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历史课堂的动感

2009-06-28

科教导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师

杨 文

摘要生本教育是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师本教育而言的,它是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行为,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后,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教与学都会变得轻松愉快。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本教育为历史课堂增添动感,赋予生命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讨论学习主动性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矛盾日益凸现。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换成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方式,着手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和课堂模式。

1 传统师本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师本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它考虑更多的是教师的好教,而不是学生的好学,考虑教育任务的最终完成,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静态教学为本,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被动的接受,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以教育者的认识规律代替受教育者的认识规律,抑制了学生主动认知的欲望,甚至导致学生对学科的厌烦,产生厌学情绪和心理。在问题的解答方面,教师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缺少探索答案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的来说,师本教育没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学生缺少可以施展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摆脱教师的控制,思维日趋变得刻板。

2 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

突破传统教育的弊病,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的。生本教育是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师本教育而言的,郭思乐教授指出:“我们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它是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教好教。

3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生本教育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尽可能发挥和利用学生的资源的教育,是教育的新境界。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

4 历史学科生本教育的课堂组织

(1)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把全班学生按需要分组,一般是每四人一个小组。选好有能力擅长组织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收集资料、汇编资料、讨论等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内容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轮流承担发言任务,并且针对重要问题做好记录。对于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小组发言人提出在全班进行讨论解决。

(2)定每节课讨论的主题或内容。对于新课而言,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确定主题。讨论的目的是要解决知识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便于学生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

(3)教师对课堂要进行观察调控。在学生进行热烈讨论时,教师应当在班上来回巡视,做好组织工作的宏观调控,对小组讨论中出现争持不下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

5 历史学科生本教育的勃勃生机

5.1 生动活泼的课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学科具有内在的兴趣。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法等,增强课堂的动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原始社会”一课时,先让学生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描绘原始人类一天的生活画卷,这一环节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本的插图、所搜集的文字资料以及提供的视频画面,画出了原始人类一天的生活作息,有打猎、采集野果、照顾小孩、煮饭、衣着打扮等,内容丰富多彩。不擅长绘画的学生则用文字来表述,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品头论足,情绪高涨。然后,让学生讨论“原始人类生活生产的共同特点?”、 “原始社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等问题,学生马上进入了这节课的高潮环节,讨论精彩热烈。整个课堂过程,学生学习情绪浓厚,兴致高昂。

生本教育,创设了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浓厚学习的兴趣。这种寓学于乐的课堂,富于动感,比起教师有条不紊的呆板讲述,别有一番景象。最后让学生对堂上作品加以必要的修改,再由各小组互评,给予合理得分。

5.2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生本教育方法论提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环境。学生通过“先做”“先学”,使他们的头脑变得充实,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大体上的认识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信心倍增。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在讲课前给学生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在上课前自行思考完成。“前置作业”的布置要合理,考虑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受得了”。“前置作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我们设想“基础知识”部分所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都能完成的,“简单理解”部分学生能过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能悟得,“能力拓展”部分是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设计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他们(学生)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的矫健的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前置作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的体验了成功,感觉着自己强大的潜能所在,因而对学习充满热情,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行为。

5.3 常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生本教育课堂中,几乎天天都有,堂堂都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同时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都寻求对自己的价值的积极认可”(布鲁姆)。

例如:讲西安事变时,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特别是国民党内部的分歧,张扬扣押蒋介石后,应如何处置蒋介石?为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分析国共两党的做法及其后果,进一步提问:究竟谁的做法更能维护全民族的利益?同学们自然的得出——共产党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同时进一步增进了对共产党以大局为重、高瞻远瞩的认识,对共产党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学生不仅轻松地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采取一些激励的竞争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评分),则会取得更佳的效果,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