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2009-06-27张伟朱启贵吴文元

关键词:区位商资源型加工业

张伟,朱启贵,吴文元

(1.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上海200030;2.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阳550000)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张伟1,2,朱启贵1,吴文元1

(1.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上海200030;2.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阳550000)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1994—2005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较大,并与其产出增长较为协调;而且其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明显,加工日益高度化。同时,虽然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其专业化程度和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相似度;产业专业化程度

一、引言

资源型产业是指依赖于某种特定的自然资源的行业,如石油、煤矿、铁矿、农产品等,在其发展中,从生产要素的构成看,自然资源是占据主体核心地位的。依据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资源依赖型产业、资源依附型产业、资源依从型产业。西部地区拥有自然资源的竞争优势,如何高效地利用西部自然资源,发展西部资源型产业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借鉴研究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从产业的结构变动和产出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结构相似性与专业化程度等三个方面分析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对策。根据资源型产业的特征,我们12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按照行政区划,我们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藏、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12省市区界定为西部地区,将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个省市界定为东部地区,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和湖北6省界定为中部地区。

二、结构变动与产出增长

对于行业的结构变动程度通常,用结构变化值来衡量。在这里,我们用结构变化值来分析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程度。根据金滢基(1981)的研究,行业结构变化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行业结构变化值;Xij为报告期j地区产业i的产值;Xi0为基期j地区产业i的产值。

我们知道,行业结构与产出联系紧密,产出的增长反映结构变动的合理性和效益,行业结构变动与产出增长之间存在协调性问题。通常,如果行业结构变动与产出增长协调,就说明结构变动较为合理,结构变动的效益较高。反之,如果行业结构变动与产出增长不协调,就说明结构变动不合理,结构变动的效益不高。在这里,我们将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值与其产出增长率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与产出增长

从表1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十几年来资源型产业结构快速变化与其产出的高速增长是协调一致的,也就是说资源型产业产出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其结构较大变化的基础上,产出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有着密切联系。从1994年到2005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平均每变化1%,产出增长平均变化8.15%,并且这种产出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速的(见表1),这表明结构变化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从表2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的效益主要来自于对自然资源加工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而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的行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值增速低于对自然资源加工程度较高的行业。

表2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产出增长率/%

三、产业结构升级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产业结构显示出一个不断地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升级演进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其特征是“高加工度化”,即工业结构从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演进的过程。根据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在“高加工度化”的过程中,加工工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始终高于基础工业(原材料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工业化的重心由以基础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化过程逐步转向以高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特征的深加工工业化的过程。

对于资源型产业来说,它包括自然资源采选业和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两大类。自然资源采选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

相对自然资源采选业,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加工程度、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更高。就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随着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其内部结构升级将表现为自然资源采选业的比重下降,而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的比重上升。因此,要判断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状况,就需要观察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中各个行业比重变化情况。表3反映了西部地区从1994 2005年13个资源型行业的产值比重变化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明显。具体来说,资源型产业中自然资源采选业比重下降,而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比重有升有降。1994 2005年,在自然资源采选业产值结构中,除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比重变化不明显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均有明显的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比重由1994年的6.492%降为2005年的4.061%,下降幅度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幅度低于2%。在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中,从1994年到2005年,烟草制品业和饮料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农副食品加工业变化不明显,而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的比重上升明显。我们认为,这种资源型产业内部产值结构变动趋势说明,在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升级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第一,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重下降或变化不明显,如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重上升,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第二,“加工高度化”趋势明显。一些低加工度的自然资源采选业比重下降,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而高加工度的行业比重上升,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

表3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内部产值结构变动趋势/%

为了说明西部资源型产业“加工高度化”的趋势,在这里,我们将用“高度加工化系数”来测度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加工高度化的状况。

高度加工化系数=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自然资源采选业产值

为了使自然资源采选业与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存在投入 产出的对应关系,我们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作为自然资源采选业;选取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作为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计算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从1994 2005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加工高度化系数的变化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中部地区。

表4 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资源型产业高度化系数比较

四、区域结构相似性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许多地区蕴藏着较为相似的自然资源。因此,以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在各个地区之间必然存在产业结构同构化的现象。这也是我们研究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研究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与其他地区的同构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掌握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变动趋势和竞争力状况。

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通常采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来度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1i和X2i分别为地区1和地区2第i个产业的产出占相应地区总产出的比重;S12是地区1和地区2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其大小范围为0~1。如果S12为1,表示地区1和地区2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S12越接近1,表示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越高;如果S12为0,表示地区1和地区2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S12越接近0,表示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越高。运用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公式,通过计算得到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与东部、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见表5。

表5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与东部、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从表5可以看出,1994 2005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与东部、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资源型产业中,西部与东中部结构雷同现象正在加剧,西部地区由于拥有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给资源型产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并未得到较好的体现,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力并不比东中部高,未来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产业竞争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上述的分析表明,从1994到2005年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度呈现上升趋势。这一上升趋势是由哪些行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或降低引起的呢?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1994 2005年间,尽管西部地区自然资源采选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产值比重下降,但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值比重上升。这种变动趋势与中东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基本一致(见表6与表7)。因此,使得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同构化加剧。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产值结构变化趋势的一致性甚于东部地区,因此,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与中部地区相似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

根据以上的分析,1994 2005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与中东部资源型产业同构是由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升级所导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阶段,消费需求由轻工产品转向重化工产品有关。随着中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原材料工业比重下降,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原材料工业的生产能力,西部地区与中东部资源型产业同构化现象将得以消减。

表6 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内部产值结构变动趋势/%

表7 东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内部产值结构变动趋势/%

五、地区专业化程度

地区专业化决定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各地区按照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生产,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带来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地理集中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产业集中在空间上的特殊表现,是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分离过程。因此,由产业集中而形成的地区专业化可以为地区的发展带来集聚经济效益。

本节引入产业区位商(也叫地方专业化率)来衡量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反映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

PQij=(Pij/Pi)/(Pj/P)

其中,PQij为地区j中产业i的产值区位商,Pij为地区j中产业i的产值,Pi为产业i的全国产值,Pj为地区的j工业产值,P为全国工业总产值。一般来讲,当PQij〉1时,j地区的i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说明其有较强的竞争力,专业化程度高,在该地区存在产业聚集;当PQij=1时,j地区的i产业处于均势,说明其优势不明显;当PQij<1时,j地区的i产业处于比较劣势,说明其竞争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在该地区不存在产业聚集。

从区位商公式可以看出,其分子是j地区的i产业的产值占该行业全国产值的份额,分母是j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PQij是从行业角度来看地方产业的聚集程度,它能够测度行业生产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由此可以判断一个地区某一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以及产业的聚集程度。我们计算了西部地区12个资源型产业的区位商(见表8),用于判断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产业聚集程度。

表8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区位商变化

从表8可以看出,1994 2005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区位商变化较大。在1994年,西部地区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共六个资源型产业的区位商小于1,表明这六个资源型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在地理上不存在产业聚集。到了1997年,只有食品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两个行业区位商低于1;至2000年,区位商小于1只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至2003年,西部地区所有12个资源型产业的区位商都大于1。这一变化趋势表明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依靠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资源型产业在地理上不断地聚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2000年或2003年开始,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型产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区位商下降明显,表明这些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下降,竞争力下降,产业聚集程度下降。从这些行业的行业属性可以看出,尽管这些行业资源依赖性较强,但它们技术也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行业,而西部地区在这两方面不具有优势,这也制约了这些行业专业化程度和产业聚集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1]Frank W Young,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U.S.States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7,45:205-224.

[2]Alvin Alm.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2,26:130

[3]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 2002(7).

[4]高拴平.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6).

[5]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聚集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8).

[6]曹瑄纬.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J].中国产业集群,2006(4).

[7]张成强.关于矿业资源循环利用及其建议与对策[J].中国矿业,2006(5).

[8]宋超英,朱强.资源型企业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 2006(9).

[9]王瑛.“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3):31.

(责任编校:夏东、杨睿)

Analysis of resource-typ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n west China

ZHANG Wei1,ZHU Qi-gui2,WU Wen-yuan1
(1.Management School,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00;2.Research Center 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Resource-type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in west China.During 1994-2005,structural change extent of western resource-type industry is big and is relatively in consistency with its output,furthermore,its inner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s obvious and its processing degree is becoming higher.Although similarity degree of resource-type industri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west,the east and middle areas is upgrading but its spe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is increasing.

west China;resource-type industry;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industrial structure similarity degree;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degree

F127;F062.9

A

1672-0598(2009)02-0047-06

10.3969/j.issn.1672-0598.2009.02.011

2009-01-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研究”(08BTJ006)贵州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贵州制造业企业规模结构优化及竞争力研究”(2006B21)

张伟(1968-),男,江苏张家港人,贵州大学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朱启贵(1962-),男,安徽合肥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数量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吴文元(1970-),男,安徽合肥人,经济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从事农业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区位商资源型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