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犯罪之成因
2009-06-28王雪莲闫晓燕
王雪莲 闫晓燕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青少年犯罪的几大原因,即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及自身原因,为搞好青少年教育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成因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青春节拍并不都是美妙和弦,阳光普照下也会有不和谐的阴影。在人们为逐渐摆脱物质贫困而欣慰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未成年人犯罪正在急剧增长,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使他们走上了犯罪之路呢?
1 社会方面
1.1社会腐败的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动,传统道德、伦理在不断地被解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多元化,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由社会腐败而导致的丑恶现象和市场经济形成的高消费浪潮,使部分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离,他们信奉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贪图物质享受,从而导致了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
1.2网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慢慢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现代影视作品在不断追求血腥场面极端真实、极其刺激的同时,使暴力虚拟化了,令青少年产生了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孩子在平时的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所以在真实的生活中他就有可能认为自己还是在做游戏,
从而导致犯罪。
2 家庭方面
2.1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一些父母却不能够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他们深受社会的影响,一切向“钱”看,待人处世浮躁、不诚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父母,孩子也一切向“钱”看,从而为了“钱”而走上犯罪道路。
2.2家庭结构的解体和残缺
在社会的浮躁之下,家庭也变得越来越浮躁了,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有的孩子一天到晚生活在争吵之中,缺乏关爱,没有安全感。甚至有的家庭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影响更大,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应有的关爱,缺少监督和教育,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3家庭教养方式的失误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专制型,就是放纵型,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缺少爱,也缺少良好的人格,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 学校方面
青少年犯罪在个别地方屡禁不止甚至逐步升级,学校的失误不可忽视。当前,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在一些素质不高教师的教育中,屡屡有学生被扣上了“差生”、“弱智”、“笨蛋”的帽子,正是这些合力把他们赶进了施暴者的队伍。拥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陈禺说:“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他们认为对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都是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可以因此重新使自己获取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心理学家郝若平也指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言行举止趋同于成人,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当他们内心郁积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感情的冲动下,就可能会通过暴力达到目的。”
此外,教材中存在宣扬暴力色彩的倾向。仅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如何将对手打得 “脑浆迸裂,涂了一地”等暴力场景的文章就不止一篇,这就使孩子从小养成了对暴力接受与欣赏的习惯,在无意识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只要暴力用在合适的地方,就是正确的、美好的、艺术的。但是由于学生自己的控制力和理解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把暴利泛滥化,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一切,从而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牢房。
4 自身方面
4.1交友不慎,害人害己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由于兴趣、爱好和自我成长发展的追求,自愿结成非正式群体的心理需要是合理的,也是应该保护的。但青少年必须要运用自己的辨别力正确地选择朋友,家长、老师也责无旁贷地要给予他们在这方面必要的引导和关心。因为青少年可塑性大,交好朋友,互相帮助,提高大家;交坏朋友,互相感染,一起堕落。结成团伙后的孩子更希望在群体里能够表现自己,树立自己在同伙中间的地位和形象,为了表现自己够狠够勇敢以及对同伙的忠诚,在犯罪时他们的表现一般会更极端。这就使得团伙犯罪时的暴力程度一般比单独干时更严重 。因此,青少年交友要谨慎。
4.2心理压抑扭曲,放纵消极发泄,导致暴力行为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体贴,性格上自私冷漠。正是由于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所以才导致了很多犯罪事件的发生。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年少犯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