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的培养
2009-06-25王军
王 军
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自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读”的训练
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语感。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犹如蜜蜂采蜜,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语言的情趣,把握语言的精髓,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观。他们与书中的主人同欢乐,共忧思,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因此,大量阅读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默读
每教一篇优美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小诗,或者意蕴深邃的小说。都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默读。默读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过去的情感经验,唤起他们以往生活的积累,力求让他们在脑海中浮现与作品相应的形象画面,即产生形象感。例如,教朱自清的《春》,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文字信息,再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分别在脑海中勾勒出春天的花、风、草、雨的画面,以培养他们形象语感的能力。
2,朗读
朗读的训练,要注意情感的把握。文字语言都是作者感情运动的外化,语言的疾徐、疏密和虚实都暗含着不同的情感。因此在朗读中,一定要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语气,造成一种与作品相应的情感氛围,从而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例如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就可以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处理节奏的快慢、语句的缓急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感情,进入作品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他们语感的能力。
3,品读
它侧重的是“品味”,即揣摩和思考,通过思考感受文字中的潜在含义。在“品味”中,要特别注意一些关键词语的运用及修辞,深入体会作品中景物、人物及情节的意义。例如《孔已己》中,孔已己两次买酒时掏钱的不同动作。先是“排”,后是“摸”,通过对比、玩味,感知人物悲剧的必然结果。读的过程,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情感化的过程。读的能力的提高,无疑对语感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
二、培养“说”的能力
学生会读,不一定会说。因此,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样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1,鼓励学生敢说
学生进入中学。心理生理日趋成熟,他们在行为上亦出现了既想表现又不敢表现的矛盾。针对此,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另一方面,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充分加以肯定和保护。对学生答题的质量,不要求一步到位,只要有合理的成分,就应该加以肯定,即便回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答题的勇气,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决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借此养成以敢说为荣的习惯。创造一种和睦融洽、积极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的“说”,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引导学生会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陈述意见时。颠三倒四,条理不清。因此,要使学生会说,还必须加强引导。在教具体课文时,可以先拟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搞清每个题目的核心和关键,然后作出回答。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使学生形成“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性,从而学会准确地回答问题,提高说的能力。
3,激发学生多说
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总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说的机会总是受到一定时间的限制的。这就要求教者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多说。例如课前可轮流让学生上台做两分钟讲演,课外可组织各种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学生说话的机会多了,说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提高“写”的水平
写,是将形象化、情感化的东西付诸于文字。写是与读、说相辅相成的。古谚曰:“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清人唐彪说:“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也。”培根说:“笔记和写作使人精确。”所有这些都强调了写的重要。有效的写作训练能巩固学生的语感能力,并把语感培养的过程变为创新的过程。因此,提高“写”的水平,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1,摹仿佳作,迁移语感
语感迁移是将学得的语言经验有变化地运用到另一语言情境中去的活动。语感的迁移过程,就是将从阅读中得来的语感,运用到作文时的语言表达之中。每读完语言大师们风格各异的文章,及时让学生有效地模仿(仿旬、仿段、仿篇),使学生能够“脱胎换骨于其中”,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当语感顺利向写作迁移时。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
2,完成创作,巩固语感
写作的过程是先产生内部语言。而后进行编码至外部言语的输出过程,不仅是言语形象的模拟,更是一种创造过程。它将会螺旋式地推进语感能力的培养;巩固语感;反过来。语感对写作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这样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评点修改,提高语感
作文批改要着眼角色的换位、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批改作文的个中滋味,在不断修正中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体会文章的优劣,增强写作的责任感,激发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学生语感的提高。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坚持不懈地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时刻得到训练。就如专家所说:良好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现象和多方面的训练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