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报业的生死难关

2009-06-27IPEC

凤凰周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皮尤报业裁员

IPEC

早在2008年年中,就已有美国媒体人士预测,在读者流失、广告减少,网络突飞猛进的年代,2008年留给美国报业的将是其历史上最痛苦的一段记忆。不久前,百年基业的论坛报集团在金融海啸中摇摇欲坠,直面破产。几年来早已耳闻目睹无数裁员减版、历经种种内心煎熬的美国报业同仁不得不再次悲叹“流血的日子才真正开始。”

左图:美报业巨擘论坛公司拟申请破产保护,《纽约对报》抵押总部。图为《纽约时报》总部大楼。

债务、广告下滑与金融危机

沿着芝加哥繁华的密歇根大街一路向北,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芝加哥论坛报》总部那座独具特色的哥特式办公大楼,就伫立在热闹的芝加哥河畔。36层高的大厦建成于1925年,其一,二层外部全用大块的花岗岩砌就,镶有取自全美各州(特区)及全球多个著名建筑物如金字塔、雅典神庙等的石块,寓意报业根基广泛,坚实稳固。

2008年12月8日,这座伫立近百年的雄伟大厦,在金融寒潮中颤动了。论坛报集团这一同时拥有《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等12家报纸的全美第二大报业集团,由于无法承担高达近130亿美元的债务,于当天正式向位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破产法庭,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集团老板,全美富豪排行第68位的房地产大亨山姆,泽尔同日称,公司的困境来自种种不可抗力。经营收入急剧减少、经济形势日趋紧张,与突如其来的信贷危机,汇聚成一场“完美风暴”,使集团无力继续处理巨额债务。此时距这位商业巨子收购论坛报集团并将其私有化尚不足一年。

“福无双至”虽是中国俗语,但用来形容美国报业近来“祸不单行”的窘境却是相当贴切。几乎就在论坛报申请破产保护的同时,《纽约时报》在其网站上称,为应对未来的债务压力及不断萎缩的业务利润,公司计划以抵押或售后回租的方式,处理位于曼哈顿中区的总部大楼,争取获得至多2.25亿美元的贷款。

这座第八大道上的52层建筑2007年才刚刚落成,《纽约时报》拥有其中58%,约150万平方英尺的产权。纽约时报财务总监在报道中表示,已有投资者抱怨大楼的房地产业务占据了公司投入太多资金。

此刻的危机并非意外。有业内人士统计,自2008年初至今,千疮百孔的美国报业已裁员超过9000人。他们认为,由次贷危机深化而成的金融风暴及随之而来的信贷紧缩,直接导致上述两大(及未来更多)报业集团陷入当下困境。

右图:美国论坛报业集团王席兼CEO山姆·泽尔。

以论坛报集团为例,2007年12月21日,泽尔通过一系列借贷融资完成对其收购及私有化重组,前后耗费80多亿美元并因此负上巨债。早在2008年3月,《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就有文章称,债务压力将不会给泽尔留下任何犯错的机会——毕竟贷款利息一年就高达约10亿美金,接近其2008年全年的预测现金流。

为减少开支,《芝加哥论坛报》与《洛杉矶时报》2008年内已裁员超过400人。《洛杉矶时报》还关闭了其在全球的多个海外记者站,并于2008年7月宣布减少版面14%。同时,泽尔先后出售旗下报纸NeWsday及就业网站CareerBuioder.com10%的股份,套现近8亿美金。

持续关注纽约时报的分析师们指出,目前拥有全美规模最大编辑部门的《纽约时报》,需要继续裁员,所有不会直接影响销售和产品的部门,如印刷和采购,甚至包括相对独立的区域部和体育部,都可能被削减。近两年来,金融评级机构对纽约时报公司的认可度一降再降。随着标准普尔最近再次下调纽约时报公司的投资评级,穆迪表示也在考虑采取类似行动,而一年以来,纽约时报股值已足足跌去近六成。

为何我们会沦落至此?

面对窘境,《编辑与发行人》的主编马克,菲茨杰拉德,提出了也许所有美国新闻从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何我们会沦落至此?”他所问的,其实已不仅仅是一个论坛报集团的兴衰,而是整个美国纸媒这一年来的变化。因为就在2008年,在目睹太多无奈的改变和被动的调整之后,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士开始承认,在美国,旧的报纸商业模式已经崩塌。

针对美国报业的困境,皮尤研究中心5个月前先后公布了两份调查报告,称报纸产业未来将取决于他们能否利用“(互联网)机会”,跑赢与“(财务)压力”之间的竞赛。在2008年8月中旬关于读者阅读习惯的调查报告中,皮尤指出,仅仅在两年之内,表示自己“昨天有看报纸”的美国读者已从40%降到34%,而同期表示自己“每周至少上网看三次新闻”的读者则从31%上升到37%。其中,“只看网络新闻”的读者比例虽然只有4%,但比两年前已是倍增。

关于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报业的影响,美国报人早在1990年代中期便已关注。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里,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中心主任的Jone V. Pavlik.便说“新媒体代表着未来”。2000年,全美已有超过1200家报纸建有自己的网站,提供电子化产品。

不可否认的是,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由于还能保持可观的利润率,整个报纸行业都错过了新趋势的节奏。拥有百多年历史的《圣路易斯邮讯报》执行主编Pam Maples女士指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免费网络分类广告网站的出现(1990年代中期)与快速发展(2001年前后),未能引起纸媒的足够重视,美国Poynter媒体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汤姆·黄甚至认为,免费网络分类广告是导致美国报业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与中国大陆报纸不同,分类广告普遍能占到一份美国报纸总收入的30%到50%。汤姆·黄表示,分类广告的逐渐流失已使美国报业感到巨大压力。随着越来越多商业广告也向互联网转移,投资者,甚至传媒人士,都已对传统报业失去信心,开始寄希望于互联网。

在同期另一份针对报纸编辑的调查报告中,皮尤发现,在过去3年里,为应对收入减少、读者流失及股价下跌等带来的压力,美国报业已广泛采取裁员与减版的措施。85%发行量超过10万的大报和52%规模相对较小的报纸,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裁员,同时明显减少了一些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的报道。

与之对应的,报纸对本地新闻和社区新闻格外关注。如Maposs女士所言,在互联网时代,了解国际和国内新闻的最好办法就是上网,地方报纸版面与人手有限,在这方面根本无法与网络竞争。“报纸(的商业模式)百多年来,从未有过创新。”Stranger的发行人蒂姆·科克一针见血地概括了报业的问题。

网站将被安排在编辑部的中心

2008年10月28日,一向以严谨保守著称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Monditor)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表示:“2009年,本报将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日报的全国发行的报纸。”仅仅21天后,著名计算机杂志PC Magazine也宣布,将于2009年2月停止发行印刷版杂志,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网络内容上。

也许“电子化”并不适合所有纸媒,但对于希望能够继续生存而不是出售的报纸而言,这看上去似乎是目前仅有的解决方案北京时间2008年12月16日晚两家位于汽车之都底特律的报纸,Detroit Free Press和,The Detroit News将宣布其自救方案媒体分析人士估计,它们也会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PC Magazine的后尘,减少甚至停止发行纸质报纸,转而集中开拓网络市场。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美国报业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笔者在《圣路易斯邮讯报》访问考察时,Maples女士表示,为将网络新闻与印刷新闻更好结合,《圣路易斯邮讯报》2008年以来,重新设计了网站,增加了图片、视频、记者博客栏目及其他互动功能,还为10年来一直居于编辑部一角的网站部确定了新的位置。

指着编辑部里依旧可见的纸箱,Maples女士说,直到2008年5月,办公室里仍随处可见记者、编辑忙着整理、打包个人物品,调整座位“我们重新安排了每个部门的位置,因为冈站部将被安排在编辑部的中心”。

虽然在皮尤的调查中,还有近半数的编辑认为报纸与网络会构成冲突,但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已把网络新闻视做报业的未来。高达81%,尤其是大报的编辑表示在其编辑部内,“网络报道”与“纸质报道”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编辑也无需再预先特别要求记者“先为网站做简短报道再为报纸写长稿”,“网络第一、电子化一切”已是很多编辑部的基本要求。

随着英国广告控股公司实力传播日前下调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预测,公众与市场对报业的担忧也在增加。有观察人士预测,2009年或将有近20家美国报纸倒闭,也有报道指刚刚宣布全球裁员65人,并有可能关闭12家记者站的Newsweek(新闻周刊),也会进一步增加电子化内容并调整纸质发行量。

面对从未如此不确定的产业未来,接受皮尤调查的编辑们表示,报业的生存将系于一个新的,有效的商业模式,以及出色的新闻从业人。一个编辑表示,“无论将来网络和纸质产品的比例是多少,只要我们能保证积极的产品推广足够的技术投入以及最棒的新闻人,报业就能继续。”

在他们心中,美国纸媒或将消失但新闻及新闻人不死。

(本文作者系美国Alfred Friendly访问学者)

编辑 贾葭 美编 青年

猜你喜欢

皮尤报业裁员
比裁员更可怕的,是我知道了新同事的工资
增强资本运作促进报业经济发展
一颗子弹,让他两度入狱
皮尤调查:中日民众互不喜欢
自拍
数字报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