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众化教育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
2009-06-28叶青
叶 青
[摘 要]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本文从高校扩招后学生的特点入手,从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多采用兴趣式/鼓励式教学,结合实际教学,知识由浅入深,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动手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扩招高校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叶青(1975-),女,汉族,四川宜宾人,重庆师范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方向研究。
所谓“大众化教育”是相对于高校扩招之前的“精英教育”而言的。自从1999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逐渐向着“大众化教育”的方向发展。高校扩招使得有更多的学生能进入大学的殿堂,接受高等教育,但大量学生的招收也对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是一个考验。近年来,因为扩招引发的相关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高校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扩招后出现的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予以应对。
一、高校扩招后学生的特点
(一)消费者意识增强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大学文凭的含金量随持有人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因为扩建校舍、增加教学设备设施及扩充师资力量等,使得教育成本(学费)上升。再加上其他教育产业化问题的出现,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意识迸发出来。他们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交学费上大学就象花钱买东西一样。特别是随着上大学机率的提高和就读学校可选择的增强,他们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师资配备、住宿条件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更有甚者以“上帝”身份自居,认为交了钱就一定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而不必花时间精力去钻研学习。学生消费者意识的增强是对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巨大冲击。
(二)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高校扩招以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原来的选拔制度下不能被录取的学生现在也能进入大学。这使得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在录取批次靠后的一般本科院校尤为突出: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知识差,原来的教学难度、考核要求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三)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与行为的滞后
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现在的大学生很早就在为就业作打算。他们深知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不少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做兼职,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加应聘的砝码。这是现在的学生不同与以往学生很重要的一点。但同时又有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参加过一次社会活动。这样的学生通常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或成天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自我空间里。他们往往在就业时碰壁最多。
二、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即品行和品德的教育,之后才是传授专业知识。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宠爱和缺少兄弟姐妹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都比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商品经济对他们的影响也比较大,很多学生缺少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道德教育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适当增加思想品德、当代青年心理学等课程。同时,要多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等社会公益活动,在知与行的反复循环中提升和重塑道德品质。
三、因材施教、多采用兴趣式/鼓励式教学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下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方法技巧都有待提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多采用兴趣式/鼓励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型模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与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表扬学生的优点,委婉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减轻他们承受的压力,增强自信心,积极向上地进行学习。
另外,在班级编制上提倡小班上课。以降低教学成本为目的的大班课应减少,学生人数太多,在知识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也随之增大,教师难以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结合实际教学,知识由浅入深
目前很多的教材(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往往会用大量案例来讲解知识点,但案例太大,公司太知名反而让学生觉得有距离感,而纯例题型的案例又让学生觉得抽象。笔者认为在讲解一些知识点的时候,尽量从身边入手,先举一些小的,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有一个直观认识,再将其引申到典型案例中,教学效果会更好。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其中《电子商务安全》这门课的很多教材在讲加密技术的时候先介绍它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工作原理,然后就直接讲到它在一些大的集成系统和解决方案中的应用。而笔者认为可以先以签发签名邮件和加密邮件为例来让学生对数字证书、公钥、私钥、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这些基本概念有个直观的认识,先作一个铺垫,在后面进一步学习时才会轻松易懂。又如在讲《财务管理》中的保本点时,通常教材中会用“甲公司生产的A产品……”这样的描述来举例,这给学生一种纯理论、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果能把甲公司替换为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服装店,A产品具体化为T恤衫,保本点是它一个月要卖出多少件T恤衫,这样就很真实了,然后再可以运用到淘宝网上开店的保本点计算或大公司的保本点计算上。让学生知道“学”可以“用”,并能学以致用。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高分低能这种现象在目前大学生生中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得较好,考试能得高分,也通过了一些等级考试。但这些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答卷上,学生缺少具体的运用操作,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笔者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合适的。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以完成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1]。比如说在《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中都会讲到了解客户、了解商品或服务,在理论知识上会讲到通过问卷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实际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布置一项调查任务让他们完成。具体内容可以是商业性质的,如为某公司新上市产品的市场反响进行调查(如果能得到该公司支持,还能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是非商业性质的,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应具备的条件,学生会工作应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等等。从问卷的设计开始到问卷的分发、回收、统计、分析到最后撰写调研报告,让学生在实干中理解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记住哪些原则、作用、步骤等。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好处在于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让学生走进社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是教师单方面讲授中学不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会林、钟平《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