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政策与百姓生活契合点 满足现代读者群需求
2009-06-22章梅
章 梅
党报承担着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任务,作为“周末版”的哈尔滨日报《新闻周刊》自然不能游离于党的宣传方针、宣传纪律之外。《新闻周刊》要着力寻找党的方针政策与百姓生活的契合点,阐释国家政策与百姓生活的关系。如何办出一份独具鲜明特色的《新闻周刊》?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敏锐宽泛持久的关注力,寻找政策与百姓生活契合点
新闻版的编辑记者按部门不同,一般都有专门的报道范围和报道方向,有比较固定的报道战线、消息来源和通讯员队伍。而作为《新闻周刊》的采编人员不同,没有特定的“战线”,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遴选自己的报道主题、报道方向,办出昭显自己特色的报纸。
因此,首先要为《新闻周刊》确定一句宣传口号。目前,国内一些新锐周刊在办刊中都鲜明地亮出一句宣传口号或宗旨。如最早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等。既让办刊者有了报道的抓手,也让读者有了选择。因此,《新闻周刊》也需要这样的一句能点明办刊思路又朗朗上口的宣传语,从而打造出鲜明的周刊特色。
同时,《新闻周刊》的采编人员还要拥有比其他部门记者编辑更宽泛、更敏锐、更持久、更执著的关注能力。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情感、家长里短都应该成为周刊记者关注的视线。《新闻周刊》的采编人员应像八爪鱼般将自己关注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才能真正挖掘出真实感人的报道内容。
二、要抓住周刊深度、专一——纸质媒体的灵魂做文章
《新闻周刊》的深度要体现在给读者提供“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深刻的见解”的报道理念中。周刊记者不能采取搜街式办法寻找线索,要善于从消息、日常生活的动态、微观的小事中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嗅出有分量的新闻,这种考察记者眼力、有再创价值的新闻应成为新闻周刊的主菜。因此,选题要做到策划先行。配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热点、冷点、焦点、新出台政策等展开,确定“深刻的见解”后再让记者跟进出击。
那么,《新闻周刊》的报道该怎样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配合,与其他新闻版配合?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配合:
1.与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闻事件配合。比如在中俄友好年,《新闻周刊》组织了《俄罗斯摄影记者镜头下的哈尔滨》大型图片展,与其他部门的报道相得益彰,受到上至市领导,下至市民的好评。去年10月,半个黑瞎子岛回归祖国,并纳入黑龙江版图。这一对我省产生重大利好的事件发生后,《新闻周刊》记者立即采写了《黑瞎子岛回归引发旅游投资热》,继续推动我省旅游热潮。
2.与当前重点政策配合。2006年,我市开始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但两年过去,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直未参与到升学录取中,学生、家长也从最初关注、重视到淡漠、遗忘了“评价”的意义。对此,记者采写了《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终将成为中考一道坎儿》,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3.与时令、节日、纪念日配合。教师节前,面对铺天盖地的教师节专稿,《新闻周刊》独辟蹊径,根据在采访中了解到的,现在的师生关系与传统的师生关系完全不同,学生个性飞扬,教师地位受到空前挑战,于是,报道了《新师生关系:你得用人格魅力征服我》的报道,受到各界好评。
一旦社会上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便会迅速成为各种媒体争夺的对象,但只要在全面深入报道上做文章,《新闻周刊》就能拥有独特优势。2007年纪念“恢复高考30年”,《新闻周刊》以“转折:1977年黎明里的第一道曙光”“演进:高考的脸一直在改变”“嬗变:30年考题折射时代进程”“人生:77级激情燃烧的岁月”“现实:30年后‘精英成了‘大众”“记忆:回望高考30载五色镜头”共六个整版的篇幅作了一期特刊,对恢复高考30年作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和述评。
4.与当前新闻事件配合。去年汶川地震时,《哈尔滨日报》特派记者前往灾区,报道我市人民抗震救灾的事迹,新闻周刊记者则慎重选题,从哈市干部群众情系灾区、帮助支援灾区前线的感人事迹中挖掘哈尔滨人的精神力量,给人以精神震撼,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从另一个方面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
综上所述,《新闻周刊》对党报其他新闻版面的配合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把抽象、宏观的政策、消息更加细节化、鲜活化,是一种再创性的、人性化的配合。
三、满足现代读者群的需求 加强服务性细化办报内容
《新闻周刊》要满足现代读者群的需求、细化办报内容。“周末版”创刊初期大多定位于文化生活类,如今大多将定位转向社会生活类。读者要求报道能直接服务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明确告诉自己“该怎么办”、“该怎样做”。
目前,哈尔滨日报读者群以整订为主,所以每周一时,《新闻周刊》会被裹挟在一堆报纸中,有时就会被读者错过。因此,要想被读者从一堆报纸中提溜出来,就要靠贴近读者、贴近城市的“特色、有趣、有用”的报道来吸引读者目光。而特色要体现在突出地方新闻中。在连新事物都不断推陈出新时,报道要及时跟进,给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及时介绍党的政策、方针,讲解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捕捉政策漏点,提醒市民防范金融风险、消费陷阱,防范金融、消费等方面的风险,提供时尚流行信息等各个方面的资讯等。
此外,《新闻周刊》还要坚持在活动中办报。在活动中办报是吸引读者参与的有效方式。周刊办什么样的活动,要因时、因事而动,但原则是要贴近读者、贴近城市。
无论是自然、社会、人类,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报刊市场、报纸与读者的关系同样如此。《新闻周刊》的编辑记者只有时刻充满危机意识,保持一种强烈的动势,时时调整自己的办报思路,摸清并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读者需求,才会办出特色赢得读者认可。□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