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鸭梨品质的技术措施
2009-06-25李欣张鲜鲜赵静沈向*
李 欣 张鲜鲜 赵 静 沈 向*
摘要从鸭梨的内在品质、外观品质和贮藏品质3个层次入手,阐述鸭梨的施肥、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及贮藏保鲜等关键技术措施,为提高鸭梨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鸭梨;品质;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93-02
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Yali)是我国白梨品系的传统优良主栽品种,广泛栽培于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山西和北京等省市,栽培面积近20万公顷,总产量200余万吨。鸭梨果形秀美,皮薄核小,香味浓郁,脆嫩多汁,酸甜适口,含有VC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用它熬炼的梨膏,可生津止渴,止咳化痰。鸭梨耐储存,在合适的贮藏条件下,可以贮藏6~8个月[1]。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鸭梨产量不断上升,但品质有所下降,这直接制约了鸭梨的出口和市场竞争力。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梨品质、口味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注重环保和营养方面。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提高鸭梨产量,还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科研力度,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1提高鸭梨内在品质的措施
1.1加强肥水管理
1.1.1早施基肥。基肥施用在9~10月,果实采收后立即进行。施肥种类以鸡粪、羊粪、人粪尿为宜,施用量45.0~60.0 t/hm2,以沟施、穴施为佳[2]。
1.1.2增施磷肥。在施基肥和追肥时,增加磷肥施用量,可明显改善果实品质。通常采用的N、P、K比例为1∶1.5∶1。一般成龄树每株每次追施果树专用肥3~5kg,全年追肥2次,萌芽前1次、5月1次。追肥方法多为穴浅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7~8月树上再喷2~3次300倍磷酸二氢钾[3]。
1.1.3控制氮肥。氮肥要在麦收前施足,6月后控制使用,可施用控释肥或袋肥,控制氮素释放量,保证树体不缺氮,但要防止氮肥刺激旺长。还可结合喷药根外补氮。
1.1.4保证“三水”。结合施肥保证3次关键时期供水,分别是冬前水、萌芽水和麦收前。其他时间浇水次数要根据当年的降雨量大小而定。雨季不浇水,雨水大时要排水,采收前严格控制浇水。
1.1.5秸秆覆盖。厚度15~20cm[4],可全园覆盖,未郁闭的覆盖到树冠投影边缘,以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环境。
1.1.6果园生草。这也是提高土壤地力,增加有机质的一项有效措施。
1.2整形修剪
1.2.1整齐园貌,规范树形,调控树势。鸭梨树形应符合低干、矮冠、大枝少、小枝多、层间距较大、层次分明的要求[5,6]。要求定干高度在60~70cm,树高2.5m左右,层间距100~120cm,层内距20cm,无明显分层树形。在距中干基部60~70cm以上中心干上相隔20cm左右自然着生10~15个枝组,枝组的粗度应为着生部位中干的1/20。对树势的强弱要进行调控,树势较强的梨树修剪时应以换头、拉枝、环剥等技术为主;较弱的则应以疏枝、回缩、落头为主。
1.2.2适宜留枝,枝量合理,保持光照。分层形的第1层主枝在距树干基部60 ~70cm以上留。第2层主枝在距第1层100~120cm处留,在每个主枝上留2~3个侧枝,在侧枝的对面及中干上选留大型枝组,再按空间的有无插空选留中小型枝组。无明显分层的树形,枝组的选留应均匀,自然向四周错落分布;枝量要合理,大、中、小枝的比例接近于1∶2∶7。保持内膛有充分良好的光照,防止结果部位外移,提高产量[7]。
1.2.3及时进行枝类更新。鸭梨枝如连续结果年限较长时,由于枝老化,其结果能力明显下降,应注意及时更新。对外围发育枝应少疏多截,促进其分枝。已变弱的枝头要及时回缩,选择角度适宜的枝代替,复壮树势。要注意培养、维持大中型枝组。对衰老枝组应重回缩,利用后部的壮枝培养新枝组,这样枝组小易衰老,结果能力较强,有利于稳产。对于结果枝组,在修剪时采用结果枝、预备枝、更新枝年年转化的方法进行更新,提高其结果能力。
2提高鸭梨外观品质的方法
2.1套袋
首先,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果袋,目前常选择蓝黑避光纸袋。所套果实颜色泛白,果点色浅且较小,果形端正,果肩平宽,果顶较平,外观最佳,且全树套袋果应大于总果量的80%。套袋时间一般在花后45~50d开始,6月10日前结束,以上午9~11时和下午2~5时较好。套袋时必须使幼果悬空,袋口紧封。套袋前全树喷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各1次,防止病虫入袋,特别要注意黄粉虫入袋危害。若喷药后遇到天阴下雨或喷药超过3d套袋时应重新喷药。采果前适时除袋,采前15~20d先除外袋,5~6d再除内袋(至少要有2~3个晴天),以防日灼[8]。
2.2人工授粉,疏果管理
2.2.1授粉。为保证果个大,果形端正,鸭嘴明显,提倡人工点粉,点授花序基部花朵。点粉在花开放10%时进行,每花序点授1~2朵,每隔20~30cm点1个花序,点粉选用纸棒或毛笔均可。
2.2.2疏花疏果。鸭梨在栽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花芽过多,应疏间花芽或花序,保留花芽数占总数的30%~35%为宜。挂果过多,要及时疏果。疏果在落花后7~10d开始,可1次疏果,也可分2次进行。留果标准:3个枝(当年生)留1个果,疏去梨形不正的小果,留序基部萼洼较深的大果。疏向上生长的果,留两侧下垂生长的果,留双果果台要占40%~50%。一般留果19.5~22.5万个/hm2,产量控制在37.5t/hm2左右。幼壮树可适当多留,老弱树少留。
3提高鸭梨贮藏品质的手段
3.1病虫害防治
3.1.1人工防治。首先,合理施肥,搞好果园的土壤改良,尤其是增施有机肥,能促进果树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果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其次,梨树花果期要严格疏花疏果,控制其负载量,以免削弱树势,造成病虫害的发生。第三,合理修剪,尤其对于老梨园,枝叶丛生,树叶过于郁密,通过合理疏枝,增加光照和通风,能够恶化病菌滋生环境,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3.1.2物理防治。秋季采果后全园清理落叶、病枝及病果,树干绑草,并把所绑草把解下烧掉,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基数。早春刮树皮,主干、中心干、主侧枝等各级有粗皮的骨干枝都要刮,刮时不要伤及韧皮部,刮掉的树皮要集中清理。这样可以消灭在树干翘皮裂缝中越冬的黄粉虫、康氏粉蚧、梨木虱、梨小食心虫和轮纹病、腐烂病等病菌。耕翻树盘,康氏粉蚧的卵有相当一部分在主干基部2m范围内土缝中越冬,通过深翻,可将土中越冬的害虫翻向土表,经风吹日晒促其死亡或被鸟类啄食。也可消灭一小部分越冬的梨木虱成虫和梨小食心虫。晚秋、早春时在房前屋后墙缝捕捉蝽象越冬成虫。春季芽萌动时掰黑星病芽。
生长季节,在降雨多的年份,应把防病治病放在首位,多喷一些杀菌剂、保护剂来控制其发生。干旱年份,要注意防治梨木虱发生,特别是萌芽期越冬代和花谢3/4时孵化的第1代,防除对控制全年危害意义重大。黄粉虫、康虱粉蚧主要为害套袋梨,要注意多解袋检查,掌握其发生时间,一般6月底开始入袋危害,此时应重点防治[9]。
3.1.3化学防治。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做到对症用药,交替用药,合理混药,适时喷药,严格控制种类、剂量和间隔期,减少次数,特别是应认真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在早期发生关键期及时用药,提高针对性和防治效率,达到“安全、效佳、经济”的目的。
3.1.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包括激素、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的利用。在梨园内增添天敌食料、设置天敌隐蔽的越冬场所、招引周围天敌、饲养释放天敌、恢复和壮大天敌种群。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前期少喷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目前,寄生性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食蚜蝇、捕食螨等,果园释放比较成功的是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瓢虫[10]。
3.2贮藏与保鲜
通常鸭梨采收最晚不得晚于9月15日,9月5日左右采收可减轻黑心红肉的发生。且采收时要轻拿轻放,以免碰伤。入库前严格分级,剔除病果、虫果、伤果。挑选分级后应尽快入库。鸭梨在一般条件下可贮藏6~8个月。但鸭梨对低温非常敏感,低温极易造成果肉、果心褐变。鸭梨极易受CO2[11,12]危害,CO2浓度超过1%,时果肉、果心会产生明显的褐变。因此,要确保鸭梨的贮藏保鲜条件良好。
3.2.1温度。鸭梨对温度较敏感,如果采后立即放在0℃温度下贮藏,会发生生理伤害,导致果心、果肉褐变。但鸭梨对温度有诱导适应性,贮藏过程中首先将鸭梨置于10~15℃条件下,后逐渐降温至0~3℃,一般不会引起冷害[13]。通常封库后,应在原温度上保持3~5d,然后每3d降温1℃;降至5℃时,再保持3~5d;以后以每2~3d降1℃的速度降温(必须根据梨的采摘时间及外界温度而定),整个降温过程应在35d左右完成。以后库内的湿度以保持在85%~95%之间为宜。长期贮藏保鲜的温度大致在-1~2℃之间[14]。
3.2.2CO2。鸭梨对CO2较敏感,要严格控制其浓度,一般情况下,鸭梨在5%~7%的O2和无CO2的环境,能有效抑制、降低黑心病的发病率。
4参考文献
[1] 郗荣庭.中国鸭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 刘克存,程炳连.鸭梨优质丰产技术要点[J].河北林业,2006(1):30.
[3] 赵树军.提高鸭梨果实品质的综合管理技术[J].烟台果树,2007(2):38-39.
[4] 李景茹,刘树美,张子岭.鸭梨优质栽培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05(2):47.
[5] 冯才钧.雪花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1996(1):34-35.
[6] 宋芙蓉.信阳鸭梨无公害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8(10):94-95.
[7] 刘慧.鸭梨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05(5):12-13,20.
[8] 马广民.鸭梨病害的周年防治措施[J].农家之械(理论版),2008(5):42.
[9] 李辰泉.提高鸭梨产量质量的技术措施[J].河北果树,2007(2):17-18.
[10] 赵树军,金广峰,刘宝轻.套袋鸭梨园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的防治[J].果农之友,2007(7):33.
[11] 周宏伟,束怀瑞,吴耕西.高CO2和低O2对鸭梨褐变的诱导[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3,24(4):400-404.
[12] 闫师杰.鸭梨采后果实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3] 纪淑娟,关莹,李家政,等.微孔保鲜膜对鸭梨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08(6):35-38.
[14] 谢鸿科.鸭梨的贮藏保鲜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4(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