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009-06-25胡旦
胡 旦
摘要: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对此,探讨如何改进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必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在教学中引入社会调查实践环节对于改进教学效果有着显著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知识和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 社会调查调查报告
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方法论科学,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物理、生物、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国家教育部也将统计学确定为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然而,虽然统计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许多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许多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只记得几个统计学公式,而具体的数据如何搜集、如何整理,如何进行分析解释则完全不知所然。统计学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在教学效果上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课程培养目标也远未能实现。
如何改进统计学教学效果,需要认真反思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问题, 并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引入了社会调查实践这一环节,尝试着在理论授课和软件实操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查实践促使学生能够系统理解和运用统计学知识,切实的提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和解释的能力。
一、将社会调查实践引入统计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调查实践是统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课程,统计教学中要求师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走出课堂,深入社会,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搜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来发现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或对策建议,可以说社会调查实践是一个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
其次,有助于扭转以往的教学偏离。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考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往往把统计学课程单纯地看作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热衷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繁琐公式的推导,严重忽略了统计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一方面教学流于空洞、枯燥和乏味,同时也削弱了学生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社会调查实践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再次,引入社会调查实践环节转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统计教学中很容易就陷入“一言堂”这种情况,教师在台上声嘶力竭的讲,可是学生在下面却听的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方面缺乏互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冗长,另一方面,学生觉得统计学毫无用途,不愿意听。引入社会调查实践环节,让学生边学边展开调查实践,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计学知识是如何具体应用的,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社会调查实践能有效地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社会调查实践这一环节的核心即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为此,需要他们从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整理、数据输入与分析解释进行系统的操作,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这一成果。可以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均可从他们所提交的问卷和调查报告中很好的体现出来。把社会调查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能够更客观的反映教学效果,是验证学生是否能应用统计软件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统计教学中如何实施社会调查实践
(一)以应用为导向进行理论与上机教学,为社会调查实践奠定基础。充分的理论准备是展开社会调查的前提。但是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流于纯理论的讲解,导致许多学生觉得课堂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脱节。为此,笔者认为在理论讲解中应结合实际,比如在讲解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时,可以找一些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优劣对比或者进行点评,更好的领会问卷设计的精髓。在讲解描述统计的内容时,也可结合一些社会热点调查数据,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度量指标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后续社会调查的开展奠定有效地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形成感性认识。
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构成是要求学生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如Excel 、SPSS等统计软件。考虑到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在上机实训课程中要侧重介绍软件操作应用和结果解读,重点强调实际应用, 淡化数学理论。同时,在教学中最好采用与学生专业相近或者有较强现实意义的连贯性数据资料。所谓的连贯数据是指在授课的每个环节中使用的数据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研究目的下,基于同一调查对象收集到的数据。例如,为了解某院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对该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的数据结果。在授课时可以先给学生简要概述数据的来源和研究问题的背景,根据统计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设定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和假设,例如不同地区的生源消费状况是否有差异等,然后再指导学生使用软件分析这些问题。运用连贯数据不但有助于学生把SPSS各个操作菜单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每个操作选项背后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学会用统计思维去分析现实问题。利用连贯性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说是让学生对自己所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次预演,有助于他们对软件的实际操作形成系统的认识。
(二)精心准备,适度控制,保证社会调查实践有序开展。在社会实践调查开展之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调查活动有序进行:
1、开展专题讲座。教师要对其选题、调查的方式方法、构思、数据的整理分析、写作规范和要点及查阅相关资料等各方面给予指导, 以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尤其在选题的可操作性、调查样本的确定和调查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给出细致的指导,保证调查活动的规范性。
2、进行组织安排。一方面是人员组织的安排,为了保证调查活动有序进行,教师最好将授课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调查小组,一般以4-7人一组为宜。通过小组推选小组长以及明确各自在小组课题调查项目中的职责分工,既保证了调查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也避免了部分学生不参与调查项目的“搭便车”现象。另一方面是时间的组织安排,调查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理论准备,同时社会实践的进行应尽可能结合理论与上机授课的进度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按照理论课程的进度制订社会实践调查的进度安排表,并适时督促学生按进度开展对应的项目。
3、及时沟通反馈,予以精心指导。社会实践调查环节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切不可撒手不管。及时沟通、精心指导是保证这一环节教学效果的关键。比如在问卷设计环节,对学生所设计问卷中的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指出来加以纠正,对数据输入和分析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应提供帮助等。通过及时的沟通反馈,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后面的理论及上机教学中重点释疑和解答。这种边学边练、边练边问、边问边学的滚动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对于学生在社会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及时加以纠正,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报告、单独辅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懂得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三、改革考核办法,综合评判学习成果
作为统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节,社会实践调查的成果应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各项考核的指标和比重进行了调整。学生的总成绩由四部分构成, 即平时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上机成绩、笔试成绩。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占了20%的比重。为了更客观的评价各调查小组的社会调查成果,细分了社会调查项目中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规范性、完整新、创新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等各项评价指标。还尝试了通过答辩会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制作PPT、视频演示等方式在答辩会上对调查项目工作和成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师生的提问。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创新点、优点及不足,而且由于每个小组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各有侧重,也有助于对统计学课程做一次系统回顾。
这样的考试方式改革,能够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能进行全程考核, 对其素质和能力能进行综合评判, 学生也能对自己的学习程度有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荣才, 王亚雄, 陈黎明.《统计软件与应用》教学内容改革设想[J].统计教育,2006(6)
2.王锐 陈长生 徐勇勇 尚磊 万毅.统计软件SPSS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4(5)
3.陈晓剑,赵炎.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中组织者的主导地位探讨[J].亚洲教育,2003(8)
4.冯士雍. 对高等院校《统计学》教材建设的若干建议[ J ]. 统计研究, 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