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09-06-25

魅力中国 2009年7期
关键词:董卓吕布三国演义

姜 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28-02

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男性“一统天下”的小说。作为小说中的女性,历来不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但她们在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貂禅被利用为除掉董卓的政治工具、吴太夫人辅佐幼子刊、权,为江东的百年的基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糜夫人和徐母的舍生取义,更是为后人所传诵,一部《三国演义》,演绎了一代士人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女性政治工具深明大意可歌可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不知造就了多少英雄人物。一代枭雄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勇无谋的吕布,乱世奸雄的曹操。还有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等。然而这些“风流人物”都是男人。

在《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中,直接出场或间接出场的女性有八十几个,看起来很多。但如果和小说中的男人比起来,那可真是凤毛麟角了。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的笔墨来进行描绘;即使是形象比较丰满的孙夫人(孙权的妹妹)也只有四回的戏(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五回、第六十一回、第八十四回),更不用说其他的女性了。即便如此,有的女性却是书中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她们,那么《三国演义》将失去很多精彩。下面就以小说中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进行形象分析。

在历史上具有四大美女之称的貂禅,作者在小说中极大地渲染了她的美貌。如果她不美,怎么会让董卓和吕布一见倾心,以至父子成仇呢?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直接描写她的美貌,但却能让人想到她倾城倾国之美。作者在把貂禅作为一个美女来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政治工具来写的。

我们可以将小说中的貂禅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和后期。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貂禅被利用为政治工具,那么,貂禅是如何被利用为政治工具的呢?我们先从当时的政治形势说起。在地方,各诸侯佣兵自重。在朝廷,董卓“滋废皇帝为弘农王”,(第四回)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此时,董卓一人把持朝政,耀武扬威,而且“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三国志,董卓传》)那么,此时还是汉家的江山,朝臣还是汉家的朝臣,就没有人出来诛灭董卓吗?有。那就是司徒王允。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的歌妓貂禅许以吕布,后将貂禅送与董卓。王允的目的是利用貂禅使董卓与吕布父子反目成仇,来个借刀杀人。那么,就因为一个歌妓,吕布能杀董卓吗?说到这里,我们就要看貂禅的手段和聪明才智了。

王允先将貂禅许以吕布为妾,后送给董卓。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吕布对貂禅是一见倾心,董卓得到貂禅视若掌上明珠。“董卓自纳貂禅后,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第八回)貂禅正是利用了吕布和董卓对自己的一见倾心而施展手段。首先,貂禅对董卓百般呵护,“卓偶染小疾,貂禅夜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愈喜。”(第八回)这样一来,貂禅就成功的将董卓捏在手心之中。下一步,就要对付吕布了。对于吕布,貂禅更是技高一筹了。在董卓“偶染小疾”之时,“吕布人内问安,正值卓睡。貂禅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第八回)貂禅虽然一句话未说,但一系列的动作就让“布心如碎。”这样一来,貂禅又慑服了吕布。那么如何让吕布对董卓生恨而杀之呢?接下来,貂禅将吕布约会后花园中。“禅牵其衣日:‘君如此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貂禅见吕布犹豫不决,知道吕布心中惧怕董卓,于是又用了激将法。貂禅日:“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第八回)吕布一世英雄,怎么能听得这样的话,于是下定决心要杀董卓,夺回貂禅。终于在董卓入朝时“一戟直刺咽喉。”可怜英雄一时的董卓,为了一个女人断送了性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貂禅的心计之深、手段之巧,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

然而,后期的貂禅跟随吕布东奔西跑,似乎没有过一天的好日子。先是弃长安而走、奔上党、走陈留、入徐州、屯小沛……。

吕布数败于曹操,退守下邳。陈官两次三番献计于吕布,但吕布皆犹豫不决。人告貂禅。貂掸日“将军与妾做主。勿轻身自出。”“布于是终日不出,只同严氏、貂禅饮酒解闷。”(第十九回)我们看前期的貂禅是如此的有胆量、有智谋,置生死于不顾。而此时的貂禅与前期的貂禅相比却大相径庭。当吕布告诉她要率兵主动出击曹操时,貂禅却为了自家的安全而不顾吕布的前途和全城将士的性命。而劝告吕布“勿轻身自出。”还终日与吕布饮酒作乐,磨灭了吕布的雄心壮志。后期的貂禅的形象与前期的貂禅的形象相比,显得灰暗得多。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另外一类女性形象,那就是参政议政的女性。在《三国志·孙破虏吴夫人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建安七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嘱以后事,合葬高陵。”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吴太夫人“助治军国”的事少之又少。

根据《三国志·孙破虏吴太夫人》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吴太夫人“助治军国”是确有其事,不是作者为了小说的需要而任意捏造出来的。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年仅十八岁的孙权便接管了父兄的基业。作为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自然是要辅佐年幼的、刚刚接班的儿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吴太夫人虽然是参政议政。但手段却高明得多。例如“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绍,遣使往江东,命孙权遣子入朝随驾。”(第三十八回)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孙权刚刚接管江东,根基未稳。如果遣子,以后就处处受制于人。如其不遣,曹操势必会挥师南下。如何抉择?这时吴太夫人出面了,她没有说遣与不遣,只是“命周瑜、张昭等面议。”(第三十八回)面议的结果是“不如勿遣,徐观其变,别以良策御之。”吴太夫人曰“公谨之言是也。”(第三十八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吴太夫人没有议政,最起码是没有直接参加议论。只是有了“良策”的时候出来拍板,或者说这个“计策可行。”于是“权遂从其(吴太夫人)言。”(第三十八回)如果在刚开始时,吴太夫人就说不遣子,那么孙权定会犹豫,为了解除儿子心中的疑虑。只有借助顾命大臣张昭和周瑜之口,以释其疑。这样,事情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这样做,既没有直接参与议政,又保持了女人的本分。

吴太夫人的参政议政的手段和策略实在高明。以致于在《三国演义》中,所有参政议政的女人之中,只有吴太夫人得以善终。在《三国演义》中,有一类深明大义的女人。如徐母(徐庶之母)、糜夫人(刘备的前妻)等。这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是可悲、可敬的。

在徐母的思想观念之中,曹操虽然坐镇中原,却是汉贼,刘备虽只有新野小县,却是汉室宗亲。所以,在曹操的淫威和逼迫之下,宁愿一死,也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徐庶(当时在刘备的帐下)弃明投暗。徐母的所作所为可谓深明大义。其形象可歌可泣,以致罗贯中为徐母写了《徐母赞》,其中的溢美之词,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哪个女性可与之相比,致使《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男性都显得相形见绌。在《三国演义》中,徐母是罗贯中正统思想极力打造的人物之一。徐母的舍生取义为历代传颂。经久不衰。

糜夫人在《三国志》没有立传。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糜夫人,我们且不管它,我们单就《三国演义》分析糜夫人的形象。

当刘备弃新野、走樊城,一路败退到长坂坡时,糜夫人怀抱阿斗。与众人失散。赵云在乱军之中找到她后,要保护他去找刘备。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第四十一回)麋夫人怀中抱的不是自己的骨肉,但为了保存丈夫“飘荡半世”的“这点骨肉”,不惜投井而死。于是罗贯中用一首诗赞扬糜夫人的深明大义:

战将全凭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

拼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

糜夫人真不愧为女中豪杰、巾帼的英雄。

综观《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得善终的屈指可数。多数女性形象都是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而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如果没有这些女性,《三国演义》是不完整的,也不会大放光彩和流芳千古,更不会成为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是可悲、可怜、可叹、可敬的。

猜你喜欢

董卓吕布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史学家为何给吕布“差评”
大话三国志
吕布其实有情义?
三国演义
夜话三国之吕布致命弱点
王允计除董卓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