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质

2009-06-24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5期
关键词:学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

陈 诚

新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经历了30年的巨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活跃、多样和繁复。为了回顾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文学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反思和探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推进文学理论学科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董学文、金永兵等著《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史论纵横的两条线索、基本理论问题为轴心,全面阐述了30年来文学理论的变迁与走势,既勾勒出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又查检出它所面临的诸种挑战,深入探究了当前文学理论“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怎样看待现实中的发展”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理论特色。

该书直面事实而不回避,突显了可贵的探索精神。作者力图把坚持唯物史观同推进文学理论中国化结合起来,以求文学理论研究有新的突破。从理论创新层面来说,该书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综合”进其他的理论形态,而是将其他理论资源“综合”进马克思主义,因而使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得到辨析、论证和澄清。

该书突出了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阈”。针对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科学性和原创性不足、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学科体系结构性的不合理、理论引进与消化之间矛盾突出等问题,该书侧重了对文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梳理和发掘。面对纷繁的文学理论的“转型”说,该书指出我国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不是简单的“向内转”或“向外转”,而是如何实现“自转律”与“公转律”的统一。

科学源于问题,以科学方法分析和引领文学理论研究,这是该书的根本特征。该书对“文学理论学”的论述,从“元理论”的高度为文学理论的科学发展扫除了障碍,既避免了理论话语不断重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也避免了文学理论在身份认定之中走向自我否定,展示出著者内在的理论自觉性和学术责任感。

该书对当下文学理论学派萌芽的初步描述和解析,彰显了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对话意愿,成为该书的一大亮点。该书对“唯物派”、“实践派”、“科学派”、“审美派”、“宏观派”、“形式派”、“生态派”等各自的研究框架、思想基点、理论逻辑、学理范畴进行了客观分辨,这对当前的文学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启迪意义。

可以说,深沉的反思精神是该书的又一特点,它几乎构成了该书的写作底蕴。面对纷纭的理论现实,该书秉持“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的原则,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学理变迁”、“苏联模式”、“学科危机”、“人文精神”以及“他者化”、“失语症”、“现代性”、“意识形态”等问题,都进行了科学总结和认真反省,认为缺乏本土化努力与实践根基,是造成理论建构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因而,如何使文学理论获得实践品格、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质,就成为实际的关键和主题。

猜你喜欢

学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偷猪”引发的血案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旅行梦想促就科学新知
学理支撑,目标精准,评价引导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追忆黄药眠
文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