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要控制负面报道
2009-06-28武建明
武建明
社会千姿百态,新闻无奇不有,社会新闻是社会环境、民生状况的一面镜子。在社会新闻受到重视的同时,大量负面报道出现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
有人说,重视负面报道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的正确做法,西方国家的报纸中揭丑、批判的文章便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各方面的发展。的确,西方国家一些先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我们是在我国国情和特殊的社会状况下学习西方,我国社会的各方面各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相似,不宜盲目照抄照搬。我国虽然实行市场经济,但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不能放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精神道德各层面的健康稳定和谐。即使在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媒体由于崇尚商业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受到大众的批判和抵制。近年来在美国校园接连发生枪击案,美国媒体因为“娱乐化”而传播的过量暴力新闻,致使青少年盲目模仿,因此媒体也备受大众指责。外国媒体的教训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新闻媒体大量报道负面社会新闻,就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思想上的习以为常便使一些自制力较差、在潜意识里崇尚暴力的人产生行为上的模仿。尤其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状况和素质教育情况并不乐观,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未深入人心,这种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差异明显,所以社会影响是新闻媒体在大量报道负面社会新闻时该首先关注的问题。
重视我国国情,并不代表要轻视负面报道的积极作用。新闻媒体要起到守望环境的作用,对恶人恶事要予以揭露。但人们常说“过犹不及”,这种揭露如果超过了社会可承载量,便不能起到很好的守望作用了,反而会引起社会标准的混乱。新闻媒体经历了由“过于保守”到“过犹不及”的跳跃阶段,由一种极端发展到另一种极端由“正面多,几乎无负面”过渡到现在的“负面多,正面少”。如果鞭笞丑恶的同时,却放弃树立正确的榜样,恰恰失去了鞭笞的目的,鞭笞就像一架无方向奔驰的马车,不知该驶向哪里,这样反而使鞭笞对社会进步起不到作用,只会给做坏事的人心理支持。新闻媒体不能因为经济发展新闻自由度提高了,就放松新闻自律,放弃树立正面典型的优良传统,也只有在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构成合适比例的情况下,负面报道才可以起到鞭笞作用,可以起到正气压倒邪气的作用。
网络新闻媒体在编辑报道负面社会新闻时,尤其要注意防止大量负面新闻的堆集,网络新闻编辑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网络新闻媒体的特性与传统媒体不同,新闻标题醒目,新闻排行和往日新闻只需鼠标轻轻移动,总览性和可回顾性强。电影蒙太奇手法使不同画面的组合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不同性质的新闻组合也是如此。通常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报道会做出取舍,总的来说,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多一点或比例均衡,而网络新闻媒体从各媒体搜集“眼球经济”类新闻,使某一类负面报道大量集中,冲击力和影响力可想而知。但是,遗憾的是,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网站几乎每天的社会新闻中负面报道都占据重要位置,报纸电视在报道社会新闻中对负面报道的偏重趋势也日趋显露,这种趋势无疑是危险的。在现阶段,我们各新闻媒体仍然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报道策略,负面报道不能太多,以达到树立正确榜样和端正社会风气,鞭笞邪恶势力的作用。
大量刊登负面社会新闻的结果是不仅未能起到所谓“守望环境”的作用,反而给恶人以心理支持,很多有恶念且正欲行恶事的人看到殴打杀人等事件在新闻中随处可见,会认为社会状况普遍如此,或多或少都会从这大量类似的社会负面新闻中找到心理“后盾”,认为既然邪已经压过正,那么向邪靠拢也无何不可。所以控制社会新闻中的负面报道应是当务之急。
当然,在各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媒体为了吸引受众而大量刊登此类新闻的动机可以理解。但是从媒体的长远发展考虑,吸引受众应该在扩大信息量上下功夫,多刊登受众关心的、与受众生活相关的社会信息和政府决策信息,搭建社会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以达到防止政府滥用权力、防止腐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