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探讨
2009-06-28杨华军李延芳
杨华军 李延芳
[摘要]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学风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学风建设 现状 对策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风、校风的建设。由于当前享乐主义思想盛行,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明确奋斗目标,没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60分万岁”,纪律观念不强,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课堂纪律差等不良现象,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学风现状
1.自身因素影响
经过十二年的学习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抱着“享乐主义”态度。生活懒散、没有秩序,比如,早上赖床、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没课就是“90后的宅男宅女”——窝在寝室里,或坐在电脑前面。大学的管理也比较自由,没有压力,学生无听课兴趣(睡觉的多),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只顾着玩。高三就有人放眼大学生活很潇洒,自由自在,可以逃课;寝室里大学生们叼着烟围成一圈,跷二郎腿在用凳子拼成的桌上打着扑克,这就是当前大学生的形象?
2.学校办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管理是否严格,硬件设施是否齐备反映着办学环境的优越与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僵化不丰富,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的不少课程不及格,甚至导致不能毕业。
3.授课教师专业素质及授课质量的影响
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与老师的教学质量存在正相关。很多大学老师只顾自己上课,不像高中的老师一样,经常找学生交流,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失落感。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师德风范、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好,这也是部分学生经常旷课的主要原因。
4.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对大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其学习,生活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班级、宿舍。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班风正、则学风好,如果高校领导重视班级建设,班主任责任心强,班干部配合得利,班级工作做得好,就会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寝室也是一样,一群人在一起相处几年,彼此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个人品质都会相互影响的,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风气的好坏,校外环境的好坏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重大,正面影响能为学习带来动力。然而,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现象,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给学生正确选择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冲击,很多学生认为金钱地位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校园周边以营利为目的录像厅、网吧等营业场所也对我们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是培养优良学风的根本出发点。高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和道德修养提高,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感情。不仅要在学校、班级里进行集中教育,也要针对个人进行教育,比如,某班李某某上课老是迟到,班主任和辅导员就要在课下找他好好谈谈,指出他的错误叫他及时改正,班级干部也要随时督促他。同时,班级必须有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只要班主任抓得紧,班级干部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是指日可待的。
2.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用良好的素质、师德去感染学生。很多大学教师只要上好了课就不管了,这会使学生积极性下降,无兴趣对待学习。老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关心学生学习现状,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上课时要与学生多互动,注意维护课堂纪律。比如,王某某同学生上课睡觉,你要过去提醒他好好听课,不能无视他。“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风影响也很重要。
3.每个班任用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敢说真话,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观察、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深入同学,收集意见,及时准确地向学院反馈信息,关注教学前沿动态,善于发现和辨别问题并能主动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
4.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大力加强“专业理想教育”,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成才的渴望。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参加人才交流会,增进对宣传求职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增强其学习动力。
优良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实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只要高校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抓学风建设,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6).
[2]杨毅.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石庆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四个关注”[J].理论与实践,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