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耕播处 濠境铭鼎时
2009-06-25刘景松
刘景松
澳门学者程祥徽,一手诗词创作,一手学术研究,其60年教研生涯之成果,颇为学界瞩目。对于作者的才情,饶宗颐有感而发:“向但知君治语言风格学,驰誉一时,不知于诗学深造独得,叙怀长谣,律切功深,信贤者靡所不能。”
《泛梗集》乃程祥徽最新著述。全书细分为《草原影像》、《泛梗归来》等七部分,内容多采用古体诗词写就,既有琐碎的生活咏叹反思,又备严肃的学理阐述探索。
就书稿之阅读印象,叶嘉莹写下《题程祥徽先生<泛梗集>二首》:
云中雕影拟英姿,漠北天南任所之。
更具高才绘古今,慑人真气写新诗。
阅尽人生路窄宽,语林诗国两盘桓。
大千忧乐关情处,不作寻常泛梗看。
对作者其人其文作出精彩评价。
程祥徽1953年负笈北大,师从王力等名师,毕业时被打成“右派”,随后流放青海20年。令人欣慰的是,重温旧事,作者并不耽溺于“不堪回首”的感伤哀叹中,相反,却始终秉持豁达乐观的态度,甚至怀着感恩的心情写下“风霜造就一诗虫”。细读《草原影像》编录的诗作,作者如数家珍,为纪念担任农场菜园园长写下的系列组诗,仿佛一名优秀的汉语手工艺者,仰仗手中笔,将“反动分子”艰辛非人的放逐生活编织得花团锦簇,诗意盎然。
程著第二部分《岁远情长》共录36首作品。故人契交、师生情谊、旅途胜境等题材得以尽情抒咏。细致研读,有助于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并深入认识那一群长年躬耕于朔北高原的“右派分子”的历史情状。
“泛梗”一词,大致可作漂泊、流浪解,亦可延伸为放逐、居无定所或无根之漂。这样的生存状态,用来形容程氏当年的高原历练再也贴切不过。在青海,程氏参与《藏族文学史》的筹划写作,作为主要撰稿人在学术界声誉日隆。也正因为《藏族文学史简编》,未几,程祥徽便因言获罪———“右派”高帽尚未摘除———又添一顶“死老虎”大冠,成为劳改队首批“学员”。《泛梗归来》部分共收作者诗作32首,其中以抒发人间晚晴夕阳红的诗作最堪咀嚼。如果说本书前半部分作品颇有孤寂冷清的意境塑造或“金刚怒目”式的情感宣泄,那么,本辑诗作则更多地展示了风云突变过后,作者沉淀下来的对生活的省思与感悟,其格调柔和温润。
士子儒生多劫难,自古数不胜数。一桩“乌台案”,致使苏大学士枷锁套颈,开了“以诗治罪”先河;嵇叔夜“非汤武薄周公”、“越名教而任自然”,其言论有板有眼,却也因此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儒士以唇舌笔墨谋生存,而语言文字往往成为统治当局“取证”定罪的辞据,这就注定了他们的生命始终处于一种高风险状态。
检索程祥徽早期言行,可谓循规蹈矩。为自己赢得声誉的《藏族文学史简编》、《汉语风格论》、《青海口语语法散论》等著述,那也是不带政治色彩的专业建树。但他依然逃脱不了命运巨掌的拍击,待到雨过天晴南渡香江,大好青春业已蹉跎了整整20年。
久唱阳关曲未终,天涯路尽始相通。
池前万卷评青史,木下三分走飞鸿。
翡翠宫深承夏雨,薄扶林广坐春风。
文章真伪谁人晓?试比琳琅纸上功。
诗抒怀,诗言志。一首《赠香港大学友人》,写来明丽晓畅,流淌着欢快的节奏,如小溪出谷,直奔大江。尤以结尾两句,浸满了乐观豁达的精神和爆棚的自信,丝毫看不出诗作者早岁饱尝过如斯艰辛。自信源于实力,实力的强弱则以现实中可触摸的论文著述为依归。作为北大高材生、王力教授的高足,移居香江不几年,程祥徽便接连推出《繁简由之》、《语言风格初探》、《现代汉语》等专著。在澳门工作生活期间,《中文变迁在澳门》、《澳门语言论集》、《语言风格论集》、《语言与传意》等著述也陆续面世。仿佛道旁一株肃杀寒风中伫立的杨柳,历尽寒冬,而今沐浴着南国和煦的春风,他的生命之树已告百鸟鸣啾,春在枝头。“试比琳琅纸上功”,绝非逞一时口舌之快,豪言已经一一兑现。程祥徽的才华,既琳琅纸上,更为港澳地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一位年逾古稀的学者,程祥徽总是以开放的眼光关注当代社会语言学所发生的一切,并试图与时俱进。《语言杂冰》乃本书重要部分,辑录诗作近80首。其内容之前卫、视野之开阔,思维之活跃,都足以使他有资格与“80后”、“90后”直接对话。
在书中,作者提出以“歌诀”的形式对语言学加以新的探索和研究。这一思路,言人所未言,颇有创意。作者长期致力于以“歌诀”来论述现实中随着时代发展而衍生出的各类语言现象,并取得了可观成绩。这是一个多语时代,程诗曰:“语言难辨劣和优,能渡江河即好舟。处处遭逢克里奥,潮流争作百灵沟。”
克里奥,creole,混合语;百灵沟,bilingual,语言上的双语满足文化市场的需要。由“欧美风”、“东亚风”带出的所谓“哈西”、“哈韩”、“哈日”,即是此类社会潮流的写照。凡人皆有喜好,或高歌《大海航行靠舵手》,或浅吟《月亮代表我的心》,那是个人自主选择,无须他者导引。文化娱乐需要也应该提倡多元化,但多元化不能以漠视、摒弃传统文化为代价。舶来文化勃兴,传统文化式微。在此大气候下,传统(节日)文化何去何从?一首《报闻首都大学生不知端午节有感》,将作者的忧虑尽遣笔端:
久违荷叶粽,未晓有端阳。
非比情人节,遍传玫瑰香。
连根拔白蜡,祝寿动刀枪。
Happy birthday,吉祥不吉祥。
《语言杂冰》收录的诗歌,大都短小精悍,作者试图以最节俭的笔墨阐述五彩斑斓的文化现象。往往寥寥数语,意到笔起,如匕首投枪,把生活的复杂性剖析得瓜是瓜,枣是枣,让人一目了然。《星字构词》就是鲜活一例:“五十年前放卫星,星星至此满天行。行行都有追星族,脱衣武打俱成名。”乍一破题,即将笔触延伸回50年前举国喧嚣,头顶“卫星”漫天飞,地面欢呼震天响的荒唐岁月。借助大幅度的时空倒置,牵引读者的思考焦点从现实转入历史。香江娱乐圈热衷于“造星”运动,巅峰处,一时触目皆星,星光熠熠,其热闹场面与50年前何其相似。在所谓天王天后的感召下,粉丝们长年追星,或荒废学业,或倾家荡产,或以终身不嫁为荣。
天上卫星神圣,人间明星耀眼。本诗以“星”为主线,贯穿历史与现实,历时性展示了半个世纪的时代“星”云变幻。同时,“星”作为全诗的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的严肃性与娱乐的生活化,其内里是相通的。作者巧妙地将二者捆绑审视,顺势导出潜在的话题:是50年前的卫星余光照射凡尘,还是50年后的明星戮力回应天穹?二者之间是否有必然或偶然的联系?联系的纽带又是什么?我以为,在笑贫不笑星的年代,这类问题理应引起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作者以语言学家的敏锐,时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其钻研精神尤其可贵。
程著文采飞扬,激情喷发,涌动着诗人的生命春潮。《泛梗集》以约三百首诗歌的容量铺陈了作者大半生的生命轨迹,翔实地记录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的人生缩影,真实折射了时代风云,给读者留下广袤的思考空间。
程祥徽:《泛梗集》(程远诗词四编),九鼎传播出版2008年版, 第43页、第3页、第3页、第2页、第74页、第85页、第84页。
《程远诗词三编》,澳门语言学会出版1999年版,第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