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作画,绘出心意
2009-06-25刘庆欢
刘庆欢
● 教材分析
《汉字输入》一课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智能ABC输入法”的学习,掌握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步骤与方法。教材把“记事本”作为汉字呈现的工具,而设计本课时,笔者基于教学需要把“记事本”换成了“画图”。因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记事本”的用法,但对于“画图”的文字工具还不曾学习。另外,笔者弃教材中的汉字输入素材不用,而选用学生刚学过的一首古诗作为素材,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本课程与语文课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本节课教学就实现了汉字输入法的学习,“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学习以及古诗词学习效果的巩固与检测的三重功效。
●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很多功能。另外,部分学生对“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以及“微软拼音输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已经会用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但是,他们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输入法还没有完全掌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画图”软件中文字输入的方法与步骤;学会使用“智能ABC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检测与巩固学生的古诗词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掌握文字输入方法,巩固古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小组的凝聚力;通过对“智能ABC输入法”的学习,掌握汉字的拼音输入法,体会文字输入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诵读与默写古诗词名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传承与保护古诗词的意识。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智能ABC输入法”进行汉字拼音输入。
难点:利用“智能ABC输入法”进行汉字拼音输入;在“画图”中进行文字输入的步骤与方法。
● 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1.教学思路
古诗引入(开幕)→探索工具(序曲)→尝试操作(辅戏)→名句输入(主戏)→作品配画(高潮)→作品展示(尾声)→作业布置(结局)。
信息技术课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思路:古诗背诵(古诗引入)→名句默写(名句输入)→名句赏析(作品展示)→作业布置。
2.教学策略
针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及易争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教学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采取了分层要求,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名句配画,要求其他学生完成名句输入。
●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晨读课时,老师路过你们班听见大家正在朗读古诗。不知大家学了哪首古诗呢?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那么,大家会背诵了吗?
生(异口同声):会。
师:好,那么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
学生齐诵,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背诵完毕后,教师根据背诵情况进行点评,对于背诵好的小组予以表扬。
师:大家背诵得很好。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这首诗哪几句是名句呢?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大家对这首诗掌握得很好,我相信大家一定也会默写了。那么,大家能不能在咱们的“画图”中写字呢?
学生一脸茫然,都在用期盼的眼光看着老师。
师:不会没关系,现在咱们就来学怎样在“画图”中写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刚学过的古诗,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检测学生对刚学过古诗的掌握情况。
2.运用旧知,开始新课
(1)运用所学,寻找工具。
师:同学们先把“画图”打开,移动鼠标看看左边的工具栏中哪一个工具是用来进行文字输入的呢?
学生马上行动,打开“画图”软件,寻找文字工具,迅速举手。
师:你来说说,哪个可能是文字工具呢?
生1:工作栏中那个大写的“A”。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文字工具呢?
生1:因为我把鼠标移到它上面时就看到有“文字”两个字显示,所以我就知道它是文字工具了。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师:那么,我们把第一面“红旗”奖给他们组。看来同学们《生活中的推理》(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这节课学得都不错,可以根据咱们学过的工具特点推理出文字工具所在,大家真是太棒了。不知道大家敢不敢用一用文字工具呢?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3分钟,来试着操作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不是把文字工具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以前所学推断文字工具,在教授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尝试操作,上台演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字工具的用法,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完成了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看。很好,请第X组组长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X组长走到台前,准备演示。
师:在演示时,老师希望你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其他同学要注意聆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讲得不正确的地方。
X组长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师:好,他讲完了,有没有发现他讲得不正确的地方,或者有没有要补充的呢?
看来同学们对他的回答没有异议,那么咱们把今天的第二面“红旗”奖励给他们组。
设计意图: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来说,我们教授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一种驾驭技术的方法。于是,本环节设置了探究技术操作的协作任务,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新技术的应用。
(3)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师:还有一些操作同学们没有发现,现在认真看老师的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先前的展示,把没有涉及的操作进行示范与讲解,学生可能漏掉的操作是“文字工具栏”中的“字体”、“大小”、“语言”的设置。如果没有遗漏,教师也要给出一个简洁有序的示范操作。
师:现在给大家2分钟,来熟练一下操作。
师(学生操作完成后):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文字工具的使用,接下来咱们来学习如何把古诗名句输入到“画图”中。老师知道有一部分同学已经会用输入法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会,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听讲。
教师讲解“智能ABC输入法”的应用,具体内容为选择输入法、输入拼音、出现汉字、选择汉字、翻页找字、确定汉字等。
师:现在同学们就尝试着把这两句名句输入到画布中吧。老师给大家10分钟,希望完成的同学帮助一下本组的其他同学,看哪组的同学先完成,这可是有“红旗”奖励的呀!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统一解决。
师:时间到,请各个小组长数一下你们组有几名同学完成了。
教师根据每个组的完成个数给予一定数量的“红旗”奖励。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还有少数同学没有完成。现在再给大家5分钟,完成的同学根据诗句所描写的景色,利用手中的“画笔”来美化一下画布,没有完成的同学继续输入。
师:5分钟过去了,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作品提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名句配画旨在考查学生对名句意境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能吃饱”,基础差的同学“撑不着”。
3.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师:同学做得都很好,现在咱们来欣赏一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在展示作品的时候,请相应的作者先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配画。
教师挑选几幅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相应的作者说一下配画的理由,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并号召其他学生向这几幅优秀作品的作者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谈配画,旨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名句的理解。三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很有限,用语言表达对名句的理解可能效果不好,用诗配画的形式来表达就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师:咱们奖励给这几位同学每人一面“红旗”。现在咱们来看看本节课过后每个小组的红旗面数,目前Y组和Z组分列前两位,希望其他组能奋力拼搏、迎头赶上。
设计意图:公布本节课竞争结果,旨在提升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布置作业,延伸教学
师:下节课我们要学习词组和成语的输入,希望同学们课后复习一下近期所学的词组和成语。
● 教学反思
因情施教,提高效率。针对学生拼音能力差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其他班级的教学时,就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以突破拼音对文字输入的约束。文字输入环节改为:在文字输入时,教师给出两句古诗的拼音,但是拼音的顺序是打乱的,学生只要能够找出相应字的拼音即可以完成文字输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文字输入的难度,加快了文字的输入速度。同时,学生的拼音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发现不足,延伸教学。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暴露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拼音掌握得不好;二是,学生对一些的汉字的字形还没有掌握。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让其在教学中加以注意,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并没有义务和责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但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信息技术老师也不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足来设计教学,渗透一些专项训练,以实现学科教学的共同进步,达到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