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企业成致污大户
2009-06-27罗科
罗科
部分污水处理厂对进厂污水不加处理就直接外排,或向进水管道注入清水、自来水以增加污水处理量:城市生活固体废物有70%以上未作无害化处理就外运倾倒、堆置和填埋。
提高城市供水水质,不能光靠自来水公司,直接影响水源水质的还有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现行的污水与固体废物处理机制漏洞百出,叠加了城市水质危机。
污水处理厂作假
污水人工处理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来自人工外力的帮助来缩短水资源水质循环和修复的自然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近几年来,内地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
但一个普遍的现实是,本承担着“末端治理”任务的污水处理公司却成了新的污染源。
建设部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对《凤凰周刊》坦言,迄今为止,全国所建的污水处理厂有近三分一未能正常运行。
而仍在运行着的污水处理厂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不少只是走过场。
近日,山东省检查监测80多家污水处理后发现,有50多家存在进水“掺假”问题。在相同时期,相关部门督查贵州省12家污水处理厂后发现,超过半数污水处理厂存在作假情况。
另据报道,河南省于2007年年底前建成的130个污水处理厂全部通过环保验收,实现稳定运营。但短短不到5个月后,河南省有30座污水处理厂由于没有稳定运行受到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根据通报,新建污水处理厂或是以调试为名长期闲置,只是作为“样子工程”应付检查,有的甚至对进厂污水不加处理就直接外排或从旁路直排入河。
而这些污水处理厂不正常运行,武涌说主要原因就是运行费用不足。
建设部统计,2007年污水处理费收入共110亿元,污水处理总量为179亿吨,平均污水处理费收入仅为0.61元/吨。而据一位颇有经验的污水处理厂厂长分析,不计管道维护投资,污水处理厂常规的处理费用为1.1~1.2元/吨0.6与1.2元之间巨大的差距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遭遇瓶颈。此外,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介绍,国内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率总体仅在60%到70%之间,甚至更低。
与此同时,国家为控制环境,却一再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短短几年内从GB8978-1996标准、GB18918 2002标准一级B升格到一级A。按照合同,如果不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将予以处罚。
而一级B到一级A,除要新增设备外,光运行费用就会增加30%~5。%。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很多污水处理厂实际连G B8978-1996标准都很难达到,这种情况下污水处理行业只能弄虚作假,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
弄虚作假可以有无穷的办法。前述山东和贵州在检查污水处理厂时发现,有部分污水处理厂在面临检查时向进水管道注入清水或自来水以增加污水处理量;或者是收集雨水而不是污水加以处理。
污水处理厂如果不能规范到位运作很有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
而作假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污水处理厂只需汇报污排水出口的污水处理量。
为了实时监控,2008年开始,建设部城建司搭建了污水处理动态系统,运行污水厂一台和市环保部门时时联网的在线自动检测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给市环保局检测中心上传COD浓度、瞬时流量、排放总量、氨氮量等数据。
但一位在污染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相关部门一味脱离实际地抓执行并不能保证企业是一根管道排水,而且很多污水处理企业在线检测仪上的数据,实际是做过手脚的。
该人士曾经去苏州一家电子厂安装铜离子监测仪,该厂负责水处理的经理提出,监测仪调试得不要准,只要读数不是0,也不太高,有个0.2或者0.3、0.4最好了。超标了环保局要找麻烦,读数是。环保局也不相信。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巡视员(正司级)张悦对记者表示,建设部正在制定出台城镇污水处理激励政策,包括改变财政投入方式即变项目建设资助为环境产出补助;强化污水收费制度,即变企业无奈拖欠为预先支付划拨。
固体废物移动污染
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除污水处理行业造假外,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安置以及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也“功不可没”。
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如何处置是全国性难题,一般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含有病原菌、重金属、致癌化学物质等潜在的有毒有害成分,是污水处理过程形成的最主要的潜在二次污染源,倘若得不到适当的无害化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由于污泥往往被垃圾处理厂和化肥厂拒收,污泥处置成为污水处理厂一大难点。2008年4月,有世界三大水务巨头之一背景的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因将产生的污泥委托给不具备处置能力的单位外运倾倒,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而被重庆市环保局环境行政处罚8万元。
污泥还只是千万固体垃圾中的一种。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中国固废网副总经理李建军介绍,一个业内共识是,至今城市生活固废仍有70%以上不是无害化处理。
大陆自1994年收取垃圾服务费,但内容限于垃圾收集和运输。从2002年一些城市相继收取垃圾无害化处理费,但到现在661个设市城市中约三分之二未完全落实“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即使收费的城市,每吨垃圾填埋补贴费用也是四五十元左右,处于入不敷出的边缘(至少需要60元),偏低的垃圾处理费造成了垃圾处理无法达到较高的无害化处理标准。
威立雅环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进锋表示,近些年,恶性竞争正导致垃圾处理价格不合理下降,2004年成都市垃圾处理补贴费为71元/吨,2007年的青岛市为61元/吨,2008年2月成都市垃圾处理补贴费降到了50元/吨,到了2008年6月,海口市的垃圾处理补贴费已到48元/吨。
“现在垃圾处理市场化项目出现了低价中标的趋势,这种趋势潜在的危险就是未来的高污染。”,张进锋直言,要警惕垃圾处理领域的“三鹿奶粉”事件。
一方面是投资人不断趋低的出价倾向,另一方面缺乏规制制约,违规成本太低,致使部分投资人敢于或不得不冒险。
李建军称,有些企业拿到政府补贴费用后,就直接把垃圾搬运到城外一扔了事。而要对表现不好的企业作出处罚非常困难,部分是由于协议中缺乏明确具体的业绩要求,监督程序及在偏离情况下的制裁以及执行的机制,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一位官员介绍,中国每年产生约1.6亿吨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焚烧制能、堆肥、再回收利用等处理方式所占比例很低,90%以上处置方式是不同标准的填埋(或堆置),这些垃圾入渗率达60%,即污染物绝大部分可能会进入土壤,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饮用水水质造成威胁。
一位业内专家更是称,国内生活垃圾还算是处理不错的,相比之下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和粪便污染更严重,也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面对这种日夜持续的威胁政府却缺乏对地下水的质量有效的评价和管理系统。
情况还在变糟,在城市划片竞拍垃圾处理权时的企业低价中标,最后变成一种可怕的低水平中标,严重妨碍了技术水平的发展
李建军称,现在很多防二次污染的执行标准都难以做到,例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上,2008标准氨氮很难达标,而工艺采用膜处理,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根本就没法执行,设备买了也是装装样子,用不起。结果是众多垃圾处理设施实际变成了污染转移活动。
傅涛表示,这些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固废处理问题背后,都是政府前几年公用事业快速市场化,公共支出和监管责任履行弱化的后果。
正是监管的缺位以及对水环境行业定位不清,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变动轨迹中,让城市人须臾不可离开的水成了人们的一块心病。
编辑 王何畏 美编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