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兴农战略中的几点举措
2009-06-25张斌
张 斌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兴农;举措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通过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对兴农战略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2-0075-02
公共图书馆向社会提供良好的、开放的知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其职能所在,也符合文化惠民这一时代主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以公共文化机构为阵地,尝试开展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兴农和科技兴农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 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兴农方面的作用
1.1 建设乡镇图书馆(室),让农民享用文化食粮
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掌握科技致富的钥匙,公共图书馆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要努力把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农村。在现阶段,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社会窗口的作用,努力打通海内外、其他行业、团体与个人等向农村输送文化的渠道;另一方面,图书馆还要根据地区经济水平、人口、乡镇规模、自身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在农村创建各类图书馆(室)、农民书社、文化大院等,功能允许不同、规模可大可小、服务方式不限,要真正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此外,对于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来说,通过公共图书馆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小型图书馆(室),让所在的公众平等而广泛享受应有的文化权益。在方法上可吸引社会各种资金的投入和无偿捐助,同时加强与财政、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的协作,使各个渠道的社会福利资金能够投入到乡镇图书馆(室)建设中;以互惠互助为宗旨,采取企业联盟、项目合作、读者自发集资等形式,建立互助式的乡镇图书馆(室);以自主命名馆名、设置永久性塑像、代理个人文集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建立特色乡镇图书馆(室)。
1.2 建立流动图书馆,方便农民获取知识信息
流动图书馆是重要的辅助服务手段之一。对于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同仁已经做了许多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从人力、物力到汽车图书馆等等。提倡图书馆的流动服务,是符合当前农村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有效的惠民举措。
对广大农村来说,送图书下乡是公共图书馆长期坚持的基础工作。许多图书馆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举办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深入乡镇,为当地的农民朋友举办农业科技书刊展,编印信息,长年不懈。特别在信息匮乏的西部,每到一处,当地农民朋友都会把图书馆工作人员围住,翻阅书刊、查阅资料、索要宣传资料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送书下乡这一传统服务项目也不断涌现许多新鲜事物,比如农业知识扑克、带数字放映设备的汽车图书馆、流动图书连锁店等新事物的出现,赋予了送书下乡更多的时代气息。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文化资源和信息匮乏的基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了快捷获取知识信息的良好条件。
1.3 举办公益展览,向农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传统的展览馆已消亡了,让位于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各种商业博览会。许多图书馆开始承担了向当地农民提供文化及科普展览的职能,图书馆所提供的公益服务,在这个市场化的社会中就显得尤其珍贵。
1.4 全面实施共享工程,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农村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最主要的实施者是公共图书馆,因此,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依托共享工程服务、图书馆自动化与共享工程挂钩就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必然重点。公共图书馆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共享工程建设的好与坏,进而影响该地区整个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反映政府为农民服务的成效。 公共图书馆可依托共享工程,组织公益电影放映,开发地方特色数据库,专题性农村实用文化服务等,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2 公共图书馆在科技兴农方面的作用
2.1 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和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可分层次、有计划、分重点、持续不断地对广大农民进行普遍的职业教育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可以根据农民的不同专业文化层次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购置一些与培训内容相近或相同的农业科技图书或者教材以供他们学习和参考。2.2 为科技兴农提供信息资源
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主要保障。其馆藏的农业信息资源覆盖了从农业、畜牧兽医、土壤肥料、水土保护到林业牧业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中外图书、报刊杂志、电子文献和数据库等,可为那些渴望信息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极为有力的科技信息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特别是年轻的农民,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信息,在当今农业结构调整中,带头搞科学种植养殖,发展特色农业,从而推动新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地向前发展。在国外发达国家,农民收入的多少并不在于土地拥有的多少,而是在于科学知识、科技信息掌握的多少而判定。
因此,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通过网上信息高速公路给农民提供大量有效的科技信息,使得其在科技兴农方面发挥作用。
2.3 为科技兴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对于农村大部分农民而言,信息技术知识相当缺乏,互联网络还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还不会利用检索工具查找特定内容的资料。而公共图书馆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向他们传授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让他们树立信息意识,使之能够使用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工具快速查找各种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种养结构。可以帮助农民建立他们自己的局域网,为推进农村信息资源电子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要建立一支精明强干、懂计算机技术的参考咨询人员队伍,定期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指导,培训网络信息人才,逐步指导农民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2.4 为科技兴农提供多领域、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2.4.1文献信息服务
图书馆工作者在为农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要按照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把文献信息服务作为基本的服务手段,以农村的图书馆(室)为依托,建立农村图书流动站,实行定期更换书刊。在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一次文献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农村需要,把大量的网络信息、报刊、图书上的实用资料编成专辑,送到农民手中,为他们提供科技信息、商品信息,以指导农民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增产增收。除此之外,还要不定期地举办多种服务活动,发放科技资料、举办科技图书展览、放映科技VCD影碟等等。
2.4.2 课题服务
课题服务是信息服务延伸的一种方式。公共图书馆深入农村乡镇,调查了解农民对科技需求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广泛征询意见,积极考虑他们的建议,然后归纳整理,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农业课题项目,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一抓到底。
2.4.3 “中介”服务
公共图书馆针对一些农民信息识别能力差,带有盲目性的现象,可以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农业政策、国际市场的农资、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需求信息等,帮助农民尽量按照市场需求和国际质量标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利用自己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主动为农民切切实实的服务,不能搞形式主义,要长期坚持下去,为公共图书馆在兴农方面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华.刍议公共图书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黑河学刊,2007,(1).
[2] 于荣全.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4).
[3] 杨佳鹏.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