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与人同命运

2009-06-24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宅子老佛爷颐和园

贾府修大观园,和乾隆爷修圆明园,慈禧太后修颐和园差不多,也和农村—个富了的老乡花钱修门楼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园林之胜,独步天下,虽然经过白云苍狗的世事变幻,许多园林成了废墟,“最是楚宫俱泯,舟人指点到今疑”,供后人抒怀古之幽情。而另一些园林今天仍然存在,已经成了全体人民的财产,被有关部门圈起来向人民售门票赚钱,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犹存的园林几番易手?当初的主人是谁?

以前我总以为中国人爱修园林是因为天性爱美,后来才渐渐明白,爱美之心对修园林的动机来说,根本不是主要的。张扬主人的气派才是最主要的动机。元春省亲就停留半天,贾府却要花巨资修那样一个豪华的大观园。尽管当时贾府财政情况已显窘境,然而大观园却非修不可,这笔钱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不能节省。同样的道理,号称“十全老人”的富贵皇帝乾隆爷在位时,清朝国力强盛,他召集能工巧匠修建了让国内外人士赞叹不已的圆明园:慈禧太后当国时,大清的国势一天不如一天,但为了老佛爷的六十大寿,哪怕挪用办海军的钱,也要重修颐和园;明清时扬州赚了大钱的盐商、苏州退休回家的大官,也大多不惜花巨款修建园林。

中国古代的政治其实是真正“以人为本”的,但这个“人”当然不是普通大众,而是拥有权力、一言九鼎的人,一切的活动都必须围绕他转。而修园林就如今天的妙龄女郎买时装一样,是一种给自己长脸添彩的奢侈性消费。因此,贾府就是东借西挪也要把大观园修起来,以此来显示贾府依然有公侯之家的气派,也显示对皇家的忠诚。大清哪怕内忧外患不断,当家人老佛爷的生日是断然不能简单了事的,因为老佛爷有面子就等于大清国有面子,这颐和园非得重修不可。而那些发财的商人、致仕的官员,要在地方显示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艳羡,也要修园林。

世上是否真有大观园我不知道,但贾府败落后,它要么废弃要么落入新贵的手中。而京城里尚存的恭王府、明珠府等园子,它们的历史就是一个个显赫家族的败落史。乾隆的圆明园再美丽,也挡不住在他后代的手中,让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个干净;颐和园的太平景象也改变不了黄海之上大清水师的败局。据说朱元璋带领淮西一帮兄弟打下江山,定都金陵。各勋臣亲贵争相建豪宅、修园子,首功之臣徐达的家里人对建筑工人说:“活干好一点,房子给我盖结实,别住着住着就塌了。”一位老工人回答说:“我参与修建的宅子数不胜数,没有一家是好好住着而房子塌了,大多是宅子还好得很,那家就败落了,大宅子换了主人。”

杜牧当年面对西晋首富石崇的金谷园遗址,感慨万千地写了首绝句: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大观园和世上所有园林一样,它们的命运确与主人的命运关系甚大呀。

猜你喜欢

宅子老佛爷颐和园
颐和园
老宅子的梦(外一首)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被占的宅子》中荒诞的立体主义
老佛爷的茶碗
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
我家的“总管”
影壁墙的秘密
豆妹与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