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客·网事

2009-06-23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企业

市场复苏的七种可能

一是减税,二是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但这两者被执行的概率很低。一是中央税收在锐减,二是全国财政收支相抵。赤字出现了,刚性开支本来就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大幅度地减税没了可能性,市场化改革的空间也几乎没有。

三是持续降息。2008年的利息波动让人吃惊,上半年“百日五升”,下半年“百日五降”。时至今日,在需求缺乏的情况下,降息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另外,利息再往下降,国有商业银行的利差会越来越小,压在账本下的隐性亏损就会浮到台面上,所以,降息的办法也可能被放弃。

四是放松信贷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钱放出去,用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去造“铁公鸡”——铁路、公路和基础产业。未来半年的问题是,路建好了,电、钢铁、汽车生产出来了,如果消费没有起来怎么办?于是,问题又回到了起点。

消费怎么才能起来?

一是刚性消费,吃饭穿衣;二是信心恢复,大胆花钱;三是结构性开支,要结婚,就要买房子,有房子就会买彩电冰箱。所以,不少人就指望地产能够复苏。最急的当然是地方政府,过去十年里,它们的财政收入有将近一半来自土地出让金。

如果上述的几条道路都走不通,复苏的可能性还在吗?

悲观的人说,会出现恶性滞胀。商品供应很足很足,但是消费乏力,同时因为货币大量投放造成流动性过剩。另外是温和性通货膨胀。有效供应减少,消费在观望,货币投放过度造成流动性过剩。钱一多就会乱流,最容易就是流进股市,率先造成资本市场的热度回升。接着,再适度降一到两次息,对货币贬值的恐惧发酵成了消费力。当老百姓捧着钱站到马路上,可能去的地方就只有两个,一是股市,二是楼市。于是,经济“奇迹”般地复苏了,中国率先走出了经济大萧条,新的泡沫周期开始了。

凹型消费时代来了

从汽车、房地产,到服装、手表、家电、家居产品,当前消费市场上的基本特色是低端市场快速发展,高端市场脆弱稳定,中端市场相对萎缩。凹型消费结构已经基本成型,并在各产品领域发展。

形成凹型结构的基本动力在于,消费者的危机心理形成后,消费支出的谨慎型明显扩大。中间收入阶层对于未来的生活前景的谨慎预期形成,而在繁荣时期形成的低端消费者向上进行虚荣型的趋优消费的行为模式发生了重大逆转,因此中层消费者快速向中低层消费档次滑跌。

凹型消费结构意味着什么?

首先,那些努力提升品牌,寻求品牌溢价的企业会遭到很大打击。人们在危机时期的核心消费价值急速地向实惠部分回归,一般性的广告概念的效用明显降低;

其次需要寻求新的实际的减低成本的新途径,实现产品价格的新竞争力;

再次在短期内新的高端品牌的出现基本不大可能,而相反进行兼并重组类的努力,重点应该考虑实体资产的价值,而无形品牌资产价值降到最低点;

最后,人们即使在同等支付对价的基础上,需要看到新的设计理由。因此,设计突破也是在这个条件下比较有竞争力的卖点,但其对应品牌的附加值贡献效应也在减少。

因此,凹型消费结构中,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附加值利润的机会降低了,主要的利润将来源于新的规模效应与短期生产原料下降而带来的产品利润空间。

凹型消费结构并不是一个长期稳定持续的结构,危机加深情况下,凹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发展成为J-型消费结构,也就是说消费的活跃部分均突出集中于低端消费部分,这将对产品与服务结构发生重大的打击作用。

当前中国内需启动简单的“保民生”模式将加大高端消费的滑落,即使有限的高端消费资源也会显著外流。对于公共政策而言,出台刺激富裕人群与中间收入人群的税费优惠政策将非常必要。因为,有一定收入基础的人群与社会低端人群比较,在活跃经济方面的贡献度明显较大。

“山寨”有毒

山寨是什么?

一千个人嘴上似乎就有一千个“山寨”,甚至有因批评山寨而挨“板砖”的人,搞不好连为什么挨砖都没明白:你说山寨是假冒,人家说这代表着草根文化,你说山寨是抄袭,人家说这是模仿创新。

复杂的东西,不妨简单来看,最简单的“看法”就是在Google上搜索一下,看看山寨都有哪些具体的存在形式,结果罗列如下:山寨手机、山寨笔记本、山寨春晚、山寨液晶电视……

有个共性的规律,就是“山寨”必与一个自己领域的“主流”相对应:山寨手机——正品品牌手机;山寨索尼VAIO——正牌索尼VAIO;山寨春晚——央视春晚……说“山寨”依赖“主流”而存在并不为过。

所以,如果人们说山寨是草根化,是“去中心化”,那么正好相反,这种对主流的“配对”和“模仿”,恰恰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对中心的强化,客观上是换了个“绿叶”的方式力挺中心;恰恰反映的是处于边缘位置的群体向中心、向“主流”靠近的强烈诉求。

我并没有觉得中国人因为山寨而更自信,反而看到的是在对主流的低成本模仿中更不自信。

虽然“山寨”给在市场上处于劣势的商家们,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商业价值巨大,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山寨是有毒性的。有毒性的东西,运用得当可以做药,如同周星驰电影里,用毒气打通任督二脉;但毒性毕竟是毒性,稍有闪失也危害巨大。

例如对商业规律的违反,山寨文化所倡导的品牌之道,往往流于品牌模仿,这样无异于把自己置身于领导品牌大树的阴影下,乃商家大忌。中国的商业环境,本来就不缺商业模仿,我们常看到的,不是保护知识产权,而是打着反垄断的招牌,抵制专利权或商标权的保护。

什么时候,Google上的“山寨”搜索结果,能够真正摆脱与自己领域“主流”的配对和模仿,山寨才算是让人佩服的“真草根”和“真创新”了!

爱“学习”的老板之死

某中型饼干企业,由于竞争日趋激烈,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老板如卧针毡,急切希望能找到突围之道。

该老板热爱学习,经常外出听专家讲课。一次听了某品牌专家讲课,老板感觉如同醍醐灌顶,认为企业之所以陷入困境,原因在于自己的产品品牌不够响亮,产品的附加值太低所造成的。

于是,该企业打造品牌的运动便开始了。请咨询公司、拍广告片,成立一线城市运作部门、产品提价、投放央视广告、全国招商……烧钱运作初见“效果”,开发了大量的经销商,回款大量增加,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不到半年,问题接连出现,资金告急、产品不对路退货太多、贷款计划遇阻……

为能找到破解之道,老板又开始学习了。在一次课后。老板与专家进行了深度沟通,专家建议,应该确立像方便面行业的白象、华龙等企业的“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再占领城市”的企业战略和发展路径。老板听后如遇知音。

接着企业又开始调整战略,撤销了城市营销部门,重心向三四线市场转移。渐渐的企业现金流开始顺畅起来,银行的贷款也还了一部分,企业开始进入正常状态。

好日子不长,一个一线品牌企业高管到公司讲课,大谈特谈经营之道和品牌理念。老板听得有理。对方企业的饼干吨售价超过3万元,而自己的产品吨售价才8000元左右,这样做下去前途好像不太光明。他分析自己前次运作品牌和城市市场的失误之处在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而不是战略有什么问题。

于是,又一次运动开始了。

一年后,该企业难以为继,被迫以极低的价格出售。

经理人不怕老板不懂,就怕老板学习能力太强。一天一个点子,半天一个想法。而且往往还认为管理层执行力不强,悟性差,从而越级指挥,灌输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

结果什么事情都是老板在做,都是朝令夕改,部门负责人处于被动,无权威状态,企业一片混乱。老板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乐此不疲。最后,企业失误频频,分崩离析。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消费企业
企业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企业
企业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