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航母将从长兴岛驶出?
2009-06-27钟坚
钟坚
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前夕,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通过官方媒体向外界透露,中国将加快推进重点武器装备建设步伐,将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大深度高速智能鱼雷等新一代武器装备。“大型水面舰艇就等于是航母。”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军事专家告诉《凤凰周刊》,中国领导人的说法总是留有余地,按其理解这种特殊的指称就是航母。
中国航母研制一旦经官方点题,外界最想知道的问题是,由谁来建中国的首艘航母。尽管许多中国民营船厂排名世界造船能力前30位以内,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仍是国内船舶制造最有实力的企业。“对中国首艘航母的订单,国内的大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已经展开激烈竞争。”中国造船行业一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这两家造船企业各有特色,但都具备建造中国航母的实力。
相较于大连造船厂的低调,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总经理南大庆日前在接受上海东方电视台采访时高调表明:“从我们的硬件设施、生产能力来看,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为海军承建它所需要的各种水上水下,包括战略性舰艇项目(的能力)。江南造船厂为承建航空母舰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希望承建第一艘我们自己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母舰。”未来中国航母出自谁手,答案似乎正在渐渐清晰。
航母秘密预研
中国开始研制航母,对密切关注航母进展的王存琳来说,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中国几代人的航母情结将化为现实。”王存琳是江南造船厂前副厂长和党委书记,“搞了一辈子造船工作,直到退休”。上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条约签署,前苏联开始为中国培训舰船制造工程师。王存琳当时被组织派去前苏联敖德萨海运工程学院学习船舶制造,1962年中苏交恶后从苏联回国。在苏联学习期间,他参观考察了苏联时代唯一的航母建造总装厂黑海造船厂苏联时代的9艘航母全部在此建造。
拥有中国自己的航母,曾是中国海军人最大的梦想。1982年10月,时任海军司令刘华清提出:“打什么仗研究什么装备。”经海军党委研究决定,海军在原有的武器装备论证研究所基础上成立装备论证中心(军级),中心工作是带领和调动国内军工船舶系统的研究设计机构,自主研发适合中国军队的水中武器。肮母此时也被悄然列入研究议题。
刘华清被称为中国海军航母项目的最大推动者,他在后来出版的回忆录中提及:
“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两年后,听海装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又一次提到:航母总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当时)海军装备研制完全仿照苏联标准,即用强调舰艇的快速性指标来衡量舰艇论证设计水平,甚至是衡量作战能力。”王存琳说。依照前苏联军事理念论证设计的中国舰艇,明显有苏联痕迹,强调火力和航速,即按火力、航速、电子、续航力和居住性的先后为原则来考虑论证设计。但在1980年代后期,大陆军方首次在舰艇研究设计中突出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注意可用性、机动性、兼容性、隐蔽性、经济性和居住性等几种特性的综合设计思想,加强了舰船作战领域和作战方式的论证以及生存能力的研究。
1985年,中国海军颁布通称为“舰规”的水面舰艇、潜艇、滑行艇船体规范,成为中国新一代舰艇设计通用标准。颁布舰规后,海军又陆续颁布舰艇的系泊、航行试验规程。“目前舰船建设处于多种标准并存的局面,”海军军事学术所一专家告诉《凤凰周刊》,中国海军除继续使用一些原苏联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外,改革开放以来还引进一些美军标准、规范,在消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几型新舰船设计研究中参考引用。
谁来建中国航母?
从1980年代末开始,有关中国秘密研制航母的传闻纷纷登场。香港、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版本。对这些江湖传闻,中方或沉默了之,或公开“辟谣”,军方亦从未公开应对。但在国防部长梁光烈“中国是唯一没有航母的大国,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母”的言论为中国航母计划定下基调后,外媒开始猜测由谁来建造中国首艘航母。就目前看来,大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的可能性最大。
在大陆目前11大军工集团序列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是船舶制造最有实力的企业,因地理位置不同,俗称。
江南造船厂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骨干造船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中国海军列装的主要水面舰艇武备系列。
“南船”、“北船”。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两大军工集团对军队使用部门提出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实施总负责制,财务关系在国家财政中单列。除完成中国军方指定的军品订单外,两家企业也开始参与国际船舶市场竞争。目前中国军工船舶业务基本由这两大国有企业和旗下众多的“7”字头命名的设计研究机构二分天下。
除“南船”、“北船”之外,中国民营造船企业也不容小觑,地方民企造船能力已逐渐接近“南船”、“北船”。“世界造船排名若扩大到30名以内,那么会有很多中国民营船厂也在其列。”不过,曾参与航母预研的人士透露,中国特色的军民结合国防工业体制,使中船旗下的几大造船基地更具竞争力,它们的生产线都有迅速转换成军品生产的能力,“建造一艘中等规模的航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大连造船厂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大型船厂,1970年代初生产出中国第一代驱逐舰。此前传言,从乌克兰购得的6万吨级航母“瓦良格”号的改装任务在此进行,“将被用来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和航母舰员”,但最近有消息说,“瓦良格”号的修复工作事实上已经陷入停顿。
江南造船厂则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骨干造船企业,主要产品就包括中国海军列装的主要水面舰艇武备系列。江南造船厂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由于黄浦江吃水太浅,江南造船厂之前只能造十几吨的舰船。2006年,江南造船厂从原址整体搬迁到位于长江口的长兴岛上。2008年6月,占地面积560公顷,使用岸线3.8公里的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的4个船坞正式峻工,生产能力达到480万载重吨。2015年二期工程完成后,造船基地将有7个大船坞,实际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载重吨。长兴岛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南船”被寄予厚望
江南造船厂前身是清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有百年以上的造船历史。1865年6月,李鸿章以6万两白银买下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所有机器设备、原料和工具,并将工厂重新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洋务派20年间所建的20个近代军工厂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
1867年9月,由于美国不允许在虹口租界生产军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濒临黄浦江的高昌庙征地70亩建设新厂房。自此,生产军火与造船开始并重,江南造船博物馆中至今还存有李鸿章的奏折,泛黄纸面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949年以后,即便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轰炸,江南造船厂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基地。海军创建者张爱萍将军也曾到过江南造船厂与工人一起从废墟中寻找残存的工具和零部件。
大连造船厂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大型船厂1970年代初生产出中国第一代驱逐舰。
1950年秋,海军司令部向江南造船厂下达建造小型炮艇的任务。1954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新一代炮艇“53甲”开始服役,参加了从解放崇明到一江山岛的一系列战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每个新进江南厂的青工都被要求学习这段历史。”王存琳说。王存琳赴苏学习期间,中国海军决定减少购买成品军舰,自行仿制。随后,江南造船厂陆续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和第一艘护卫舰。1996年,江南造船厂改制成立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由于长兴造船基地有着超大型吨位的船坞和吊装设备,境外情报机构采用各种方式窥探和窃取长兴岛新址的资料及附图,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将在这里建造国产航母。目前,长兴造船基地3号船坞最引人关注。3号船坞长580米,宽120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是世界上的最大船坞,用于建造7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年生产能力10艘。
最新出版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称,访问过长兴岛造船厂的欧洲专家确认,中国自行建造的航母将在今年内动工,目前已到最后准备阶段。《汉和防务评论》获得的图片显示,中国武警已经加强对长兴岛3号船坞的警戒工作,所有通向船坞的出入口都已经由武警把守。3号船坞完全为封闭式,围墙高度达2.5米,巨大的龙门也已经完成,龙门起重机至少达到600吨。3号船坞附近,若干大型货柜已经运抵。
法国造船厂的专家分析《汉和防务评论》提供的照片后认为,这些货柜可能装载供氧设备、发电设备,因为焊接工程需要大量氧气,同时船舶焊接工程需要大量电力。法国、德国及意大利专家一致认为,从图片可以看出,造船厂船坞自身的建造作业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安放龙骨。
技术层面不成问题
从国外的航母建造史来看,其建设周期漫长,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且投资强度大。大陆军事刊物《舰船知识》网络主编宋晓军曾估算,中国如果建造一型中等排水量的航母,至少要花费20亿美元左右,而航母建成后每年的后勤保障,舰船养护、更新武器电子设备等费用也数目惊人。不仅如此,航母建造还涉及冶金、造船、航空、电子、化工、原子能等许多工业部门,涉及几十个设计所、上千家企业单位,也涉及极为复杂的进度统筹安排比如舰载机研制、电子装备等。
“从技术层面上说,中国船厂已经完全具备建造航母船体的实力,至于关键的配套设备,中国可以自主研发。”中国造船学会军船委员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易宏称建造航母要有战略眼光,航母的部分配套可实施全世界采购来获取。
中国海军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序三中将日前在接受本港《文汇报》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已完全具备建造航空母舰的条件和能力,中国应该先造小航母,再一步步发展大型航母。他认为,中国在技术、财力、人才等方面都已不存在问题。目前,中国在科技水平及建造能力方面已经达到建造航母的所需的标准和水平。至于航母建成后可能面临的补给问题,张序三认为,中国虽没有海外军事基地,但却有大型补给船,完全可以满足远洋航行的需求。
中船重工的大连造船厂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为伊朗石油公司建造多艘15万吨以上的油轮,江南造船厂长兴基地则拥有起重能力高达600吨以上的起吊设备,以及符合航空母舰吃水深度要求的舾装码头、先进的焊接技术和设备。但航母一旦正式开建,对它们来说,都要面临许多新的考验。
“航母想要开出去,必须要有大型船舶必需的大马力高性能曲轴等关键设备。”中船重工704所高级工程师宋新新举例说,航母的螺旋桨推进轴和曲轴的规格与强度比一般舰船都要大,整体强度要求增加后,船厂的锻压设备就要跟上。而在锻造过程中,金属表面处理的车磨机床也需要相应规格的机器来匹配,这给船舶的材料到加工都带来质量控制风险。
2003年9月15日,经过17个小时的海上航程,整修一新的“基辅”号平安到达天津港临时锚地,民众纷纷到海边观看航母。
军品舰船的配套还有特殊要求,如看似普通的密封圈,需要经历冷热性能下的磨损、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寿命等多个试验;航母甲板则需用大厚度特种钢材,其焊接技术和可靠性方面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此外,在航母建设过程中,还要警惕因管理经验疏忽或统筹安排预估出错等原因造成巨大损失。王存琳回忆,当年前苏联黑海造船厂就曾出现过这样的失误。
前苏联“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1985年12月下水后,按黑海造船厂的总装能力,完全可以确保1989年底交船。不过,苏联海军在1984年底提出,要将舰上的无线电对抗系统“坎塔塔-M”换成“星座-BP”。此时“星座”系统的设计尚未完成,原先的电缆安装又已提交,最后的结果就是,由于12个系统订货脱期及方案修改,造成2100多台套,110车皮的电子设备不能及时到厂修改报废电缆400千米,新增电缆1200千米,至少延误工期1年半。
苏联人后来了解到,美国航母使用的比较重要的电子配套系统,在一般动力系统建造前的7~8年便开始拨款研制和生产,以避免在总装时出现“舰等设备”的局面。苏联的经验表明,舰体建造不是主要问题,电子设备及武器装备系统的研制脱期和不能及时供货,往往才是造成工程拖延的主要原因。
据《汉和防务评论》分析,从附属于3号船坞的3座巨大联体式室内组装厂房的尺寸判断,中国航母建造很可能以模组化分段建造方式进行,最后在船台完成总装。
中国最大的武器采办
中国航母一旦建成交付,可以说是中国建军史上最大的一宗武器装备采购。海军装备部的一位军官称,海军装备配套复杂,涉及国家几乎所有的工业、科技领域。一型水面舰艇的研制,往往需要20多个省市、10多个科技工业部门、1000多个工厂和研究单位的协作,更不用说是航空母舰。
200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实行军事订货制度”——军方作为买主,企业作为供给方。随后又引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等国防采购办法,鼓励民企参与装备采购竞争。在这种制度下,即使在类似“南船”、“北船”这样大型的军工实体,以及每个集团公司内部下属的许多企业实体之间,业已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获得航母订单的船舶制造商基本上不占有所有的工厂或工场,大船厂只负责核心部件的研发攻关,其余大量的配套零部件交由若干个独立的制造商,制造商再依次把订单分发给更小的设备制造商。
“每个制造商会从事一项船体设备零部件的装配,有负责舰上雷达、指挥仪等情报系统开发的,有负责舰船模块建造、薄板焊接等多项造船工艺研究的,有的或者只负责生产一种啤酒瓶盖大小的插头,在现代化航母上这样的插头数以万计,每一个插头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触针。”中船重工708所是中国军工船舶行业规模最大的总体设计论证研究机构,该所一位高级工程师形象地称,每一个船舶设备制造商都是航母浩大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而每一颗“螺丝钉”背后,更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坚固工、抛光工、钻孔、雕版工、油漆工……
此外,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外购也必不可少。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江南造船厂计划从俄罗斯进口一批电动控制零件,并希望从俄获得建造航母的关键技术。俄罗斯纽带网日前则转《汉和防务评论》的消息称,中国目前正考虑为其建造的首批航空母舰配备乌克兰生产的燃气轮机,乌克兰生产的燃气轮机已被用于装备中国的一系列水面舰艇。
即使是航母甲板这样的关键配套,有报道说中国军工也尚未实现材料本土化的突破。中船重工708所的总工富贵根早有呼吁“从长远看,中国必须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产品。”他建议业内可以把目前的本土化甲板机械产品“排个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甲板机械的国产化。
“在分配军用舰船等大型合同的问题上,政府会进行更高程度的‘军方干预”国防大学一位军事专家称,在国防竞争领域,免除竞争的条件还可以包括是否损害国家安全或公众利益的考虑,“航母应属于保密或敏感项目”,“核心军品的生产必须严守军工机密,之后才是成本效益”。该军事专家表示,目前大陆的一些大型国防军工企业仍沿袭军民分线的做法,军品在专门的军用线上生产这样能保证国防军工机密不被泄露。
在这种条件下,“螺丝钉”们一般不会知道生产的部件会放在航母哪个地方,“或许连下达任务的人都无法接触到他所能透露的军工秘密层面,做的工人更不会知道”。所有航母武器装备,重大配套和零部件生产过程完成后,交由大型船厂总成安装。船舶大配套的生产过程由中国军方派出军事代表实施全程监控,以确保军事机密和产品质量,小部件的生产商需事先经过军方的资格认证,才能予以授权生产。
2008年,上海造船学会曾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陪同美国一个考察团参观江南造船厂但事先经严密审查的外方人员中却混入一不明人士,大陆的国安官员很快发现其拍摄了大量工厂生产的照片。经过严密调查,最后以免去相关官员职务为了结。
编辑 萧方 美编 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