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影响初探
2009-06-28刘立英
[摘要]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信息越来越受到管理者重视,会计政策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所以会计政策也受到普遍重视。由于会计政策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政策的选择过程,加之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或兼有某种利益的驱动,因而使得会计政策的选择情况千差万别,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企业价值,并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对企业宏观、微观经济产生影响。本文从会计政策选择定义出发,通过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来说明其对宏观、微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 宏观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分析
作者简介:刘立英(1981-),女,土家族,湖北恩施市人,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地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会计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是基于对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与运用,可以说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手段。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目标,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营战略。管理人员经营思想的体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除了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
一、会计政策选择
(一)会计政策
1.会计政策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政策定义为“在编制会计报告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法规和程序。但在使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用最能恰当地表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政策”。
我国《企业会计政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1]。
2.会计政策的内容
会计政策至少包括以下一系列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间和方法;长期工程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计价基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期间和预计残值的估计;准备项目是否以及如何确认;存货计价方法;开发成本以及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外币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特点
1.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
“会计政策”侧重指政策内容本身,而“会计政策选择”则侧重指政策的形成、修正及调整过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即定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
会计政策选择指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等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会计政策在形式上是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2]。
2.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
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选择是一种整体优化,即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各组成部分应有内在一致的目标,受统一的政策思想指导。(2)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最初确立是一种选择,已有的政策变更也是一种选择。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由上可知,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须兼顾方方面面。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同时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一贯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谨慎性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分析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会计职业界开始注意到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从70年代开始,有的学者提出不仅要考虑关注会计准则的微观经济后果,而且还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从宏观管理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影响。一般认为,会计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税收
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对国家实现税收目标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是对资产计价会计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损益如何确定期间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对损益的调整。
(二)影响资本市场
在资本市场中,资源的任何配置都是特定决策的结果,而人们作出任何决策都是基于给定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作用是向使用者传递有助于其判断和估计经济收益的“信号”。会计信息通过对使用者的“信念”产生影响的方式来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换句话说,就是会计信息能够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
(三)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判断一国经济增长与否以及增长的程度、速度,往往要借助于大量的会计信息。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对与计量经济增长数据有关的财务指标的计算产生差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数据计量的准确性。其次,会计政策的稳健或激进与否对经济增长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经济增长中的泡沫成分;激进、乐观的会计政策选择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3]。
(四)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既重视和发展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克服了市场自发性、盲目性的缺陷。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政策和各种经济杠杆。会计政策选择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途径主要是其提供的经济信息与实际情况的偏离程度。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能为宏观经济调控直接或间接的提供经济信息,该经济信息是信息基础。而不同会计政策选择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影响国家以会计信息为基础而制定的经济决策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影响经济杠杆的调控力度和效果。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微观经济分析
会计政策选择的微观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信息使用者、 “搭便车”者、企业自身。在市场不完全且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现实经济环境中,在不完全、不完善市场中市场价值不再具有它们在完善、完全市场中的特性,市场价值不再丰富到足以捕捉到资产或某些特定项目所有属性的价值,交易成本的存在使资产完全计价变得不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在不完全市场中会计实际上是替代市场价格对企业真实收益进行计量的一种机制。任何会计方法都不可能得到会计的“真实收益”。此时,会计信息只是企业经济收益的替代变量。因此,作为经济收益替代变量的会计信息,就会对使用者的信念或者使用者对未来股票价格的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的估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4]。
此外,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在不同企业契约下的契约成本大小是不同的,对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自身价值。对于“搭便车”者而言,由于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企业的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等非法定使用者也可无偿地获取该信息。下面从管理者、股东、政府、债权人和员工五个方面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分析:
(一)管理者微观经济分析
1.管理者基于报酬的动因
管理者向企业提供技能等人力资本后,也要相应地从企业获得一定的报酬。由于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技能和服务难以用准确的数字加以定量,因此,往往就将管理者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而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都用会计信息来反映,然而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所以,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可将该因素称为报酬动因。管理者在报酬动因下,可能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在某些年份提高盈利或在某些年份降低盈利[5]。
2.管理者基于安全的动因
管理者除了关注自己的报酬外,还会关注自己职位的安全。一方面,当竞争处于不同形势时,其选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就存在较大差别。另一方面,管理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竞争。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业绩,进而在竞争中获胜。该因素称为安全动因。在安全动因下,管理者会根据当期与未来业绩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增大当期业绩还是减少当期业绩的会计政策,以此来使收益平衡。
3.管理者基于行为的动因
除了上述的报酬动因与安全动因外,管理者还有其他行为动因。我国管理者的个人效用函数中货币报酬只占有一定比重,而社会地位和控制权的满足感却占有相当的比重。
(二)股东微观经济分析
1.会计政策选择对股东分配模式的影响
传统企业采用的分配模式是: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政府经济利益分配都在股东之前。因此,股东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在分配给了其他利益相关者之后已经没有经济利益了,也可能剩余很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会出现其他利益相关者侵蚀了股东的资本。
2.会计政策选择对股东分配方式的影响
股东拥有股票可以取得资本利得和现金股利。根据有关专家调查,股东对资本利得和现金股利的偏好程度是不相同的,73%的股东偏好现金股利,75%的股东相信现金股利和资本利得存在风险差异,这一调查也说明股东对现金股利偏好。管理者意识到如果不能满足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一方面股东可能抛售企业的股票,而导致股价下跌,进而影响企业的筹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业绩不好无利可分,股东就可能通过董事会撤换管理者,使管理者的职位得不到保障。当盈利高于支付的目标股利时,管理者可能选择那些能减少企业盈利的会计政策,调低当期收益。
3.会计政策选择对股东资本利得的影响
股东在进行产权交易时,总是希望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就产生了资本动因。由于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的对象是企业的净资产及其潜在获利能力,因此,在进行产权交易时会计政策选择是不同的。出卖的一方会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净资产和收益的会计政策,而购买的一方会选择那些能够降低净资产和收益的会计政策[6]。
(三)政府微观经济分析
1.对税收的影响
政府作为征税者,通过制定税收法规来保障其从每一个纳税企业中分享经济利益。在总体经济利益一定的情况下,经营者、员工、债权人等分享的经济利益越多,政府作为征税者所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因此,政府往往希望企业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而对企业来讲,管理者总希望通过努力,降低现实的和潜在的税赋,包括对现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对未来可能出台的会计准则施加影响。一般情况下,为了向政府少缴税款,管理者会选择保守的会计政策;有时政府也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级别的政府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政府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
2.政治敏感性会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
企业的政治敏感性随着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变化,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的政治敏感性要强。实证研究人员从风险、资本密集化、行业集中程度等方面研究发现:政治成本与风险有关, 高风险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可降低收益的会计政策组合;资本密集型公司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政治成本,有可能减少会计收益;行业集中度说明了可能在该行业采取反垄断管制措施,故行业集中比率越高,管理者就越有可能采用减少会计盈利的会计政策[7]。
3.政府部门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
政府部门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主要包括上市资格、增发配股以及暂停终止上市的规定。这种监管也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债权人微观经济分析
债权人关注其债权的安全,而管理者则考虑如何运用这些资金为自己和股东谋取更大的利益。由于债权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取向不一致,在贷款时债权人往往要与债务人之间签订一系列的限制性条款。这些条款的内容基本与会计数据有关系,依据的是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签订契约之后的监督也要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来进行,这样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就与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有直接的联系。会计政策变化会对会计数据产生影响,从而也会对依据会计数据签订契约条款的约束程度产生深远影响。
(五)员工微观经济分析
员工投入人力资本为企业运行提供要素:一方面为企业创造收益,另一方面从企业获得工资、奖金、股份等形式的报酬。员工为了获得工资和奖金,就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关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一是由于单位业务量的工资标准与企业的创造价值有关,员工在选择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以及其他以业务量为基础的工资形式时,就会关注会计上对资本保全价值的计量;二是员工不仅要关注单位业务量的工资标准,而且还关注新增价值中员工整体收入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员工喜欢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进而提高自己的利益。另外,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赋予了员工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普通员工从企业获得工资奖金,另一方面,作为股份持有者可按持股数分享公司的红利。作为股份持有者,员工会更加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企业获利越多就意味着自己将分得红利越多。因此,员工会偏好能提高企业利润的会计政策[8]。
参考文献
[1]卢燕玲。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9)
[2]徐虹,林钟高。会计准则研究---性质、制定与执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3]姜萍,高锦生。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影响[J]学术交流,2000(1)
[4]林波,邱玉莲,朱琴。论有效市场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J]科技创业月刊,2007(8)
[5]孙桂芹。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J]会计工作,2007.2
[6]朱静芬。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探讨[J]上海会计,2007.1
[7]张建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J]当代经济,2008(2)
[8]温琳。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