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讯
2009-06-24
十日报
中央大力整顿村委会选举舞弊问题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研究解决”目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通知指出,有的地方选举竞争行为不规范、贿选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影响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有的地方对选举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新出台的规范措施似乎未能引起中国舆论热议,在中国内地著名网络社群天涯社区内,讨论这题目的帖子寥寥可数。(BBC,5月31日)
中国不满丹麦政要会见达赖
中国政府5月30日表示,丹麦政要会见达赖喇嘛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丹双边关系。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及外交大臣默勒之前一天以私人身份会见达赖喇嘛,为了不触怒中国,丹麦未将达赖的到访视作一次正式访问,但中方对此仍表示强烈不满。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这“严重损害了中国核心利益及中丹关系,破坏了中丹友好合作的气氛,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丹麦外交大臣则在电子邮件中写道:“会见达赖不会改变丹麦的政策,我们仍然希望同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路透社,5月31日)
上海世博经费超越京奥?
5月31日,孟加拉国南部遭受热带风暴“艾拉”袭击,至少237人死亡,随后受灾地区出现疫情,多人感染腹泻病。
美国《纽约时报》5月31日报道,上海为举办明年的世界博览会,准备投下450亿美元,超过北京奥运的经费。报道引述建筑师和都市计划专家的话说,上海拿世博当借口投下大笔经费,以刺激当地走软的经济,同时推动这个18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进一步发展。世博明年5月开幕时,上海将会有两座新的航空站、一个几乎跟纽约地铁一样大的地铁系统,还有黄浦江沿岸以7亿美元打造的河滨公园。(台湾“中央社”,5月31日)
日《不公正贸易报告》涉华信息安全
日本经济产业省5月27日公布了2009年版《不公正贸易报告》及其对策。报告指出在推行日本贸易政策的过程中,将中、美、俄等国家的15项措施指定为最有待改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中方撤回“信息安全产品强制认证制度”。由于中国计划自明年5月起实施要求外国企业公开设计信息的信息安全产品强制认证制度,日本的产业界普遍担忧作为竞争力保证的重要信息外泄。(共同社,5月27日)
美专家称大陆海军首度不以台海为目标
中共海军前往非洲海域打击海盗,对此美国国家战争学院教授柏纳德·柯尔发表论文指出,“这是解放军第一次不以台湾为目标而从事部署和行动”,显示北京当局对台海情势比较放心,愈来愈相信台湾在相当时日内不致走上法理“台独”,这反映了中共正在调整战略优先顺序,不再把近乎全部注意力放在台海,而是可以从事“战争以外的军事行w动”。中共去年底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只有一次提到台湾,同样反映了这种思维变化。(台湾《中国时报》,5月30日)
法报称空客在天津遭遇工业间谍
自2008年8月建厂以来,空客在天津的工厂已经多次发生盗窃技术资料未遂案件。有消息透露,盗窃者进入空客集团天津工厂的电脑系统,试图获得专利项目的资料。偷盗者是空客内部人员,还是外来人员,目前还不清楚。空客集团总裁则自信地认为,这些盗窃未遂事件表明空客电脑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的可靠性。这些入侵事件同时为那些反对在中国建立组装工厂的人提供了新依据。天津工厂是空客集团首家欧洲境外的组装工厂。(法国《论坛报》,5月27日)
人物
01
贺之军:大陆国台办“政党局”首任局长
因应两岸日益密切的政党交流事务,并与台湾各党派开展常态交往工作,大陆国台办增设政党局,首任局长将由交流局副局长贺之军出任。国台办局级主管也大幅调整,新闻局长将由杨毅升任,原新闻局长李维一则调任交流局长。这次人事调整的特色是干部队伍年轻化、重视经验传承,并能积极开展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台湾《中国时报》,5月28日)
02
许援朝:许世友之子调任江苏省军区司令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5月26日前往中美洲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图为5月29日,马英九在危地马拉官方来宾册上留言。
解放军省军区将领出现新一轮调整,福建省军区变化最大,司令政委、政治部主任同时换人,已故开国上将许世友之子许援朝少将则由安徽省军区司令调任江苏省军区司令,东北辽宁省军区政委亦易人。本轮调整的省军区将领年龄普遍不轻,多数人都在50岁左右,反映出解放军将官的年轻化仍未及地方官员的步伐。
(香港《明报》,5月31日)
03
陈菊:“登陆”引发“反中”政策崩溃?
自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到大陆进行“破冰之旅”后,民进党台南市长许添财也准备6月底到访厦门,前“副总统”吕秀莲也很可能短期内“登陆”,民进党敌视大陆政策面临崩溃。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指示党内的中国事务小组,尽速针对已经草拟完成的《党公职赴中国交流注意要点》,让未来党公职出访中国能有标准可循。(台湾《经济日报》,5月29日)
04
库玛:印度首位女性贱民出任下院议长
印度继出现女性总理和女性总统之后,现在又创下独立以来的首例,将由一位社会最底层贱民阶级出身的女性梅拉·库玛(Meira Kumar)出任国会下院议长。1998年,当时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曾经推选出身贱民阶层的巴拉约吉出任下院议长。1945年出生的库玛法律系毕业,拥有英国文学硕士学位,至今已获选5任国会下院议员。(台湾“中央社”,5月31)
马英九再度要求购买美国战斗机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访问中美洲途中过境美国洛杉矶时,再度要求美国出售F-16C/D型战斗机给台湾。马英九以去年10月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并没有防碍中国海协会会长陈云林11月时到台湾访问为例说,台湾加强自己的军事防御能力,并不影响到和中国大陆改善关系的目标。台湾在2007年底向美国提出购买F-16C/D型战机的要求,但美国迟迟未表示同意。由于大陆一向反对美国出售任何武器给台湾,军购问题在美国、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上一直处于极其敏感的地位。
(美国之音,5月29日)
台国防部办座谈助退役官兵谋职
台湾国防部表示,自6月8日开始,将针对偏远地区小型单位的届退官兵,办理9场“小部队就业巡回座谈”,以使国军届退官兵离开军中后,能够顺利与社会接轨,直接进入职场。国防部表示,9场“小部队就业巡回座谈”将邀请征才厂商以面对面的方式,提供各项就业信息,一方面使企业主获得理想人才另一方面也让在偏远地区服役的届退官兵同享就业服务。这次“小部队就业巡回座谈”遍及陆、海、空军等各类型部队,期能真正照顾到基层偏远单位的届退官兵。(台湾“中央社”,5月31日)
本港半数贫童常挨饿
香港小区组织协会与儿童权利关注会5月31日公布《金融海啸对在职贫穷家庭儿童的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金融海啸影响大部分在职贫穷家庭,令其失业率及减薪幅度均远高于社会平均数据,贫穷儿童生活质量变差,每两人就有一人为省钱而少食一餐。研究指出,金融海啸后,贫穷儿童数目上升,全港约116万名18岁以下的儿童,有34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下,数据较2007年的32万人为高,儿童贫穷率高达29.2%,即本港每3名儿童就有1人来自贫穷家庭。
时至今日,官民冲突与贫富矛盾愈演愈烈。中国的贫富悬殊,不在富人与穷人之间,而在于官员与百姓之间。
(香港《成报》,6月1日)
高山幽谷里的种籽小学
在普通小学学生们正襟危坐、聆听老师讲课的同时,种籽小学则另有一番天地。山野林边旁的操场,三五名学生在玩棒球,往内走去,树屋旁的木造平台里,3名男孩在嬉笑谈天。他们丝毫不受制式规范,自由地活动。教室里的上课学童,可看到他们没穿制服,有人席地而坐,或与老师同站,甚至趴桌聆听,但眼神一致望向讲者。如果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可以直接作出反应。这种颠覆单一面向的教学方式,大大超越传统师生的角色。
教育只有一种可能性吗?在大人世界,这个疑问周而复始地出现,却未必有绝对的答案。1994年,台湾各界高唱反对以升学主导教学的教育改革诉求,呼吁政府建置多元入学管道,广设高中大学,拓宽升学窄门,落实小班小学、松绑民间办学的现代化教育主张。这诉求吸引万人走上街头,也引起民间广大反响,并催生了一批有志改革旧式教育体制的家长,勇于实现自办学校的理想。
种籽小学是颠覆传统教育的先行者,标榜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及开放作风。种籽小学维持小班制度,全校共92名学生,包含校长共有9名教师,8个班级。每名教师教导不到12名学生,比普通学校班级动辄30人左右的规模,较能维持教导质量。
种籽小学设计的课程,除国语、数学两门必修课外,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多达20多种学科,脚踏车、棒球等是近期学生建议的科目。学童较少接触的木工、野外求生、两性等课程,也在选修名单内。每个学生的课程表不尽相同,除必修课外,到了选修时段,学生便要各自跑班,享受学习乐趣。
在10多年的坚持下,每年获得学者专家及官方的共同评鉴,但民间办学的地位,因长期缺乏法源依据,仅能以“实验性质教育”定义,与正统体制区隔。类似种籽小学的实验教育小学,全台共有5家取得“官办民营”的资格,其他4家是:宜兰县慈心华德福实验小学、人文国小、新竹县大坪国小和高雄县融合中小学。但官方编配的资源却是各家有别,能够获得多少官方的预算补助,要看地方政府的态度。
但即便无法进入正统教育系统,这种经营理念的学校开始影响体制内教学进行改革,并出现全台首家官办的“森林小学”。在出生率下降的冲击下,普通学校正在扬弃陈旧的面孔,以争取家长及学生的认同与信赖。(吴佳蓓)
(《联合早报》、5月31日,有删节)
封面
民进党“复建”
5月是蔡英文当选民进党主席的一周年。一年多以前,很少人会想到蔡英文将出任民进党这个力量最大,也面临空前危机的在野党领袖。一年来,各方无不以放大镜检验蔡英文的一切她能否统领桀骜难驯的民进党群豪?她会不会被党内派系恶斗吞没?她摆脱得掉8年执政包袱吗?她的“政治品牌”固佳,但真的能重建一个新而有吸引力的民进党吗?还是只是包在民进党陈腐结构外的一张保鲜膜,迟早面临消蚀剥除?
担任党主席一年来,民进党有哪些改变?蔡英文称过去的一年算是盘整期,民进党从执政到在野,组织结构和很多心态与思考都面临重新整理。过去一年,民进党曾经濒临有些人走向失败主义,有些人走向激进主义的局面,这都是信心的问题。
关于民进党的未来,蔡英文告诉支持者,要有企图心、使命感,1990年代民进党改变过台湾一次,现在还要改变台湾一次。未来民进党会锁定几个问题:集会游行法、公投法和改革选举制度。如果没有重建群众对民主机制的信心,以后还是会一直走上街头。
在东南亚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华人家族企业非常成功。图为香港长江集团创始人李嘉诚。
关于两岸政策,蔡英文则称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有很强的理性成分,是开放的结构。现在民进党人不满的是国民党处理两岸关系的心态和方法,但基本的轨道还是在的,也就是说不反对两岸交流,只是反对设政治前提,也不反对两岸经贸,只是要求透明,要经过监督程序,必须让人民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金正日的核玩具
尽管国际社会对金正日软硬兼施,但无论何时只要他感觉合适,就会发出新威胁。多年来,他想尽一切办法获取外汇、石油和其他好处,然后暂时安静下来,但下一次却更加变本加厉。伴随着朝鲜第二次核试验和多次导弹发射,金正日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伸出的和解之手视而不见。同时,也严重打击了中国的颜面。
金正日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规则来玩这场核游戏。六方会谈中的其他五方——美、韩、日、中、俄,一直致力于设法让其关闭核设施并最终放弃核弹,金正日也不止一次地答应这样做,但在每个关头又拖延进程。如今金正日说“永远不会”回到六方会谈,他想让朝鲜作为一个核国家被接受,就像之前印度那样。但当朝鲜再次回到谈判桌时,要价一定又高出一截。
这次核试验的确毁掉了朝鲜在数年内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的机会,但也有人分析,这可能只是一时的外交失败,因为年迈体衰的金正日需要军队中核强硬派的支持,稳定政权,以便有时间安排一个儿子来继承政权。
无论金正日是想继承人问题,还是不断藐视国际社会,核武危害却在继续扩散。除非能让其停止其疯狂的核计划,否则东亚将永无宁日,该地区有些国家已经在讨论“再武装化”。如果中国真的愿与美国联手成为全球领导现在正是时候。
欧洲左派危机
这本应该是欧洲左派政党最大的机会,资本主义处于危机之中,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国家调控在商业中回归,左派改变右派自由市场观念的时机已经成熟。但结果恰恰相反,20世纪传统的左派政党,如北欧的社会民主党、地中海国家的社会主义者、英国的工党正在苦苦挣扎,欧盟27个会员国中有20个国家的政府首脑是右翼。在欧盟英、法、德、意四大国中,只有英国首相布朗来自左翼,而他目前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左派要想重新进入政治中心,就必须单独或联合中间党派击败执政的右翼。一个多世纪前,社民党脱离古典自由主义是因为自由主义保护的是狭隘的中产阶级利益,而牺牲了工人的利益和更广泛的远见,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方式是重新执政,但社民党也认识到,这次历史可能不在其一侧,除非它能剥去身上的旧衣,将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再分配放在第二位,同时学习不要将商业界,海外生产的货物以及移民工当作敌人。
官民冲突甚于贫富矛盾?
最近发生一起事件受到各界民众广泛的关注,并引起热议。这就是湖北巴东年轻女工邓玉娇防卫中刺死刺伤强行索春的官员案。日前,湖北巴东县女子邓玉娇在工作的娱乐城遭遇欺凌。3名当地镇政府干部先要求她提供“特殊服务”,被拒后又用一沓钱击打邓的头部。情急羞愤之下,邓挥刀自卫,杀死一人重伤一人,并于当晚自首。
近年来,农村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导致农村女婴数量短缺,越来越多的女孩被拐卖。图为被警方解救的一名儿童。
在这个案子中,一方是有钱有势的嚣张权贵,另一方是无权无钱的弱势分子;一方是权势者凭借权势试图用各种手段把自己的责任化大为小,而受害的弱势一方则无力自保。自然,各界都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一方,并对邓玉娇能否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和司法系统中得到正义抱有极大的疑虑。但由此也引申出对当今中国社会状况的重大争论: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是贫富矛盾,还是官民冲突?
发生在当今中国的社会冲突,以下两种类型居多一种是贫富矛盾,如多起宝马车撞人案的背后,另一种是官民冲突,像邓玉娇案和各种上访事件、瓮安事件。
贫富矛盾的背后还是官民冲突。一些富人常常敢于开着宝马车欺负百姓;也正是因为他们往往有政府官员作为靠山,才敢嚣张。官民冲突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主调。有趣的是,官民冲突却常常被转化为贫富矛盾,但结果是贫富矛盾因为战争与革命而暂时得到解决,官民冲突的脉络却从未中断,两者往往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中国在20世纪的最昂贵的革命就是以解决贫富矛盾和官民冲突的名义发动的。但是时至今日,官民冲突与贫富矛盾却愈演愈烈。中国的贫富悬殊,不在富人与穷人之间,而在于官员与百姓之间。
统计数据表明,这些年来,政府与官员收入的增长速度始终大幅领先于社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许最大最尖锐的不是穷富矛盾,不是贫富差距,而是官民冲突。但是由于官民冲突往往穿着贫富矛盾的外衣,于是许多人认为,解决贫富矛盾的方法就是解决官民冲突的方法。这种思路无异于抱薪救火、饮鸩止渴。
解决贫富矛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通过剥夺,把富人变成穷人,就是中国红色革命所做的那样。今天,有许多人主张用变相的剥夺(高税收)来把富人变成穷人。还有一种就是把穷人逐步变成富人或比较富的人,方法是给穷人提供充分的经济自由和产权保障。通过法治来防止富人对穷人的侵害,为穷人变成富人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但是在中国,每当谈到解决贫富矛盾的时候,朝野几乎都异口同声地主张第一个方法,即剥夺富人。但是,在现行制度下,剥夺富人的收益者首先不是穷人,而是官员,他们先从税收中自肥。官员拿到富人的钱之后,也势必变得更加骄狂。
现在干部腐败有扩大趋势,腐败的级别越来越高,贪污受贿的数额越来越大,一些高官动辄贪污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开名车、住豪宅、包二奶、养情妇,生活极端腐化堕落,同百姓已经水火不相容。这种方法使官员更富有,权力更不受约束,掩盖了官民冲突的真相,延误了解决官民冲突的时机,转移了人们对官民冲突的关注。长此以往,官民冲突必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