,曾经有机会在主扳和纳斯达克上市,却因一心想上创业板而最后命断于此的企业不在少数。深圳历德莱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例。

2004年4月28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万德莱公司破产案债权人会议,根据清算监管小组出示的审计报告,万德莱公司已经完全资不抵债,企业负债总额高达6.1亿元。就是这样一家负债累累的企业在2000年底时,原总经理章又农还曾表示“考虑过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已基本获得认可”。然而为了能够在当时开设呼声很高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并融得更多资金,万德莱公司不惜一切代价放弃了监管部门批准上主板的上市名额,而目还按照上市要求准备了一批高科技产品项目,结果因为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公司耗去了大量资金而使资金链断裂,这大大超过了万德莱公司的负债能力。

创投与企业捆绑跌落的趋势,在2004年、2005年逐步呈现到高潮。

“2001年,深圳成立了接近200家冲着创业板而来的投资机构,到了2005年之后活下来的就只有十几家。其他的要么就是没钱了,要么就是转型了。”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回忆,“达晨创投在那个时候也很艰难,我们也没有办法,也想做点法人股、做点房地产,最后算是熬了过来。

但是我们一直坚信,创业板—定会开,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GDP在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国家里只有中国没有创业板,所以我们坚信创业板一定会开,也就决定坚持。果然股改之后,我们所投资的那些存活下来的几家公司都能够报批材料了,也就看到了希望。”

抢滩,疯狂中的理性

长达十年的等待终于换来了明确的时间表。“创业板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和意义。”靳海涛对记者表示,“这就好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诺曼底登陆,漂亮的胜仗让盟军建立了信心。创业板的推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也起到了强心针的作用。”

创投机构对于创业板充满期待,但是同时也在更加冷静地思考。在中小板还没有推出时,国内创业投资机构缺乏能够顺利推出的渠道,多年来都是由外资风险投资在掌控整个行业。在中小板推出之后,整个行业开始有所改变。随着创业板即将推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本土创业投资的规模会更加扩大,未来将会出现更多有实力的本土创投,市场格局会进一步改变。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本土创投机构表示,投资方向受到的影响不大。“达晨创投依旧专注于文化传媒、消费服务、现代农业和金融环保四个行业,创业板的推出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多了—个退出的渠道,但是我们不会为了这个板的推出而调整自己投资方向。”刘昼表示。

“现在推出创业板,不论是创业投资机构还是企业都会更加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扰乱市场。”王守仁表示。

他认为,这种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曾经有一段时间,创业投资在抢项目,乱投资,而经过了十年的磨炼,对于项目的选择变得更加理性,对于项目的争抢也会更为慎重和认真:第二,在十年中投资机构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对于项目的判断和管理有着更成熟的控制能力;第三,之前中小板一直是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的主要退出方式,投资的项目有成功上市的,但也有大量没有成功的,这些投资的过程里有大量的经验救训,自然会使投资人变得更加理智。“十年后的今天,他们的风险意识比过去强了,狂躁的心理也减弱了,能够很好地驾驭自己的经验。”王守仁表示。

针对某些学者提出的创业板在创设之初就实施注册制的见解,王守仁4月21日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的演讲中有针对性地呼吁,尤其是初期,完全有必要采取审核制。“我们希望加强监管,特别是要打击那些操纵股市者以及那些假包装上市的公司,还需要严格审核制度,保证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能够在平稳发展中快速成长壮大。”谈及此他略有激动,“中国具有高增长的自主创新企业太多了,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中国必须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行业,培育出—批新兴的龙头企业。要珍惜这次机会。”

猜你喜欢

创业投资创业板深圳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创投新政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