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朝阳的玉雕世界
2009-06-26倪国强
倪国强
走进王朝阳的玉雕世界,确切地说是走进他的艺术空间。让我们轻轻地,透过件件玉雕作品去触摸他那充满灵性的思维。
朝阳玉雕功夫扎实,这来自在北京玉雕厂的摔打和大师们对他的偏爱,来自于他的勤奋和学习古典家具制作时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当然还靠他与生俱来的天赋。
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有把翡翠雕刻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谈的更多的是材质本身的名贵。因此,翡翠作品要登艺术的圣殿,还得靠自身的革命性的努力。对此朝阳有自己的想法,要设法在艺人、商人,文人间建起一座互联网,提高翡翠作品的艺术内涵,把当代的翡翠雕刻艺术推向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崭新阶段。
玉雕界多讲一个“巧”字,利用翡翠色彩多样的特点,在巧字上做文章。朝阳经过反复探索,终于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大道,大巧若拙,大巧为路他渴望从新时代的玉雕艺术中脱颖而出,让自己的作品及风格成为时代的象征。《长征组歌》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是一组由具象实物作抽象概括的系列作品。一本斑斑驳驳的《书》象征着毛泽东思想引导红军走向胜利;一双《草鞋》,让人想到了雪山草地,想到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战地黄花分外香》通过一顶八角军帽和几朵野花的组合,让我们想起血卧长征路,为民族利益牺牲的战士们;还有《斗笠》、《军旗》,《胜利》,等等。这一系列作品,静静地组合在一起,让观者又一次经历了长征的感受,让人在艺术的欣赏中心潮激荡,触摸到历史的激越与悲壮。
近来朝阳又新创作了一组民族题材的作品,同样让人激动不已。《感恩》就是他心灵的一次深情独唱,面对景颇老人的形象,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沉。《部落的太阳》通过对景颇族目瑙纵歌的引舞者——瑙双的高度凝炼刻划,让我们联想到一个民族悲壮的历史,眼前浮现了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举族迁徙的古老长征。
从工艺角度讲,这些作品都充分利用了翡翠原料的特点,每一件都经过反复比较,反复推敲,最后在众多方案中找到了理想的切入点。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又因石质,色彩的变化而多次调整方案,在作品的内容与翡翠原料之间寻找最理想的表现力,做到物尽其用,最终完成作品的和谐统一。
最近央视《走遍中国》和《小崔说事》等栏目对朝阳玉雕艺术进行了采访报道,使朝阳对以后的艺术道路更是信心百倍。
责编何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