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噤害”和“禁害”

2009-06-22康振栋颜洽茂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词义

康振栋 颜洽茂

摘 要:“噤害”和“禁害”都有“害”义;“禁害”还有“折腾、折磨”的意思。这些意义均跟“禁”的“毒”义、“害”义有关;而“禁”的“毒、害”义又源于其“刑禁、禁忌”义。《汉语大词典》和张相等诸家释义均有不妥之处。

关键词:“噤害” “禁害” 词义

“噤害”,《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释义:“嘴里不说而存心害人。”《辞源》释义:“口虽不说而存心害人。”①

“禁害”,张相(1955)著《诗词曲语辞汇释》释曰:“犹云摆布也;牵缠也。”张惠英(1992)著《金瓶梅俚俗难解词》释曰:“麻烦,让人操劳的意思。”张远芬(1984)著《金瓶梅新证》释曰:“禁害:拘害。”白维国(1991)著《金瓶梅词典》释义:“口里不说而暗中折磨。”《大词典》将“禁害”分立两个词条,首条释曰:“阴险刻毒,存心害人。”次条立了两个义项:①牵累;妨害。②损害;折磨。诸家见解不一,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故陈说原委,恭候赐教。

一、“噤害”并无“闭口不言”的意思

“噤害”,《大词典》释义:“嘴里不说而存心害人。《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序>》(下称《潘序》):‘若乃下吏之肆其噤害,则皆妬之徒也。”李善注:‘口不言心害之为噤害也。”(《词源》释义同)考诸史实,晋元康年间,羌、氐等外族入侵西晋,晋西部边疆相继失守,汧阳城被围。关中侯马敦率军抵抗,“固守孤城,独当群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临危奋节。”(见《潘序》)保住了汧阳。惠帝给马敦加官进禄,妒贤害能之辈并未闭口不言,相反却屡次上疏诋毁马敦。“州之有司乃以私隶数口、谷十斛考讯吏兵,以槚楚之辞连之。……而雍州从事忌敦勋効,极推小疵。”(见《潘序》)马敦最终被陷囹圄,发愤而卒。据文证义,这里的“噤害”当指“陷害、毒害”。释“噤”为“闭口”,有“违文”义。

李善释“噤”为“闭口”,引《楚辞·九叹·愍命》“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为证。而《楚辞》的“噤闭”,话题是屈原。他面对群臣,满怀愁痛,“心中牵引,无所告语”(汉王逸《楚辞章句》)。《潘序》所谓“肆其噤害”,话题是小人。二者文义不同。《楚辞》里“噤”谓“闭口”,不能证明《潘序》中的“噤”也用该义。又宋潘自牧撰《记纂渊海》卷五十:“集世溷浊而嫉妬,……斵善害能,丑正恶直,肆其噤害,则皆妬之徒也。”“噤害”也无“闭口”之义。《潘序》中的句子,意思是“至于属吏们肆意陷害马敦,他们都是嫉贤妒能之辈啊”。据文证义,“噤害”应是“毒害、陷害”的意思,跟“闭口”无关。

“噤”通“禁”,“禁”有“毒”义,如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金者,秋,杀气之始也,建立旗皷、杖把、旄钺以诛贼,残禁暴虐安集?”“残禁”即残毒,指残忍狠毒(之人)。唐宝思惟译《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若有人食诸毒药者,取孔雀尾诵呪十万遍,禁毒及诸恶病皆得除瘥。”“禁毒”为同义连文,指“毒气”。《潘序》中的“肆其噤害”,唐刘良注曰“噤,毒”,甚是,将“噤害”释为“毒害”,甚合文义。《旧唐书·酷吏传·吉温》:“(吉温)性禁害,果于推劾。”《旧唐书·酷吏传》表示吉温或其他酷吏的阴险刻毒,先后用了“禁害”“严毒”“毒虐”“刻毒”等同义词,就是明证。“禁害”即“阴险刻毒”,显然“禁”有“毒”义。“噤害”的意思与此有关。

二、为何“禁”有“毒、害”等义

(一)“禁”有“禁忌、刑禁”义。如《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君子不犯禁而入人境。”王聘珍《解诂》:“禁,忌也。”《周礼·地官·司关》:“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制禁与其征廛。”孙诒让正义“禁谓刑禁”。引申开来,“禁”也指“规条和法令”。如《尚书·周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四:“《小宰职》云‘(秋官)掌邦刑,《秋官》篇首序云:‘掌邦禁,又云‘刑官之属,盖禁即刑也。”若触犯了刑禁、禁戒,重则刑之,使之受害,故“禁”有“害”义;轻则罚之,使受折磨,故“禁”有“折磨”义。从认知上讲,人们倾向于直观地把“刑禁(刑律禁条)”看作酷毒之物,故“禁”引申出“毒”义(例见上文)。

(二)再说“禁”有“害”义。如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无想经》卷四:“如来,无上一切智人,若听剃发受具戒者,终无毁禁一切众生,皆入如来所知境界,是故如来名一切智。”“毁禁”谓“毁害、伤害”。北魏菩提流支译《大使咒法经》:“平意恶事圣部不下,纵诵无益,于身都有所损禁之。”“损禁”即“损害”。唐释道世撰《法苑珠林》卷七十九:“时有长者,……欲请佛僧,令长者中门外凿作五丈六尺深坑,以炭火过半,细铁为椽,土薄覆上,设众饮食,以毒着中。火坑不禁,毒饭足害。”“火坑不禁,毒饭足害”即要是火坑不能害之,毒饭足以害死他了。元杨维桢撰《东维子集》卷二十八:“秦兴,苛律禁生,群聚民间。”“禁生”即残害生民。

(三)“禁”有“折磨”的意思,此义《大词典》已载录,此义允正,无须举例。需要说明的是:该义是从“刑禁、禁戒”义引申而来,故在这个意义上,“禁”仍读去声,《大词典》将此义置于“禁2”中,认为这个“禁”读平声,这是不妥的。

三、“禁害”也是多义词

(一)“禁害”也有“害”的意思。宋洪适《盘洲文集》卷四十七:“臣不敢避怨,为人禁害,使后之士有以惩戒覆车之辙而修为君子之归也。”“禁害”谓“害”。宋刘克庄《后村集》卷十九《贺新郎》词:“老大被他禁害杀,身与浮名孰重?”“被他禁害杀”即“被追求浮名的世风所害”,“禁害”即“害”。张相(1955)《诗词曲语辞汇释》曰:“此摆布义,意言被浮名所摆布也。”此说不妥。元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第四折:“他救我元无意,我见他有甚歹?冤哉!怎将俺这一火同禁害?诉的明白,望仙尊别处裁。”“处裁”谓以天条处置裁决人;“禁害”也是“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不良会把人禁害”即“我若再装腔作势,那就把张生害了”。此例陆澹安(1979)释为“害苦”,近是;张相(1955)释为:“意言装腔作势会摆布人也。”将“禁害”释为“摆布”,则不妥。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七出:“他要辞官,官里不从;辞婚,牛丞相不肯;……便是他当元在家辞赴选,他父母也不从他。这是三不从把他厮禁害。”“三不从”害得他夫妻分离,家破人亡;“禁害”等于说“害”。张相(1955)释为“牵连”,并云:“意言有这三不从辗转相牵连,以至陷入不孝也。”此说未免牵强。这说明“禁害”与“噤害”都有“害”义。

(二)“禁害”有“折腾、折磨”的意思。宋刘克庄《洞仙歌·和居厚弟韵》词:“信医言,断了重碧轻红,禁害杀,不遣高吟大醉。”即“信了医生的话,断了酒,不能高吟大醉,真把人折磨苦了啊!”“禁害”即“折磨”。张相(1955)曰:“此牵缠义,言被医生之言牵缠杀,不得高吟大醉也。”此说欠妥。元白朴《东墙记》第三折:“你两个恩情似海,没来由把咱禁害。”“禁害”亦“折磨”义。明孟称舜《娇红记》第三十八出:“虚房禁害,雾掩云屏,花影空来。愁魂随梦去,好事奔谁来?”“虚房禁害”即“独自在空房里受折磨”。《金瓶梅》第六十一回:“西门庆道:‘常二哥,你又费这个心做甚么?你令正病才好些,你又禁害他。”“禁害”谓“折磨”。《金瓶梅》第九十一回:“也没见这浪淫妇,刁钻古怪,禁害老娘!”衙内娶了新妇后,玉簪儿受了冷落,还被指使干这干那。她以为这是新妇有意“折腾”她,“禁害”即“折腾”。白维国(1991)著《金瓶梅词典》释为“口里不说而暗中折磨”;张远芬(1984)《金瓶梅新证》释曰:“禁害:拘害”,均不妥帖。

四、关于诸家释义的辨正

“噤害”就是“害”,《大词典》释为“嘴里不说而存心害人”,不妥。“禁害”至少有二义:①害;②折磨,使受苦。

“禁害”一词,《大词典》分立两个词条。首词条释义:“阴险刻毒,存心害人。《旧唐书·酷吏传》下《吉温》:‘性禁害,果于推劾。”这样解释是对的,但该义极其罕见,我们检索了数种电子文库,这种用法仅发现两例,说明此义尚不具稳定性②,很可能是作者的言语义。其次,《大词典》“禁害”释义后说“参见‘噤害 ”,说明《大词典》认为“禁害”的“禁”应读若“噤”,也是“闭口不言”的意思,这显然不妥。

《大词典》的“禁2害”有两个义项:①牵累、妨害。②损害、折磨。这里有几点需要指出:首先,“禁害”无“牵累”义。首义项所引三例,均不能释为“牵累、妨害”,它们都是“折磨、使受苦”的意思。其次,“禁害”的“禁”当读去声。《大词典》列出一个“禁2害”,显然认为这个“禁”读平声,不妥。第三,“禁害”作“阴险刻毒、存心害人”讲,该义显然跟“害”义密切相关,说明《大词典》的“禁害”和“禁2害”是一个词,显然不能分列两个词条。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将“禁害”释为:“犹云摆布也;牵缠也。”其实,张书所举例证,释为“摆布或牵缠”,均不够恰切,有些解释甚至非常牵强。若以“害”义或“折磨、折腾”释之,则理畅义达,古籍中的大量用例说明了这一点。

注 释:

①“噤害”,参见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第1660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合订本)第298页;“禁害”,见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第4460页。

②首例即上文《旧唐书》一例,次例为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二十八:“罗钳、吉网、吉温,性禁害,果于推劾。”比较两例就会发现,后者显然步首例之踵武。

参考文献: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5.

[2]张惠英.金瓶梅俚俗难解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3]张远芬.金瓶梅新证[M].济南:齐鲁书社,1984.

[4]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白维国.金瓶梅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1.

(康振栋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511442;颜洽茂 杭州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310028)

猜你喜欢

词义
西行学院成语班
西行学院成语班
西行学院成语班(二)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西行学院成语班(一)
大少不同
浅谈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英语词义演变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