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反思中展望魅力“魔灯”

2009-06-25王小明邹行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科组教研员教研

王小明 况 亮 杨 博 邹行行

>> 各地进展

初步推广 锋芒即现

浙江杭州(王小明)

浙江省很早就开始关注并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让教师参与网络教研。2006年,我们开始关注Moodle,并进行了研究和小规模实践。2007年对Moodle进行了大范围、有规划、有层次的推广。最初由省教研室组织,联合地市对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Moodle技术和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培训,并建立了Moodle应用实验基地。通过基地和首批骨干教师的研究、应用、实践,快速在本地区辐射,并带动其他地区及教师行动,形成全省联动的态势。

2008年,浙江省各地的中小学,相继开展Moodle培训、搭建Moodle网站、建设Moodle课程等活动。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利用Moodle平台来开展区域网络教研非常有效。它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广东中山(况亮)

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已利用Moodle组织了语文、英语、生物三学科的网络教研活动,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来自不同镇区的教师通过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教研方式,直接跟学科专家和教研员对话,直接把教学一线上的实际问题拿出来,与全市教师同行进行研讨,共同解决问题与分享经验。同时,我们将教研活动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中,使之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一部分。这样的网络教研,不仅能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也能让教研员不出办公室,就能了解到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实际情况。较好地弥补了我市地域广、学校多,教研员人力有限的问题。

重庆 (杨博 邹行行)

我们将“Moodle的应用和研究”,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核心内容。利用重庆网上教学服务总平台、为学校、特别是不能建立或不方便建立网络教研平台的学校,提供“一线教师优秀Mood1e信息化教育展示课”,供大家交流、学习。同时,建立我市“动态”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以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增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内驱力;引领学校Moodle的建设与应用。各校际的Moodle课程或活动,定期上传到“重庆网上教学服务总平台”。实现同步共享。

重庆十一中信息技术教学子网、重庆綦江中学信息技术、人和街小学魔灯是三个示范性平台。

多种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

浙江杭州(王小明)

远程培训

2007年,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全省新教研员培训中,首次利用Moodle平台进行远程培训。培训的模式为“Moodle平台+面对面”,课程设计采用“资源+活动”模式,为期一年。活动内容包括调查表,作业布置,上交与批改,与省教研员进行交流、与其他地市的教研员共同探讨等。此次结合Moodle平台的远程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省教研室对新教研员的培训继续采用该形式,并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完善。

网络校本研修(继续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介入,网络校本研修(继续教育)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开始实施,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浙江海宁丰士中心小学为例,他们选择Moodle作为教师网络校本研修平台的具体做法有:

1.搭建平台——“丰小魔灯”。教师无论在学校还是家中或者其他任何能上互联网的地方,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访问。

2.课程开设。平台搭建后,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负责,根据学校实际,开始构建相应的校本培训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分类。

3.培训跟进。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负责进行专题培训。在Moodle平台开设了“丰小教师学习Moodle课程”。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了解如何参与网络培训学习,使以Moodle为平台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得以顺利进行。

4.网络校本(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制定Moodle继续教育网络校本研修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这些制度包括组织管理、培训考勤、评价考核、培训奖励等。

5.强调网络校本研修的全员参与。基于Moodle平台的继续教育校本研修不仅是一项制度,更应该成为学校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该校从行政手段上采取措施,保证每个教师的参与,强调全员性、过程性。

广东中山(况亮)

传统学校的科组建设是封闭保守的。若想在校际、区域间进行和谐、有效的交流,必须建立一个互动开放的学习共同体。

我院小学教师教育研训部的张梅青老师,根据自身开展小学英语科组建设的经验,利用Moodle设计了小学英语科组建设经验交流与研讨活动。张老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大对科组长层的管理指导与培训力度,发挥先进科组的辐射作用,为各科组搭建起互动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同时,她还对科组长的工作进行隐性干预,引导科组长理念更新,提高科组教师的凝聚力与活力。

这次研讨活动由集中研讨和网络研讨两部分组成。集中研讨的时间为1天,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建设科组学习共同体、先进科组经验介绍、科组参观和交流学习。网络研讨部分,张老师利用了Moodle资源功能,将讲座课件、参考资料放在网络研讨课程中。还利用标签功能定期发布最新通知公告。张老师在讨论区中,设计了“我心中的学习共同体”、“如何发挥科组长的作用,引领科组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科组间的校际交流和区域间的交流”等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布帖子,发帖成功后,主持研讨活动的教研员就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这样,教研员就不用每次登陆平台查看是否有新帖子,大大节省了查看帖子的时间。另外,张老师还运用Moodle数据库功能,收集了各学校先进科组的包括科组建设条件、科组介绍、科组绩效等自评材料,从而便于校际科组建设经验共享。

重庆 (杨博 邹行行)

传统教研方式的利用

传统教研方式依然是重庆教研工作的主要方式。我们利用专题讲座,对Moodle进行宣讲、演示。至今已经开展专题讲座12次,大大调动了广大教研人员和教师学习、研究、使用Moodle的积极性。

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为提高教师对Moodle的驾驭能力,总课题组已经安排在2009年暑期举办为期一周的;基于Moodle网络教学教研平台的应用培训班。培训班分技术和教学教研两个班。培训目的是为子课题承担单位、区县教研机构和学校培养Moodle技术人员,帮助学科教研员、教师掌握Moodle各项功能;进一步壮大Moodle应用队伍,提升应用水平。为建立高质量的“重庆教学教研网络服务平台——重庆Moodle”和“动态”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奠定人力基础。

教师共同体与教研专业化

浙江杭州(王小明)

利用Moodle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专题网站的建设。专题网站是关于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网站,专业性比较强。典型的例子是浙江技术教育魔灯。它是一个用于浙江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建设的专题Moodle平台。利用Moodle建设的专题网站与常见的专题网站不同的是,Moodle专题网站不仅能够提供该学科(领域)系统的知识(资源),而且能够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活动模块,如问卷调查、聊天室、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方便全省范围该学科或领域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网络教研团队或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有目的的对知识进行学习、收集、整理、创新、交流和共享,从而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提升了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注。每位教师都有大量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把这些知识经过教师本人的加工处理成为知识系统,并在教师共同体间进行交流,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很大促进。支撑个人知识的技术平台很多,当然也包括Moodle平台。“教育技术研究”、“宁波魔灯研究”、“科学之家”等Moodle课程就非常专业。也许有一天,我们浏览某位老师的Moodle课程,就如浏览某人的博客日志一样,习以为常。

广东中山(况亮)

网络教研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铺设了一条“视听—交互—距离”三维空间综合效益最优的技术线路。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普及教师网络教研的相关知识,建立和完善网络教研活动的综合评价体系,扩大网络教研活动的覆盖面。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重庆 (杨博 邹行行)

我们组建了两个核心团队,分别是技术团队和教研团队。

技术团队

Mood1e的应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们组建的技术核心团队,为进一步开展Moodle网络教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我们主要采用子课题学校选拔,总课题组负责培养的方法,进行技术团队的培养。特别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来渝培训、定期交流。我们为子课题承担学校,先后培养了7名懂Moodle技术、熟悉开源软件使用技术的骨干教师。

教研团队

教研团队是我市开展基于Moodle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先行者、带头人。

重庆地区教研团队的培养模式与技术团队的培养模式相似。侧重Moodle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开展了经常性相互听课、观摩课等活动。培养了覆盖计算机、语文、地理学科在内的,由16名教师组成的核心教研团队。他们分布在重庆二十九中、重庆十一中、重庆綦江中学、重庆人和街小学等单位。

教研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基于Moodle环境的教育教学等活动研究,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研制重庆市基于Moodle环境的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协助总课题组开展Moodle推广活动,为Moodle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起示范带头作用。

>> 困难与困惑

浙江杭州(王小明)

在推广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许多的困难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台功能

Moodle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它的“活动”模块,包括WIKI、互动评价、作业、心得报告、投票、聊天、讨论区、问卷调查等。Moodle官方网站介绍说,这些模块是以建构主义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体现了协作、活动、讨论、协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然而经过实践应用我们发现,Moodle的模块并没有如上所说的那样先进,某种程度上是多种工具的集合而已,其建构主义设计结构很难体现。而且Moodle的某些工具功能并不完善。如论坛和心得报告,功能单一、编辑困难;投票只能处理单一简单的问题;比较有特色的测验,对于语文、英语等基本以纯文字形式呈现的学科容易处理,而数学、化学和物理等有图形、公式、符号的学科则很难处理,需要熟练掌握一大推繁杂的符号才能编辑。

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一个区域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系统规划的,大部分采用的是商业付费的形式。因此,很多用户对免费的Moodle平台不是很感兴趣。用户考虑到它可能会打乱其整个设计,对平台的安全性也持有怀疑态度。同时,由于Moodle的用户系统不能整合到原有系统中,还会为登录带来麻烦。

技术门槛

相对于专题网站、论坛和博客,Moodle平台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要掌握并熟练应用,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及实践应用。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的那种高度,所以在推广Moodle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要么教师有抵触技术的情绪,要么需要花很大精力来培训教师。即使如此,教师还会在私下里说,“今天培训的这个技术,用不了一年,又要学习另一个新技术。我是XX学科的教师,不是信息技术课老师”。

教学负担

不可否认,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压力和负担是比较重的。某种程度上,除非技术能够解决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如多媒体电脑、电视、课件等),否则教师是不会主动去应用技术的。而Moodle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负担(至少目前是),无助于减轻他们的教学压力和工作量,而且教师也没有闲暇时间来研究Moodle、利用Moodle设计信息化课程。

平台选择

教育信息化发展非常快,各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从事网络教研可选择的网络平台也相当丰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具有相同兴趣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网络群体即网络教研团队。例如,前几年的教育论坛、教育博客等。而Moodle的引入,打破了原有的均衡。教师需要从零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交流群体。部分教师不愿意迁移,且过多的平台也让他们很难选择。

广东中山(况亮)

在基于Moodle的网络教研设计、应用、管理、评价等方面,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设计和应用

1.利用Moodle平台进行网络教研设计,多数教师缺乏理论学习的指导。

2.部分教师主体意识不高,尤其是教龄较大的教师,对新事物有抵触情绪。

3.参训的教师对Moodle平台不熟悉,经常在参与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

4.在线指导的时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讨交流的效果。

5.Moodle平台部分功能不太完善,平台界面比较单调。

管理和评价

1.系统管理员定义和委派的角色越来越多,有教研员、学校管理员、任课教师、辅导教师、学员等,容易造成角色管理混乱。

2.评价网络教研活动的标准不完善,缺乏统一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重庆 (杨博 邹行行)

课题组在中小学校推广Moodle应用中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Moodle在中小学教师中的推广和应用。概括起来有技术、硬件、师生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缺失、观念与认识等问题。

技术问题

Moodle推广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Moodle运行操作系统选择、学校Moodle技术人员缺乏、二次开发能力不足等。

1.运行操作系统的选择。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有一些重大的技术弊端,如服务器并发量太小、运行不稳定、反应速度较慢等,这是Moodle应用的最大技术瓶颈。

2.学校Moodle技术人员缺乏。学校Moodle技术人员缺乏,给Moodle安装、调试、管理、维护等工作带来了困难。

3.二次开发能力缺乏。Moodle虽然是免费、开源的网络平台。但是它需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具体教学教研实际,进行符合本土发展模式的二次开发,然而,大多数中小学校不具备二次开发的能力。

硬件问题

硬件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和学生抱怨电脑和网络教室的数量有限,难以做到课堂上“学生人手一机”。

师生应用能力问题

师生在使用Moodle中反映出的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

对Moodle的不习惯,对Moodle图标、表述方式、呈现方式上的不习惯。这种“不习惯”是由于当时大多数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以微软的Windows、Office等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工具。

另外,Moodle对普通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对如何利用Moodle达到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需要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师生反映作业、论坛、聊天室、心得报告、资源等功能相对容易掌握;而测验、问卷调查、Wiki、互动评价等比较核心的高级功能很难掌握。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缺失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设计状态混沌。重庆Moodle应用处于技术学习和初级应用阶段,除信息技术学科外,较少教师能够突破技术本身进入真正的教学应用阶段,有的教师在学习和掌握了Moodle的部分功能后,就处于停滞状态,课程设计质量不高、不规范、缺乏理论支持,影响了Moodle网络课程的教学性和学习性。

2.课堂评价标准传统化。Moodle的核心思想是社会建构主义,基于Moodle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成为指导者和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设计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对惯于传统评课的专家、学者、教研员、领导、同行教师如何评价这种课,确实存在评价观念的转变和实践感知的缺失。有学者将这一现象归结教师缺乏理论,多年的新课程培训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缺乏的是教研如何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观念与认识问题

1.“异化”的考试文化“排斥”Moodle。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活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考试文化。但在现实教育中,这种考试文化大有被异化的现象,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现实依然存在,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部分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不需要现代化教育媒体的介入,上课几只粉笔、下课几份试卷完全能使学生考高分,除非Moodle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分数,提高教学效率,否则不会主动去应用Moodle。

2.“异化”的考试文化“排斥”Moodle,阻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事实证明,Moodle并不排斥考试,其中的作业、测验功能比传统的试卷考试功能更强大,问卷调查功能使教师轻松把握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 唯有反思,方可远行

浙江杭州(王小明)

反思一:Moodle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表现在: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提升了教师群体的教研水平和质量。

反思二: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最有效的还是网络教研领域,即远程培训或继续教育等。然而,从Moodle平台的开发思想来说,它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是一种学习管理系统,应该更多地应用于网络课堂教学。这种应用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但在国内,利用Moodle进行课堂教学还只能处于研讨课、展示课,无法成为常规,这是一种遗憾。

反思三:关于Moodle推广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认为这是任何一种技术推广都有可能碰到的。我们的观点是,信息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选择了Moodle并推广它,不是一定要将Moodle驾驶熟练地掌握并应用,而是希望通过推广Moodle,引起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趣和重视。在学习Moodle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思想等。

技术更新是一个很快的过程。昨天是Blog,今天是Moodle,明天可能又会出来一个新的东西。教师信息素养到了一定程度时,尽管要面对新技术的学习,但是原有的知识很容易被迁移。

反思四:面对信息化课程设计、网络化教学,中小学教师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典型案例,大部分是凭经验行动。呈现出的现象就是,虽然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建设了Moodle平台,但仔细看其内容,很多都是空白的,或者纯粹是一个资源的管理平台。

广东中山(况亮)

不可否认,Moodle对教研活动地开展,起到了辅助和促进的作用。虽然在利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它存在部分问题,但根本的问题还是我们需要通过反思,更好地解决与利用。

面对设计和应用中所遇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大对教研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利用Moodle进行网络教研的能力。

2.将青年教师作为网络教研参与的主体。同时,将网络教研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中,引导教师提高对新事物的认同度。

3.每学期开设Moodle使用方面的培训,公布QQ群号及咨询电话,并且邀请参与过培训的教师担任群管理员,协助教研员解决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4.市教研员组织镇区教研员、学校教研组长等,作为辅导老师,使在线辅导和日常答疑呈现常态化。定期开展相关的网上说课、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

5.与公司合作,完善Moodle的基本功能,做好与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的整合,统一入口。教师只需使用唯一的继续教育账号和密码即可登陆。另外,我们还对平台页面风格进行了重新设计。

面对管理和评价中所遇问题的改进措施

1.在系统层面,我们将权限分类,如市教研员、区教研员等,而在学校管理类中细分为学校管理员、学科管理员和课程管理员等;在课程管理类中细分为任课教师、外聘教师和辅导教师(部分由学生担任)等。

2.成立专门的网络教研活动评审小组,加强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教研评价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各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

深度反思

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方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它是从现实的常规教研中分化出来的,也是对常规教研的补充、改善和超越。目前,常用的网络教研平台主要是教育博客、教研主题网站和教研资源库。最初我们为满足教师教研的需要准备开发几个平台供教研所用,但通过整体考虑,最终我们选择了Moodle平台,并对其进行了二次开发,来满足中山网络教研的需要。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网络教研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常规教研。尤其是部分偏远镇区的教师,他们有的家里还没有电脑,网络教研无法实现。因此,只有将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才能更好满足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

随着各镇区学校校园网的普及和完善,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区域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研是教研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普及教师网络教研的相关知识,建立和完善网络教研活动的综合评价体系,扩大网络教研活动的覆盖面,将所有学科、所有镇区纳入到区域教研中。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区域教研的质量,使之更好的为广大教师服务。最终培养一支能研究、善反思、会交流、懂合作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重庆 (杨博 邹行行)

问题在Moodle的实践应用与推广中出现,我们在解决各类难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应对难题

1.运行操作系统的选择。总课题组的解决办法是人力资源共享。一方面课题技术组为各子平台开发了“万能镜像速装Ubuntu+Moodle资源包”软件,为各子平台承建单位提供服务器安装、维护服务培训;另一方面,课题技术组登门服务,各子平台向课题组提供服务器远程登录账号,课题技术组远程为子平台提供服务。

2.应对开发能力缺乏。我们的解决策略是“淡化界面、注重功能、善于借鉴、自主开发”。

“淡化界面、注重功能”是指Moodle本身整体上零乱、不协调,修改源代码后界面更零乱,这是平台本身的问题。基于应用层的用户,最需要的是功能,而非界面,我们不在形式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将力量主要集中在功能上。

“善于借鉴、自主开发”是指我们要善于借鉴、学习、消化他人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比如,在Moodle官方网站和“易魔灯”等网站上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插件和经验。

“自主开发”是指在无现成、可借鉴的工具、插件可用时,课题技术组集中力量攻关,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我们开发的“Moodle服务器换IP资源”工具,解决了Moodle服务器换IP跟换带来的资源不能自动更改IP地址的问题。

总之,在二次开发的问题上,我们整合自身人力资源,创造性地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应对硬件的问题。愿望与闲置冲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是内驱力问题。现在有了适应新课程的Moodle环境,我们就将切入点放在那些有电脑、渴望个性发展、渴望自主学习学生和教师上,利用Moodle为师—生、生—生、师—师创建共同发展的环境,从而带动其他师生的使用。

4.应对师生能力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专题讲座启发老师们的认识。在实验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Moodle的技能培训。对问卷、测验等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题培训,提高了教师使用能力。然后,通过开设计算机选修课,将Moodle使用纳入计算机课课程。在新生开始上计算机课第一周,就对学生开展Moodle使用教学。使学生通过Moodle环境,进行网上学习。

5.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践。我们认为处于初级阶段的Moodle应用混沌状态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研如何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此,课题组以社会建构主义为指导,研制出了基于Moodle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目前正在试验学校实践。

反思与展望

有的老师试图用Moodle替代自己的所有课程。Moodle并非万能,一方面Moodle自身是在应用中完善,另一方面,在技能训练(如编织、剪纸、体育活动等)、情感态度等教育中,教师的姿体语言、深度参与、言传身教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社会临场感高和媒体丰富性大的特点,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也是Moodle无法实现的。我们应特别注意帮助教师树立常规教学模式与Moodle环境有机地结合的思想,Moodle平台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功能,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教学设计中,切忌为了用Moodle而一切围绕Moodle,将常规教学模式必须与Moodle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Moodle的功能恰到好处地用于课堂。

尽管在我市存在技术瓶颈、硬件条件跟不上、师生应用能力不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缺失、观念与认识问偏差等问题,但Moodle以其社会建构主义的软件设计思想、强大的课程管理与交互式学习功能、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度、免费开源、对我国教育国情的适应性及庞大的可持续的草根开发队伍、硬件环境的逐渐改善、“Moodle云服务技术”呼之欲出,必将为我市建立“动态”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内驱力的增加、教学教研方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科组教研员教研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众人拾柴火焰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课题引航,研训促发展
平凡工作育优秀数学科组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