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树立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2009-06-22丰辉
丰 辉
以往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却较少去关注文化产业与社会和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生态链接。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价值导向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之间、文化产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历史对抗性,从而导致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一、对文化产业正在对生态产生影响的现象给予高度的关注
文化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和通讯时代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资源形态和文化生产力形态,是文化在历史的生态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态样式,是生态文明运动的一种结果和产物,并且已经现实地成为我们今天生活的全部生态链接中最重要的部分。这就使得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文化生态学意义,而且具有最一般的人类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文化产业正在给我们的生态影响给与高度的关注。无论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开发,还是对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所有这些开发的经济效益及其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少把大力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文化增长点。
“闯关东”是近代中国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移民运动,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迁徙,正是这样的文化迁徙缔造了今天东北的文化生态种群。然而,恰恰是这样一场伟大的文化事件,却没有在我们的历史典籍和文献记载中留下记录。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以自己的肩膀担当起了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为我们艺术地和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历史,完成了一次卓越的文化生态补偿。向人们证明了精神建构性的文化产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主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树立“文化生态文明”的新文化产业发展观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在确保公民文化权益实现方面所必须采取的文化政策和发展政策。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文化商品的生产还是传播、或者是文化服务,都有一个确保公民文化消费安全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安全的责任。正如人们需要物质生产部门必须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一样,人们也需要精神生产部门提供绿色、安全的文化产品,提供绿色的安全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只有经济效益这一个指标,而且还必须有社会效益的公共文化安全与文化生态安全指标,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所应当遵循的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管理思维和方法,把是否形成循环文化经济作为检验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新标准。循环文化经济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力形态,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存在方式。循环文化经济的核心就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推进文化资源的积累和再生,以文化资源的不断积累和再生,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引进“生态文明”的新观念,树立“文化生态文明”的新文化产业发展观和新文化建设制度观。以“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思想为指导,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文化经济增长方式和文化消费模式的战略性调整。
三、警惕文化产业繁荣成
为文化衰落的标志
文化产业的文明发展只有在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才是可能的。没有文化产业的文明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没有文化产业的生态文明存在,也就无所谓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文明存在。
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只有在文化资源的不断再生和创造中才能得到伟大的实现。这应当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文化发展观和新文化生态文明观。中国文化产业不能走资源消耗性和环境污染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老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战略性调整,走文化资源再生型与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的新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应当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生态文明选择。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国家文化战略竞争的最主要的力量形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是一个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文化内涵不断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历史不断和谐的过程。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生态环境所达到的有机调适程度,直接规定和影响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内在质量构成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程度。而这样一种程度的有效实现只有依靠繁荣、发达和生态的文化产业才是可能的。在文化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化生态也需要休生养息。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的荒漠化,对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也会造成文化生态的荒漠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在文化产业发展到后工业文明阶段会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就是要从文化生态基因库中去寻找发展今天的文化生存所需要的新的基因种群,寻找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减少和避免工业文明对文化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之后的资源危机,从而拯救处于困境中的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再生本质上是一种循环经济形态,是一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形态。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生态多样性的物种基因库,保护文化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态基础。我们要警惕和防止表面的文化产业繁荣成为我们文化开始衰落的标志这样一种生态安全危机。
生态文明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它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竞争的时代,而文化产业正是这一竞争最集中最激烈的战略主场。中国要在这场战略竞争中赢得相比较的战略优势,就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以“生态文明”为科学理念的文化产业建设,树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以生态文明的新价值取向,构建中国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