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融让梨的另类理解

2009-06-24钟志权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大利孔融让梨小利

钟志权

东汉末年,名士孔融留下了一段让梨的佳话。

融小时候,尝与兄弟们在一起吃梨,兄拿大的,融拿小的,询问原因。融说:“我是弟弟,应该吃小的。”

我曾经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惟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们的眼里,他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

我不敢轻易地否定这个学生的看法(尽管我知道说孔融谦让是最最标准的答案),相反的,这个学生的看法却引起了我长时间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谦让的资格,什么样的谦让才是真正的谦让?

要弄清这个问题势必要回到故事本身。

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

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

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也许真让那名学生给说对了:孔融让梨,原因或许不在于他想谦让,而在于他不得不让。他对于自身的劣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其让哥哥们抢了去,弄得无脸无面,倒不如知趣些将大梨让出来!

因此,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谈谦让,也只有强者的谦让才是真正的谦让,才是不让别人怀疑的谦让。

这也是“六尺巷”所以行诸后世的原因。

说某公在朝为官(身居宰相的高位),其老家那边的人由于和邻居(邻居家有人在县里为官)争夺砌围墙的地盘未有结果,写信给他,目的是希望他利用手中的职权压制邻居一下。某公看过,即回信一封,只有寥寥四句: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某公老家那边的人一看,遂让出二尺以砌墙,邻居也深有感触,同样让出三尺。遂有“六尺巷”。

但是,倘若将故事中的主人公置换一下,先让三尺的是那个在县里为官的家人呢?某公的家人或许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六尺巷”也许就会变成“三尺巷”甚至是“零尺巷”了。

因此,鲁迅先生在给惟一儿子的遗嘱中的这句话尽管不断遭人非议却如此意味深长: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作者系贵州省普定县补郎乡等堆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大利孔融让梨小利
程大利作品(二幅)
Elastic electron scattering with CH2Br2 and CCl2Br2:The role of the polarization effects
美丽·古朴·梦境
——大利侗寨
孔融让梨
进城记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程大利
程大利作品清赏
孔融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