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医患关系危机事件的缘由及策略分析
2009-06-28沈岚
沈 岚
摘要目前,媒体对于医患关系危机事件的干预性报道越来越频繁,而在报道过程中应注意策略的选择,把握好全面观与整体观,并处理好主流和支流、现象与本质、迎合与引导、批评与保护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媒体报道医患关系危机事件缘由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自2005年以来,中国媒体对涉及医患关系的危机事件频繁报道和积极干预,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典型案例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50万“天价医疗费”事件。但事实证明,媒体在报道“天价医疗费”事件过程中存在不客观的报道内容和不成熟的报道方式,在整个中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也促使人们反思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危机事件中的缘由及策略。
1 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的缘由
媒体何以高度关注医患关系尤其是医患纠纷事件?首先,医院是当前中国各种社会利益冲突较为集中的展现窗口,医患关系又承载了生命、健康、经济、伦理道德等诸多重大社会元素,自然会受到媒体的强烈关注。其次,当前由医院的医患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频发,若对少数普通医患关系事件的处理失衡,还可能演变为影响深远的社会危机事件。媒体作为社会的载体和窗口,对社会危机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的正当干预又是化解此类危机的有效手段,这是由危机自身的性质与媒体的职责与功能所决定的。
2 媒体必然介入和干预危机
用新闻价值要素来考量,医院的医患关系危机事件是极少一部分几乎具备全部新闻价值要素的报道素材。不管外界的压力有多大,不管面临怎样坚固的信息封锁,媒体总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介入危机之中,通过行使自己的职责对危机进行必要的舆论干预。
3 介入危机体现了媒体关注民生的特质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媒体纷纷追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维护个体权益。公众在自身利益受损后,也往往希望媒体能主持正义和公道,而多数都市类媒体也希望通过成功地干预一些危机事件以扩大自身影响,由此达到“共赢”的目的。
4 媒体正当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与控制社会危机
媒体担负着引导舆论和联系社会的重要职能。在面对重大社会危机时,只有通过大众传媒才能将权威声音传递给广大民众,以期引起政府领导和广大民众的重视,形成一种社会压力,寻求支持与理解,从而顺利地化解危机。
新闻媒体是社会之公器,在报道医患关系危机事件时,媒体应充分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也应把握正确导向,讲究媒体报道的策略。媒体在进行医患关系危机事件报道时,应把握好全面观与整体观,处理好以下几个辨证关系:主流和支流、现象与本质、迎合与引导、批评与保护。
4.1 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近年来,媒体针对医院的报道集中在医学伦理、医患关系、医疗质量与费用等方面,“乱收费”、“大处方”、“红包回扣”、“医生渎职”成为涉及医院报道的主题词,似乎中国的医疗卫生行业是一片黑暗,一无是处。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虽然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但是,毕竟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基本解决了看病求医的问题,基本保障了我国人民的健康问题。这就是主流,这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
4.2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医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我们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现象。注意不要被现象掩盖了本质。医院的本质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使患者早日康复。但在工作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现象。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在充分把握医院本质的前提下看待那些医疗事故,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媒体既要有科学的精神,也要有理性的热情,在敢于质疑的同时,更要小心求证和判断,经过深入调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避免为“抢新闻”而在报道中犯重大原则性错误。
4.3 迎合与引导的关系
在医患关系危机事件的报道中,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媒体都必须讲究新闻道德,准确报道所采访的新闻,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善于引导社会舆论,缓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医院是社会的重要窗口,老百姓往往通过医院的救死扶伤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目的应在于化解矛盾,融洽医患关系,而决不能单纯追求所谓“轰动效应”而扩大甚至激化矛盾。
4.4 批评与保护的关系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对于医疗卫生行业中因为种种原因所引发的医患危机事件,新闻媒体必须予以揭露和批评,以保护患者的利益。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注意保护医疗部门的形象,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