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比娅出英文自传为己树碑立传
2009-06-24段宇宏
段宇宏
近期,海外“流亡维吾尔群体”最关注的有三件大事,一是关塔那摩维族囚犯的安置问题,二是所谓的“第三次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简称世维会)的召开,第三件就是所谓“维吾尔精神母亲”热比娅英文自传的推出。
热比娅的英文自传,书名为《搏龙斗士——一个女人向中国争取和平的奋斗诗》,近日在英美等国上市。热比娅的文化水平显然不足以完成这本自传的写作,这本书实际上是在作家亚历山大·卡韦鲁斯的操笔协助之下,才得以面世。
引起外界关注的是,“疆独”热比娅的自传是由她的“良师益友”、“藏独”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作序,可谓是海外“独立”势力的一次国际合作。该书在序言中还配上了美国前总统布什、众议院议长南希·洛佩西等政要对她的评价。
客观上看,这本书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热比娅在海外“流亡维吾尔群体”以及“疆独”势力中的精神领袖地位,使正处于转型整合中的海外“东突”力量又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统一的组织、核心“领袖”、以“领袖”为载体的价值体系开始渐显雏形。
东突越来越“成熟”
自2009年5月18日开始的一周,被“世维会”称为“维吾尔周”,自称为“东突世界各维吾尔组织国际上唯一合法最高领导机构”的“世维会”,近期活跃异常,会议频繁,除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外,还将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和“联合国无代表国家和人民组织(UNPO)”在华盛顿举办所谓的“东突60年人权讨论会”。
UNPO成立于1991年,是一个与联合国正好相反的组织,其成员为来自五大洲的各种“流亡政府”、“独立运动组织”、“领土被占民族组织”,美国本土也有三个成员。
热比娅自传的推出,正是与此系列活动紧密联系的主题之一。相比她著述丰厚的“良师益友”达赖喇嘛,热比娅著作的面世已算很晚,但这却是其制造“维吾尔的达赖喇嘛”所必不可少的步骤。
“疆独”势力在上述系列活动中的特色之一,是淡化“东突独立”诉求,突出“人权、自由、民主”色彩,紧扣“普世价值”主题,这正是“世维会”成立,奉热比娅为“精神母亲”之后定下的宗旨,是海外“东突”整合转型后的基本方针。“世维会”和热比娅也一直强调:向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学习。
热比娅本人的表述方式也在日益达赖化,“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她表示:“华盛顿特区维吾尔周的设立是维吾尔人在东突厥斯坦渴望和追求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斗争中的一个里程碑……”
“世维会”称,在维吾尔周的人权会议上,他们对“中共治下东突厥斯坦人权状况做出评估”,还对“未来东突厥斯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议题是“自主权,宗教自由和反恐战争”。
维吾尔周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与人权观察组织共同举办热比娅英文自传的造势活动,向西方世界讲述热比娅如何从“洗衣妇富翁-慈善家-政治犯”的历程,“揭露东突厥斯坦社会的动荡与变化,记述中共治下维族人的经历”。
据称,这些活动有很多美国参众两院议员,政要名人、人权斗士、“西藏流亡政府”人士参加。
上述活动的主题均紧扣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一位长期研究维吾尔问题的不愿具名的观察家指出,“世维会”和热比娅的表现,证明他们的操作手法越来越成熟,这位曾经当过洗衣妇的贫苦妇女,“进步”得十分明显,也越来越有“领袖”气质。“北京需注意到这样的变化,应该谨慎观察,小心接球。”
纯熟的国际公关
热比娅自传的德文版,早在2007年即已面世,海外“东突”组织在柏林、慕尼黑等多个城市曾经进行了大规模推广活动,热比娅还曾亲往签名售书,德国,瑞士两国很多议员,党派领袖、官员名人亦经常前往捧场。
把这本书推销到西方各国,既是把热比娅引介给西方社会,更是搏取西方世界对“东突运动”的关注。“世维会出版宣传中心”负责承担这一任务,英文版无疑比德文版具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世维会”2009年的目标就是在英语国家大力造势,增强影响。
当然,此书还有另外的功用,通过外部扩大影响,强化热比娅精神领袖地位的同时,“世维会”亦希望以此加强内部凝聚,得到内外力互动的效果。
热比娅已经62岁,知识结构远不如“年轻一代”,料将是“东突运动”过渡性和承上启下的人物。她现在虽担任第二届“世维会”主席,继续任职的时间应该不长,将来退职后,或许会单纯作为精神领袖,起到“内凝聚,外公关”的作用。
虽然该书刚刚上市,在英文图书市场的反应仍不可知,但海外一些“流亡维族人”对此书的推出表现得兴奋不已。
在向海外媒体介绍这本书时,热比娅说:“我希望世上每人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我们的处境……当我向人们讲述我们维族的痛苦时,西方人有时会觉得这是虚构的,因为他们的自由是与生俱来的。”
热比娅其人其事
根据热比娅自述和海内外曾有过的报道,她曾有两次婚姻,生养了八个孩子。第一次婚姻,她只是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在家做饭洗衣带孩子,但因丈夫挣的钱不够养家糊口,在穷困逼迫之下,热比娅走出家门,做些小生意。时代造就了悲剧,她因“投机倒把罪”被抓,并因此与丈夫离婚。
“从那时起,我发誓要拯救像我一样的维族女性,为兑现这个诺言,我奋斗了三十年。”她对国外媒体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环境使热比娅成为女富商,她怀揣60元起家,从流浪街头帮人洗衣为生办起洗衣房,然后承包乌鲁木齐市“三八市场”,经营维族服装,这是新疆首家个体市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聚居区里即建立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商厦。
趁着苏联解体之际,热比娅开始涉足边贸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据称曾有2亿多元资产。1994年,《福布斯》杂志评选大陆十大富豪,热比娅是上榜的唯一女性。
作为远近闻名的成功女富商。新疆阿克达工贸公司总裁,热比娅曾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曾作为中国妇女代表之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世妇会,还担任了新疆工商联副主席一职。她个人又设立颇多慈善项目,帮助维族妇女脱贫,因此积累不少人望。
热比娅的一生,恐怕有两个男人对她的影响最为深远,一个是她的第二任丈夫西迪克哈吉·肉孜,另一个是达赖喇嘛。西迪克哈吉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维族知识分子,喜欢钻研文学。据说,“文革”时西迪克哈吉曾被关押,老婆与其划清界线,但热比娅常去看望他,他出狱后,两人就结婚了。
“世界维吾尔大会”近期活跃异常。
改革开放后,西迪克哈吉在新疆知识分子圈里活跃起来,先在阿图什中学当教师,后调到乌鲁木齐的新疆师范学院。西迪克哈吉的文学思想深受刘再复影响,曾把刘的《论文学的主体性》,翻译成维文,发表在《塔里木杂志》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次在伊犁召开的文学讨论会上,他读了一篇文章,批评维族诗人为政治服务的写作手法以及作品中的说教内容而崭露头角;西迪克哈吉逐渐从诗歌创作转向文学评论写作,他写了一篇文章炮轰某维族诗人,批评其抄袭苏联诗人赞美斯大林的叙事长诗,因此在文学界名声大噪。后曾抛出名为《西部歌贼王洛宾》的一篇文章,轰动一时。
1991年,《天山》杂志票选当代最受欢迎评论家,西迪克哈吉成为维族文学圈里最有名气的评论者之一。1996年,西迪克哈吉远赴美国,进入自由亚洲电台维语部工作,此后在国内维族文学圈逐渐销声匿迹。
1999年,热比娅向在美国的西迪克哈吉寄送大量剪报资料,其在试图同一个访问新疆的美国国会代表团接触时被捕,第二年,因“向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情报”罪,被判刑8年。
美国前国务聊赖斯2005年访华之前,热比娅被释放,随后前往美国。
海外“东突运动”向来党派林立,纷争不断,以欧美“东突”组织为主的非暴力派正苦于缺乏“统一组织、核心领袖”,对达赖和“西藏流亡政府”在全球的红火钦羡不已。热比娅赴美后,他们“如获至宝”。2006年,热比娅先后被推举为“美国维吾尔人协会”和“世维会”主席,同时还兼任“维吾尔国际人权与民主基金会”主席。
热比娅在出国后还曾被挪威“拉夫托人权奖”和“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作为“东突”运动转型进程的重要手段,“世维会”更是抓紧把热比娅尊奉为“维吾尔精神母亲”,给予其“维吾尔民族运动领袖”称号。
而在热比娅本身,也有一个“受影响”和“被改造”过程,与“世维会”等“疆独”势力合流后,逐渐在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上与他们接近。最初,她讲话时,经常称“我们国家”,“中央政府”、“总书记”,这些习惯正在被“世维会”逐渐纠正。
不久前,她还出面指责中西亚突厥国家和伊斯兰国家出卖“东突自由战士”,称以后这些“盟友”都不能依靠。这番言论在海外“东突”组织中引起极大争议和抵触,目前看来,她的这些观点也在逐渐改变。
而在大陆官方认定中,热比娅是明确的“东突”恐怖分子,从事新疆分离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白克力曾说:“一个连孩子都教育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千万人口的维吾尔民族的母亲……热比娅近来的言行表明其旨在破坏中国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完全不符合诺贝尔和平奖的初衷。”大陆官方的新华社还披露热比娅有严重经济问题。
编辑 陈磊 美编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