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影迹

2009-06-27袁凌

凤凰周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红卫兵天安门景观

在那些号称红色年代的影像中,红色尽管醒目却仍然是一种稀见色,占据画面主体的是暗淡的蓝和黑。

这显露了经济对革命激情的制约当时的年代,红色不仅在政治上是一种奢侈品,也是一种稀缺的工业产品。

在一张群众游行通过天安门的照片中,装饰成红色的卡车上,身穿红色运动服的青年在大幅红旗下举着红色的杠铃。车下却是一片寒伧的蓝绿色海洋。

在每个人都一无所有的年代,人们只能制造庞大的人群景观。每个人都剑拔弩张,每个人又像蝇头蚁聚一样渺小。除了台上或中心的演员,人在这些庞大的景观中完全消失了。

在上海红卫兵演出的背景中,罕见地出现了外滩附近一幢建筑中的高楼。在天安门的堂皇景观背后,露出萧疏的几棵树。今天的寻常事物,在这些影像中却令人感动。在虚幻的红海洋背后,它们守护了生活和自然的真实逻辑。

1967年,红卫兵演出。

1967

1967年,群众庆祝上海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6年,欢庆胜利,“四人帮”倒台。

1978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游行庆祝五届人大会议胜利召开。

上海街头红卫兵演出。

1968年,民兵训练。

1966年,红卫兵长征开始。

图片编辑 丁大伟 编辑 袁凌 美编 虎妹

猜你喜欢

红卫兵天安门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我爱北京天安门
《景观平面图》
天安门前看升旗
创意涂鸦
赵鼎新:微博中谁都可能成为“红卫兵”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浅谈节卫兵专用粮票
尴尬的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