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9-06-28唐桂莲郭霞
唐桂莲 郭 霞
[摘要]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层次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作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作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利益,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保障下的和谐。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主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特性、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以上三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原因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大学生面对多变的社会环境及诸多难以预测、掌控的事件,以其有限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应对能力不足的缺陷凸现出来。于是,一些学生陷入沮丧、失望、悲观的心境,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一旦成为人们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特别成为人生价值取向,就会以谋取个人利益为人生目的。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全面介入到人际生活、社会生活中,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恶性泛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情况,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大学生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使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现阶段,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故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的现象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的全局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是前所未有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状况还不能与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相适应。特别是一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如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专业课时挤掉政治理论课时现象仍然存在。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学时往往不能真正落实,还是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的现象,形式主义、教条主义还很严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此外,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学生只强调抓分数、专业,而忽视理想信念的教育,这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单一的生活经历造成生活目标空虚
众说周知,从家庭到社会存在着接受学校教育当作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而忽略它作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倾向。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愈演愈烈。各种知识学习及大大小小的考试,成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知识学习和考试,学生的其他生活体验大都被排斥在生活之外。人生责任和人生意义的感悟,本应从生活体验中来,然而学生的生活却被与现实的生活隔离开来,使本来充满生命活力孩子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被剥夺了生活体验的单一的“学习机器”和“考试机器”,进而造成他们生活经历的贫乏、苍白,在过度的“保护”中显现出一种病态的“顺利”。因此,一旦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有着美好计划与奋斗的决心,但升入大学之后,产生了想“歇一歇”的心态;还有一些学生不甘心迷失自己又开始了新的一程又一程的考试。面对大学这样一个开放、复杂社会环境,许多大学生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的能力。迷失了人生目标与方向。
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能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与对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等困惑,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学生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从而使他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实践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从自身做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努力学习,做“三个代表”的自觉实践者。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功能
在大学校园里,不仅政治思想工作者和全体教师要全面育人,承担起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责任,同时,要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从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克服那种“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了”的不良心理和习惯,从日常生活中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和求实精神的文化氛围,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进而在文明的环境、最有效的激励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如,在学生宿舍里,学生相互了解,交流广泛,思想和行动相对自由,充分利用宿舍文化的优势,增进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利用广播站、学生团体和各类兴趣学习小组,使第二课堂丰富多彩,使校园文化精彩纷呈,以巩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功能
当代的大学生是渴求知识的一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互联网教育为媒体的新的教育方式已为大学生所青睐。然而,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的全新媒体,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大量信息的垄断,他们借着互联网传播其思想、文化和语言,宣扬色情和暴力,这势必不利于大学生接受和树立传统的文化观念,接受民族意识、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使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理想信念淡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因此,学校必须借助互联网占领这一教学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的主导思想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功能。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人生导师的功能
人生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尝试,目前,我校针对学生思想状况,聘请了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两课”教研室的部分教师承担任大学生的的人生导师。人生导师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生班级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等思想情况,平时通过各班学生信息员定期向人生导师汇报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例如,人生导师针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座谈、集体解答或专题讲座。如针对新生班级着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针对大二、大三学生,主要引导他们如何成才,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择业指导,解决学生就业方面盲目性心理和择业理想化,帮助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使学生就业定位准确。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思想稳定,专业思想牢固,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多种形式,加大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坚持通过宣传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要坚持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促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07,(5),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问答[M].人民出版社,2005.
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群星计划”教育教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编号qx09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