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特点出发做好就业工作
2009-06-25王峰赵明赵显杰
王 峰 赵 明 赵显杰
摘要:独立学院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校人数逐年扩大。截止到2009年5月,全国已有各类独立学院322所,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特殊之处,就业工作不要照搬照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对保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促进独立学院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应用型
近年来,我国的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它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有效缓解了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一些省市独立学院的规模发展较快,其招生已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规模。面对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探索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提到独立学院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日程。
一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与就业工作
1 、个性特征鲜明,能力特长突出。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为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这些学生社会阅历相对较广,在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个性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文娱、体育、电脑、英语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特长,并在性格、气质、情绪、兴趣、意志等个性特征都表现出更广泛的多样性。当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普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需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建立需要知识面较广的学生为基础。
2、 理想远大,生活定位高。独立学院中的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下,人生定位选择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不甘于忍下,希望成为不平凡的人,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注重个人发展与成才。所以,一些毕业生产生了不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就业观念,不是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而是热衷于行政事业单位,报考公务员系列,愿意成为“铁饭碗”的终身制职业,不愿到乡镇企业或私人企业去就业。择业地点多选择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基层和农村则很少或不予考虑。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由于是农村的学生,父母觉得考入大学就走出了庄稼地,一辈子不再和土地打交道了。有的偏远山区一个村考的大学生寥寥无几,成了全村人的骄傲,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国家的干部。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费较高,为的是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回报,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幻想尽快能够得到高工资,高待遇,往往不能从头做起,以至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在就业市场上四处碰壁。
3 、家庭经济基础较好,高消费现状严重,但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从调查问卷统计看,有76%的同学认为,就业与自身的素质有关系。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城镇家庭中,父母上班族居多,农村家庭中,大部分为家中有企业的或做生意的或家中农业收入较稳定的,一般家中有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且经济收入稳定者。所以,学生入学后,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高消费现象,生活上一部分同学搞攀比。由于优越的家庭条件,一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技巧掌握不透彻,外语水平不高。还有些同学迷恋网络,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以至于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一些同学在与用人单位进行就业洽谈时,言谈举止、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未能适合用人企业。
4 、学习成绩一般,基础不扎实。纵观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到,独立学院被确定在本科三批的批次上。录取控制线大部分低于母体学校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从而注定了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的文化功底相对较差,而且在文化素质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极端差异。所以,一些文化基础要求较高的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选择门槛抬高。
二、独立学院在就业方面自身存在的不足
1、专业设置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
一些独立学院从专业的提出到专业培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结构的安排,缺乏深入的调研和论证过程,基本上是沿用母体学校,一些学院试图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与专业设置,但往往是利用收集到的有限资料进行“闭门造车”,很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新设专业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存在着不足,结果造成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规格要求不到位,专业培养目标难以落实。另外,专业的重复建设问题。独立学院中以文、法、管、经学科较多,一些理工类学院也开设了这些专业,造成该类学科人才供大于求。
2、未能根据学生的群体特殊性而“因材施教”
独立学院由于其创办的特殊性,许多学院“沿用”了母体学校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的甚至是全盘照抄。其次,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的问题尚存。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尚无法成型,都在摸索之中。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独立学院的教师中一部分从母体学校选派,同样的课程,对同一教师,即要面对本二的学生、又要面对本三及专科的学生,要求“因材施教”,显得有点困难。另外,在实验室及教学设施上投资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应用技能掌握不足。
3、师资力量欠缺
受学生层次及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母体学校派到独立学院上课的老师中青年教师比例教大。另外,独立学院近几年自己也招聘了一部分专职教师来上课,这些专职教师大部分为刚刚毕业的学生,刚从校门出来又进入校门。虽然青年教师学历较高,但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及教育教学方法,实践经验欠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些毕业生到单位上班后,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差距,未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4、 缺乏办学特色和质量标准
人才的特色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但是,目前独立学院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建设一支有本校专业特色、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一些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母体学校大多雷同,文科成本低就多招,理工成本高少招。如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以发展外语类、计算机类、经贸类和财会类等社会热点专业为办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竞争不过本二学生,供给过剩造成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刚毕业,就失业”;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短时间内出现紧缺,造成供求不平衡。
5、就业和服务指导不到位
我国的就业指导是从90年代初开始提出并推广的,但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较短,要做到非常完善不太切合实际。目前,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缺乏战略性,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仅仅停留在向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课的开设、讲解就业政策等策略性层面,授课老师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和职业化管理,处于随时轮流上岗状态,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就业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到课率较低。目前,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严重不足,学院为就业指导工作投入的经费、硬件设施不足,就业指导所用教材大多内容陈旧、雷同,指导性不强,传授的知识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毕业生的跟踪情况做的不够,再加上信息不畅通,导致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脱节。
三、妥善处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
独立学院的一个特点就是灵活主动的适应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专业类型主要由学校选择,专业设置可以先上后稳,逐步发展,逐步完善。适宜的专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才能够满足当地新兴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独立学院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行校企结合、校校合作,联合开办品牌专业,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联合设置新专业,使专业教育融于行业、企业之中,融于校企联合之中。
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为办学原则,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要把学院资源与社会这个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适销对路”,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2、以“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要根据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教学趣味性要强,使学生乐于参与,能够获得比课堂讲授更好的学习效果。要改革教学模式,从基础知识结构体系、能力结构体系、综合素质体系等方面,实施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特色。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要开展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大赛等活动,推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3、要保障就业信息及就业渠道畅通
KK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是学校学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学校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对每届毕业生要制定具体的就业工作计划和安排,结合本校的各专业特色及学生素质情况开展就业“促销”活动。要保持就业信息的通畅,及时快速地把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学生那里。要加强学院就业网站建设,认真做好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各级就业指导部门要进行信息联网,信息共享机制,要给毕业生一个广大的信息平台。要组织开展专业性、行业性的供需见面会、专业市场和网上洽谈会,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以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专业化,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要走出校门,全面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疏通“供需”双方感情,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特点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馈情况,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
4、以学生为本,切实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要贯彻学生本位思想,实施人本质量观。要切实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选定或组编专门教材,聘请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全程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继续抓好毕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教育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合理定位,引导学生辩证、发展的看待西部就业、基层就业,今后尤其要鼓励广大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要帮助学生确立专业兴趣,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联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学生学会应聘面试必要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其创造性、忠诚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5、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地开展就业工作
独立学院学生有其特殊性,要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辅导员老师及就业工作者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开展就业工作。在广泛宣传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指导择业技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个性化的咨询与指导,借鉴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团体模拟教学的模式,注重实效,深入细致,对不同年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另外,要不断提高辅导员及就业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维正赵显杰,论营销学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方法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