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联军机制”初现端倪

2009-06-24席志刚

凤凰周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主权议题军事

席志刚

今年以来,中国海疆频频告急,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针对中国领海主权提出主权争议,在渔业,油气、海洋资源等领域展开争夺。中国单靠外交主权宣示和抗议,显然已不足以制止愈演愈烈的领土蚕食。

继去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台讲话中谈到“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后,在5月26日第二次“胡吴会”上,胡锦涛再次提出“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问题、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进行务实探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有不少人士对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提出种种构想,其共同点是主张采取渐进的方式,先易后难,灵活务实。大陆军事观察家认为,针对不断升温、复杂的海洋主权问题,两岸建立军事互信联军机制,共同捍卫中国海洋主权将成为两岸军事互信议事日程中现实的考虑。

联军指挥构想

台湾海军目前拥有4艘纪德舰。据报美国己解除向台湾销售雷达部件的限制,这些部件将安装在纪德舰上。

大陆一位资深军事专家告诉本刊记者,这个构想被称为“‘一国两制条件下的两岸军事联军机制”,其基本设想是双方建立共同海洋军事法规和联合指挥机构,确立联合的指挥原则和作战原则,划分海上军事控制区、支援协作区和后勤保障区,把中国的海洋国土真正有效地控制起来,防止被进一步蚕食和海洋权益的丢失。联署办公地点可以设立在香港或两岸共同认可的区域,指挥控制各自的军队。指挥原则可以采用联署办公的方式,平时在两岸各自设立独立的办事机构,战时或紧急状态下则联署办公。

在联军指挥机构内,两岸实现军事情报共享,各自防区内由各自军队行使防卫任务,在支援协作区由联军指挥机构统一调度协防。“未来中国航母编队游弋中国海域,在后勤保障区实现相互补给,比如说在南海,台军控制的太平岛可以提供舰船编队泊岸的后勤保障。”

“军语、装备统一只是军事法规中很小的一部分,完成两岸军事互信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军事法规,双方各自军费支出多少,武器装备选择,军事力量的编成、训练,海上作战任务的区分才会有据可依;例行的海上防卫军事演习才有可能展开。”该人士进一步解构此设想时表示,两岸军事标准化的问题也需要解决,两岸武器装备分别是美式、中式装备,相互补弹目前尚不能实现。

“两军联合,没有任何外军可以来犯,东海、南海也可确保太平,保下来由谁来开发可以关起门来商量。”该专家认为,面对复杂的南海局面,两岸实现军事合作,有利于共同保卫中国领海主权。“两岸在南海、东海有共同的主权基础,军事合作的潜力很大。”该设想在共同保卫海洋主权方面,原则上以靠近者为主,远离者为辅;而在共同防卫全部国土战略空间方面,则以解放军为主,台军为辅。

据称,目前这一设想已作为大陆军方智库机构立项研究的课题。《凤凰周刊》记者向中国军事科学院及国防大学求证时,未获肯定答复,相关人士以敏感为由拒绝置评。但有消息称,大陆军方人士最近在一个研讨会场合表示,两岸当务之急是如何建构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新型两岸军事关系问题,显示出大陆军方虽然低调,但也在关注和研究相关问题。

务实渐进推进

“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已经不仅仅限于两岸民间和学者的探讨,官方或半官方的接触指日可待。”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认为,胡锦涛在第二次“胡吴会”上重申“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问题、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进行务实探讨”的表态实际上已经明确给出加速的信号。

王建民认为,两岸已经在做建立军事互信的起步工作,均在不同程度地释放“善意”,互动意味明显加强。如今年初台湾当局放弃“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提出“绝不先开第一枪”的原则,而大陆宣布解放军下半年组织的“跨越-2009”联合军演,针对台海的南京军区不在参演之列。

去年12月31日胡锦涛对台讲话后,台军方积极回应称,台“国防部”已完成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政策纲领,相关规划和人才都已经准备好,只要两岸协商排定时程表,军方就可以派人与大陆谈,但台方初期先以退伍或文职的非军职人员进行接触。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台湾商船后,台方今年3月宣布拆除金门县沿海长达1000米的反登陆轨条砦,这意味着清除两岸过去的军事对峙。

随后,大陆军方人士通过《中国日报》透露,今年8月两岸现役军人将首次同时参加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在夏威夷举办的跨国资深官员安研班,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军事人员的首次接触。尽管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称该消息“不准确”,但也留有余地地表示,两岸以某种形式展开军事交流有“建设性”,有助于化解台海紧张。

王建民表示,随着两岸经济议题的稳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望年底取得突破进展,随后的政治议题、军事议题或可同步展开,不排除两岸军政人员加快交流的可能。他认为一个成熟的“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至少应包括两岸建立军事热线,军事演习的通知,甚至小范围的军事互访等。

不过也有观察家认为,尽管两岸关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讨论如火如荼,但彻底结束两岸60年军事对峙的敌对状态绝非易事,两岸建立真正的军事互信尚需时日。毕竟两岸花30年才盼来“大三通”,让相互敌视了60年的“国军”与解放军握手也需一段不短的时间。

政治优于军事互信

虽然两岸均表示积极为解决政治、军事问题创造条件,但两岸在军事互信安全机制方面预设的前提条件还存在明显的分歧,按照两岸先经济后政治再军事的议题排序,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横亘在军事议题之前。观察家认为,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表面上是军事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军事互信议题不会游离于两岸政治性议题磋商进程之外,台湾政治地位、军队及军售问题,“外交”与“国际空间”等问题,都是牵涉着历史与现实性的高度政治性议题,军事互信议题也将伴随着这一复杂过程。

大陆认为两岸军事互信的政治基础是“九二共识”,核心目标是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维护中国的主权、领土和相关权益,任何偏离或违背政治基础和核心目标的言行,损害的不仅是军事互信,而且是政治互信、

台湾则模糊了“一个中国”原则,预设了军事互信的三个条件:大陆必须撤销对准台湾的导弹,放弃武力犯台,去除“一中”框架。马英九曾公开宣示:“中国大陆撤除飞弹只是两岸恢复谈判的一环,更重要的是消除大陆对台动武的意图。”

大陆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认为,大陆撤除对台部署的导弹问题,要看时机和条件,必须在确保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和两岸人民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据《亚洲周刊》报道,大陆军方已经就撤除对台导弹取得共识——待两岸开展军事交流,大陆届时将逐步减少瞄准台湾的导弹数量。

日前,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对大陆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

王建民表示,两岸目前只是有希望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主观意愿,并不表明两岸在当前情势下就一定能够建立起军事互信机制,“军事互信机制是双方来共同建立,我们可以先提出设想,在规划上搞好顶层设计勾画出路线图。”

上述军事专家则表示,该构想着眼于未来“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携手共同保卫中国海洋主权的联军机制,这一构想或许15年或20年后才可实现。因应胡锦涛最新对台讲话,两岸情势可能出现新缓和,改善与发展,未来一年内实现两岸军事人员互访与交流,或许才是有现实操作性的期待。

编辑 萧方 美编 青年

猜你喜欢

主权议题军事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主权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