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精神对当代高校管理的启示

2009-06-2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开拓创新以人为本

任 怡

[摘要] 本文从研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探讨了元培精神的基本内涵、具体实践及对于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极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元培精神 兼容并包 开拓创新 以人为本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始人。他对北大的成功改革,彻底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后的新北大,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术中心,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地,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更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九十周年。重温这段伟大的历史,研究和发展元培精神,对于当代大学内涵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元培精神的内涵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和思想体系的缔造者。他主张教育救国与教育独立,积极倡导“思想解放,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以人为本,民主办校,主张养成人格,实行文理交融,推崇科学研究”等教育思想,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把元培精神简要地归纳为:兼容并包、开拓创新、以人为本。

二、元培精神的历史实践

1.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延揽人才

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他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不拘一格广泛延揽人才。蔡先生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因此,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认真教授,以提起学生研究学问的兴会”。

由于蔡元培校长的积极倡导和亲身实践,北京大学一扫陈腐的官僚校风,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各种思想相互交汇、相互给养,使学术研究达到了自由发展的高度。

2.废科立系,文理交融

蔡元培曾在《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教育趋势》一文里指出:“从理论上讲,某些学科很难按文、理的名称加以明确的划分……例如,地理就与许多学科有关。”“就学生方面来说,如果进入一所……只有本科专业课程的大学,那对他的教育将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决心打破存在于从事不同知识领域学习的学生之间的障碍。”

于是,蔡先生对北大原来文、理、法、商、工五科作出了整顿,撤去了科的界限,而是设置了并立的十四个系。同时要求习文科者必须兼习理科的一种,而习理科者也必须兼习文科的一种。这对于北大的学风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和显著的推动作用。

3.主张个性化教学,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

1917年11月15日,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蔡元培提出“废除年级制,采用学分制、选科制”的议案,大致意思是:学生修满若干单位,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须修满四十单位,其中四分之三为必修科,四分之一为选科,选科由各预科主任指导。本科须修满八十单位,半数为必修科,半数为选科,本科学生入校时,应择定教授一人为导师。

由于这个制度使学生能够不拘于专业而自由选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潜能,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因而很快被全国各大学采用,当时被认为是我国大学教育上一个极大的进步。

4.推崇科研,首创研究所

蔡元培强调大学应研究高深学问,大学生应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大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他认为大学不是养成资格的场所,也不是贩卖知识的地方,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研究真理的兴趣和致力学术的人格。譬如,范文澜、冯友兰、叶圣陶、俞平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研究员或通信研究员。

这一举措为学生做高深学问研究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在国内属最早成立的大学研究所,具有首创之功。此外,通过开展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5.兴办学报和学术研究团体,多途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蔡元培认为,“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的。”为了激发北大师生的科研兴趣,蔡元培极力主张兴办学报,“有了学报,学生必要发布议论,断不能抄讲义,必要于人人所知的讲义以外求新材料,就不能不研究学理了”。

这些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成为北京大学流传至今的一个优秀传统。

6.注重人格养成,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社会动荡、政治复辟,导致普通百姓盲从宗教,封建迷信现象抬头。这也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迷信宗教的思想洪流。有鉴于此,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京神州学会讲演时,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学说。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把人格的培养作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力主张反对封建迷信,适应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战斗性,更为北大在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指挥部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成果。

三、元培精神的启示

历史表明,以教育救国与教育独立为核心的“元培精神”和以兼容并包与网罗众家为核心的“元培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深刻领会和把握“元培精神”的实质,弘扬、发展、传承“元培精神”,对于指导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兼容并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兼容并包”是大学之大的重要表征,也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更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应对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助推器。我们倡导的“思想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兼容”不是无所不容,而“并包”也不是无所不包。对各种流派的学术思想和见解主张,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通用”。

2.开拓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力量源泉

大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当前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从“元培精神”的本质出发,我们应该把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开放出来,强化参与、合作、指导意识;把学习方式从机械记忆中开放出来,强化自主探索、合作创新;把教材从单一信息源中开放出来,强化教材的拓宽、活用与效益。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

3.以人为本是营造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营造一种自由、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本”,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和改善教学条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文集——(卷三)•教育(下)[C].台北: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484.559.99.

[2]蔡元培.自写年谱[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十七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47-448.

[3]高平叔.我在教育界的经验[A].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97.

[4]蔡元培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8.194.

[5]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91.

猜你喜欢

开拓创新以人为本
略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基层学校工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探究
服务全球学子 成就国际人才
“开拓创新”教育理念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