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李约瑟之谜,探索民族复兴中政府职能定位
2009-06-28高振峰庄毅敏
高振峰 庄毅敏
[摘 要]从李约瑟之谜入手,探究15世纪以前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为何没有率先走上依靠现代科学的工业化之路,初步分析了中国自身的缺陷;然后分析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进而两相比较,试图找到适合本民族文化特点的、有助于中国崛起政府职能定位。
[关键词]李约瑟之谜 民族复兴 和平崛起
作者简介:高振峰(1974-),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思考李约瑟之谜,找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然后分析导致西方大国崛起的因素。两相比较,发现正确定位政府职能是中国崛起之道。
一、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一)文化决定论
文化决定论中的文化指的是儒家文化。文化决定论的提出者韦伯(Max Weber)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在西方出现是因为西方信奉新教。包括杨振宁也认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不擅长搞科学的逻辑思维。
(二)国家竞争假说和专利保护说
国家竞争假说认为欧洲强盛时因为欧洲分为很多小国,国家之间存在竞争,为了让国家强盛,各个国家就会努力去倡导科学技术。而中国是大一统的国家,缺乏竞争,因为不会有进步。
(三)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
英国著名学者伊懋可(1973)提出。该理论从需求不足的角度解释。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对新技术的需求不足导致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停滞。他认为在前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中国拥有先进的现代制度,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制度以及私有产权等等,因此导致较快的技术发明和传播。这是当时中国过去繁荣的原因。但是之后,中国人口迅速膨胀,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人均耕地越来越少。这导致人们没有足够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第二,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便宜。这导致人们不会购买新技术,不会使用机器设备来替代劳动力。
(四)制度缺陷论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约瑟,当然黄仁宇有此结论。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与欧洲的封建制度不同,中国“亚细亚官僚制度”压制商人阶级的形成,促使学者和工匠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李约瑟认为欧洲封建贵族体制有利于重商主义的价值观的培养,随着封建贵族体制的崩溃,就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现代科学。
(五)激励机制原因
林毅夫进一步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能吸引人才投身科举考试。妨碍了中国人对数学和可控制实验这种后天能力的学习,使得科学革命无法在中国产生[1]。李约瑟之谜指出现代科技带来的工业革命等因素是中国所缺的,也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最直接原因。但是如何崛起呢?恐怕现代科技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政府准确的职能定位才是西方崛起的根本原因。
二、大国崛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的启示
CCTV电视片《大国崛起》总结了500年来,世界九个曾经称霸世界的“大国”,在走向繁荣的途程中起作用的一些共同的关键性的因素,也就是政府的职能定位之所在。大致如下[2]:
(一)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是崛起的前提条件。
《大国崛起》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于各国兴起的思想和人文基础分析不够深入,甚至连文艺复兴的故乡 意大利也没有进入“大国”的行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打破中世纪宗教迫害和思想禁锢,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提倡用理性去批判地观察世界,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欲望能否得以发扬,带来了西方国家18世纪以后经济革命源泉的制度和技术创新。
(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崛起的必经之途。
正如D.诺斯所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这里所讲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准确地说就是自由市场经济。 总结17世纪英国,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l776年出版《富国论》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自然和自由的制度下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而政府的控制、干预和垄断,则会对经济造成破坏。
(三)法治:崛起的保证。
实行法治,即符合公认正义的法律(“善法”)的统治,是发达市场经济的共有的特征。而法治不但具有值得追求的普世价值,而且是非人格化交换占统治地位的发达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制度支撑,因而实行法治乃是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在法治的问题上,第一,分清“法治”(rule of law)与 “法制”(rule by law)两个不同的概念。若只说“法制”而不说“法治”,实际上抽掉了法治的精髓,回到人治;第二,法治与民主的实施顺序。英国等经验表明,法治归根结底要以民主制度为基础,要靠民主制度来保证。
(四)宪政民主:全面可持续崛起的目标。
民主是文明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第一,“威权主义政治”不必要。根据新加坡近年来的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儒家“新权威主义”会压抑创新精神不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第二,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第三,实行英国式民主制度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主的真正实现。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宪政民主制度体制用一整套制衡机制保证公共权力不会被滥用和确保个人自由和宪法权利不受侵犯。
(五)“橄榄形”社会结构的形成和中等阶层的壮大:崛起的标志。
20世纪美国的“进步运动”(Progress ive Movement)和罗斯福新政(New Dea1)打击寡头和缩小贫富差别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等阶层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诉求。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员等“新中等阶层”在社会生产体系中起着支配作用。美国 1900年白领工人占劳动力总量的17%,到了1970年,上升为47.5%;体力劳动者和白领工人人数比例1900年为2:1,到了1970年变成1:1.3。这也是崛起后的发达国家相对社会稳定的原因。综合李约瑟之谜回答的崛起的表面原因科技发达和以上五个崛起因素,初步可以得到以上目前中国必须明确的政府职能定位。
三、中国在和平崛起时,对政府发展经济职能作用的进一步思考
首先,中国当前的政治目标定位不应是简单的崛起,而是民富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围绕这一目标,在制度上创新,走一条不靠战争掠夺的、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其次,政府管理上,适用领袖加委托代理的政府管理体制模型。为了克服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减少交易成本考虑,必须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使政府首脑的行为与政府追求的目标一致,积极消除政府失灵。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逐步给与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减少政府层级,从而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维持经济的开放和市场的充分竞争应该确立为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政府可以使用产业政策老协调不同产业和部门的企业实现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并为其创造必要的法律、监督体系。政府应在政策上对首先响应政府产业政策的企业提供扶持和补贴。从而发挥国家自身的比较优势的经济政策,以最大程度加快要素禀赋结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自生能力,藏富于民,形成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橄榄形社会。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国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