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进一步分化问题的探讨

2009-06-25罗中华

管理观察 2009年21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知识结构卫生

张 维 罗中华 李 靖

摘 要: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总课时量的有限性和各知识模块课时量的相对不足这样一个根本矛盾,所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专业分化。同时,逐步改变教师的单学科知识结构为较为合理的跨学科知识结构,既满足分化专业的教学需要,又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保证卫生安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和促进人民的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国的卫生管理正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之中,卫生管理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大量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具备卫生事业知识背景,并能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核心能力。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医药知识结合,利用多元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应时代发展要求,自2001年起我院开办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坚持内涵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困难与出路并存,机遇与希望同在,卫生管理专业应该抓住时代机遇,找到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为。

一、我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困境

卫生事业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且各个学校办学主体不一,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培养模式。但总的来讲卫生管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在临床医学教育的基础上改造而形成的,没有脱离临床医学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具有医学、管理科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课时量偏大,

我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的总学时为3188学时,平均到学生在校学习的6.5个学期中,每个学期的课时量平均为490课时,平均每周为27课时,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总体课时量偏大。这很难培养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

2、预防医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医学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仍然还有大量的传染病没有被消灭,且每时每刻还有可能有新的传染病出现,传染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甲性H1N1等病毒的威胁时刻存在着。卫管学生作为未来的卫生行政工作人员,培养他们的预防意识和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卫管课程体系中的预防医学课程仍然包含在临床医学体系中,学校只开设一门预防类课程作为专业限选课且课时较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和技能和适应以后的工作。另外,从近几年全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发展的情况看,各招生院校对预防医学知识均有所侧重。

3、专业课程的开设不成体系

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在专业课程只开设应用性的课程,不开设相关基础学科,不成体系。如法学课程,只开设卫生法规和行政法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均没有开设。这样,卫生法学就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不利于深刻理解卫生法学的条款,更不利于培养法律意识。

4、课程内容陈旧教材脱离实际形势的变化

为了配合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法律等,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这些政策、法规、法律的出台几乎改变了卫生领域原有的格局,也给卫生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由于教材内容本身的滞后性,且卫管专业在全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这些新的改革、新的思路还没有写进教材。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难以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环境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专业实习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使质量难以控制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有着与临床医学实习完全不同的机制和过程,因此卫管专业实习质量跟踪也不能完全套用临床医学的标准。现在我院卫管专业的实习大多在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疾病控制中心等卫生行政部门,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结束后缺乏质量跟踪体系。如何评价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技能、学到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如何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实习生的优、良、中、差,这些都是当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为题。由于缺乏标准或缺乏评价程序,实习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也难以培养高质量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教学改革主要方面

1、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环节

(1)专业分化。将卫生管理专业分化为如下专业应用方向:①卫生管理专业医院管理方向;②卫生管理专业健康保险方向;③卫生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④卫生管理专业药品及营销方向;⑤卫生管理专业信息管理方向;⑥卫生管理专业卫生司法方向。

(2)专业培养计划改革。根据市场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我们主要针对原卫生管理专业采取“分化”和“硬化”的措施,对培养计划如培养目标、要求,知识结构,实习环节等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①从培养目标方面。一改过去那种培养纯卫生行政管理人才,而是转向培养既具有卫生行政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管理技术能力。如计算机应用方向,既能适应卫生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也能成为从事计算机、统计分析等信息管理与处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是从纯行政管理人才变到技术型管理人才。

②从培养要求方面。一改过去那种知识型的管理人才培养方式,而从知识、能力,特别是能力素质的提高上重点突破,进行综合培养。

③从知识结构方面。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从而直接影响专业教学改革的成败。专业分化的同时,必须加强专业的“硬化”。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理论性知识较多的局面,从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进行调整,让学生具备三大块的知识:医学基本知识、管理学、分化方向的技术能力。如医疗保险、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保险学、法学等。让学生既能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能真正学到实用性管理技术。如卫生管理信息管理方向其主干学科,一是信息科学,二是管理科学。其主要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SAS系统、Foxpro、财务软件、管理数学、外语等。再如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药品及营销方向应该熟练掌握管理学知识、医药政策与法规知识和医药学知识,主要培养卫生与药品监督机构的管理人才。学生除了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外,主要学习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医学概论、药物化学、医药卫生法规等课程。集中体现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宽的知识面。

④从实习环节方面。实习方式由原来的管理适应性改为管理实践性与能力培训性实习相结合。各专业方向学生除了在实习点的管理工作各环节亲身实践外,还准备推行对计算机应用、社会调查研究等管理技术能力的培训计划。

通过以上调整,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过硬的应用技术,形成良好的素质,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知识结构卫生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创刊40周年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卫生与健康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卫生歌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多部联合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第25卷文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