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009-06-25孙秀峰
孙秀峰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目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寻根探源,找出症结,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学生基本技能方面
1,现状分析
(1)认识上出现偏差。在一些学校,每个人对信息技术课有不同的认识:校长认为它就是一个打字机,后勤部门认为它是一个工作表,年级主任认为是个名次表,教导主任认为这是一个排课表,而大多数农村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却把信息技术课认为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课。
(2)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的最终成果:无关计算机本身的知识确实学了不少,但是却不能用计算机完成一些实际的工作,如用计算机写一封信,画一幅图等。教师教学内容自由,讲课形式随意。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升学科目,人们对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非常重视。由此,导致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不高,课程流于形式。
(3)家长对信息技术课有抵制现象。某些农村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了玩游戏、上网,严重影响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何通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减少这种差异性呢?笔者认为:
(1)小组合作学习。微机房的学生桌一般为两人一桌,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选2—4个基本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做“小助手”,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这些学生操作技能比较强,与其他同学沟通便利,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益。
(2)上机固定座位,个别补差。信息技术教师辅导的学生很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发现基本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呢?为此,学生上机时要求固定座位,方便教师观察哪些座位的学生完成任务比较慢或不能完成,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多关心、多指导,进行个别补差才能有的放矢。
个别补差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确实是基本技能差,另一种是只想上上网、玩玩游戏者,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第一种情形,找到“小助手”可以减轻教师的补差工作量;对于第二种情形,笔者有时采用重复完成任务的手段,要求这些学生把教学任务再完成一遍,这样他们“玩”的时间相对减少,就能认识到完成教学任务是最重要的。
(3)先补“技术”,再理论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提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交流、发布为主线,以各种技术为支撑。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本技能掌握一般,所谓的理论提升也只是“空中楼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具体情况来教学,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后,再进行理论提升。
二、学校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农村高中,学校领导更多的是关注高考语数外的高分,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度普遍欠缺。
1,现状分析
(1)认识偏差。只要是上机测试,事实上的不公平性永远存在。如学生交头接耳、学生代考、教师暗中帮助学生做题等因素,使得信息技术考试存在很大争议,也使得领导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认识有偏差。
(2)信息技术考试政策不严肃。从信息技术会考开始到现在,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政策要求。会考前与会考后不一致,合格与不合格同样上大学,非常不严肃,变动性比较大,因此使得领导不太关注信息技术考试。
2,解决问题的策略
(1)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各学校领导对于信息技术认识的差异性,不是信息技术教师所左右的。但是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让学校领导知道,信息技术学科是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是高考不可少的学科。
(2)上级有关部门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督促各学校领导认真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严格执行纲要的精神。
三、信息技术教师方面
1,现状分析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事实上”的“不太”重要性,使得学校领导关心的不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而是关心单位那么多的计算机找谁维护,那么多的教学设备找谁修理,每次考试成绩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进行数据挖掘等工作,使得信息技术教师逐渐成为“修理工”或“杂工”。
(1)笔者曾经与某市某知名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谈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了解到该校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只教一到两个班,也就是说每周只有两节或四节课,但是整天在学校忙,下班不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早,不是这个办公室电脑出问题,就是那个教室的投影机要维修。他自嘲自己是“修理工”。
(2)笔者也曾在网上查找某个急需资料,在与某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取得了联系,获得资料之余谈及信息技术教师现状时,他给出的答案是“杂工”:不是为这个教师做课件,就是为那个会议摄像,上课似乎成了副业。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信息技术教师因为上课课时不足,领导就会安排其它工作来弥补,因为信息技术教师拥有技术,学校里只要有“技术难题”要解决时,信息技术教师首当其冲,当然有时领导还会特许信息技术课可以不上,而是去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是首要工作。信息技术教师“打杂”,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认识到自己学科的重要性。把教学作为首要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打杂”作为提高自身的技术本领。由于工作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要分担一部分非教学工作,那么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所谓的“打杂”工作当作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手段,使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而不能成为一名“高级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