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实习教学中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
2009-06-28夏洪亮
夏洪亮
摘要本文结合山东省电力学校多年教学实训经验,以常用的手工焊接方法,从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落实角度,对焊接实习教学安全技术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焊接安全
中图分类号:G422文献标识码:A
焊接工作经常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器设备接触,焊接过程中又存在有害气体、粉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和射线等对人体与环境不利的因素。因此,在焊接焊接实习教学中安全及劳动卫生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 焊接用电的伤害
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焊接方法中,应用电弧加热的焊条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方法最为广泛,由于经常与电打交道,所以应有一定的安全用电常识。
1.1影响电击伤害程度的因素
一般认为,电击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大小,接触时间、通过途径和人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1)电流大小是决定伤害程度的关键因素。实验表明:工频(50HZ)交流电1mA或直流电5mA的电流通过人体后,自己尚能摆脱带电体,故有关安全规程将此值定为安全电流值。交流电达到20~25mA或直流电流达到80mA及以上时,人会发生昏迷、剧痛和呼吸困难,触电者自己不能摆脱电源,有生命危险。
(2)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是电击伤害程度的重要因素。触电时。作用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值越低,触电后果越严重。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与电击伤害程度有直接关系。一般认为,通过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电流越大电击损伤的程度也越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的危险性最大。
(4)电流频率对电击伤害程度影响很大。焊接设备是按工频交流电50Hz设计的,从安全角度讲,这种电的频率对人最为危险。有资料表明:频率在20~40Hz范围内对心脏的损害最大,低于这个频段,危险相对减少,2000Hz以上时,死亡的危险降低。但高频电流易引起皮肤灼伤。
1.2用电安全措施
针对焊接工作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的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严格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否则后果是严重的。在电焊操作中为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一般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间隔防护。间隔防护是避免接触带电体的必要措施,保证操作者与带电体的距离。
(2)绝缘防护。绝缘不仅是保证电焊设备和线路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3)个人防护。由于电焊设备的空载电压超过安全电压值的2~5倍,焊工还必须加强在工作中防止触电的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具包括:绝缘手套、绝缘胶鞋、完好的工作服和绝缘垫等。
2 电焊弧光防护安全技术
电弧焊过程中,不仅有强烈而炽热的可见弧光,而且还有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如不注重防护,将造成弧光伤害。
2.1弧光伤害的原因及影响
电弧焊的电弧温度高达6000-8000℃并产生强烈的电焊弧光,它是由可见的白炽光和不可见的红外线、紫外线组成。
2.2弧光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1)焊接电流大小。焊接电流强度越大,产生的亮度越强,对人体伤害程度也越严重。
(2)焊接方法。在明弧焊中,如光的波长在0.00032mm以下时,等离子焊弧光紫外线伤害最强,约为手工焊的3.6~95倍,钨极氩弧焊约为手工焊的5~30倍,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约为手工焊的2~3倍,手工电弧焊伤害最轻。
(3)人体与弧光的距离及照射时间。人体与电弧越近,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一般在10m以外时,弧光伤害就不十分明显了,照射时间越长,弧光对人体伤害就越严重。此外,光线与眼睛角膜的投射角度也有很大的关系,直角影响最大;偏斜度越大,对眼膜作用越小。
2.3防护方法
为了防止弧光对人眼睛和皮肤的伤害,电焊工应配齐满足防护要求的用具,基本防护用具有:面罩、护目镜片、电焊手套和工作服等。
(1)面罩。面罩应符合防护技术条件要求,按其形式和用途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手柄式(盾式)面罩,这种面罩由于灵活方便应用较为广泛,但在氩弧焊和高空作业以及需要双手同时工作的情况下,有很大的不便,故有另一种套头式(盔式)面罩。面罩应能直接隔离弧光,使焊工面部皮肤得到保护,不被弧光灼伤。
(2)滤光护目镜片。滤光护目镜片直接镶嵌在面罩上,能全面隔离电弧弧光中对眼睛非常有害的紫外线、红外线,并能阻留热射线不被穿入和降低可见光亮度的作用。
(3)电焊手套及工作服。为防止弧光和飞溅的金属、熔渣伤害皮肤,焊工在工作时,必须对全身进行妥善的防护。
2.4焊工在工作前应注意的事项
(1)为保护焊接场所其他工作人员不受弧光伤害,焊工在引弧前应观察周围环境,并事先发出信号,方可开始工作。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焊接作业场所应尽量设置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