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09-06-25阙凤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长方形

阙凤珍

中外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应具备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营造一种创新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从数学课堂教学方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民主平等,营造创新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至高无上的传教圣徒”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动式的、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变“配角”为“主角”,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翁。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才会高,自我表现意识才会强,思维才会活跃。如学习“圆锥体积计算”,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等高三角形。学生在测量、比较中得出多种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圆锥体积S=1/2sh,有的认为圆锥体积S=1/4sh,还有的认为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的1/3多一点或少一点等等。到底哪一种结论对了?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把一个和空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盛满沙子,然后倒入该圆柱体内,三次倒正好装满圆柱。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结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整堂课师生都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式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二、鼓励质疑,擦亮创新火花

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应当提倡、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会问。“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海森堡语)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会问、善问。并通过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从而擦亮学生的创新火花。如“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课时,一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可以怎样分类?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让学生自己解决:“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个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为轴对称图形,归一类,平行四边形为一类。”语音刚落,另一位同学抢答:“我反对,因为三角形、梯形不全是轴对称图形。”第一个学生思考后回答:“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答:“在六种图形中只有圆的面积无法求出精确值,所以圆为一类,其余五种为一类。”还有的说:“根本不用分类,因为这六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都源自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这样,通过学生提问趣、探究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践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人们认识的知识是从实践中得到,并通过实践检验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摆: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7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摆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比较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测量,从而学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结论。

四、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听取意见,敢于改正自己或他人的观点,广泛交流,各抒己见。如“三角形的认识”课中,在给“三角形命名”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合作交流,“给三角形取个恰当的名字”。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合作后,有的学生回答说:“钝角三角形”,有的说:“直锐三角形”,有的说:“三锐三角形”,有的说:“一直两锐三角形”或“一钝两锐三角形”,还有的说:“锐锐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几分钟思考讨论,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结论,终于总结出恰当的名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学习,耐心听取别人意见,不断探究修改,既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长方形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