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留学生汉语词汇对比教学探析

2009-06-22谭群瑛蒙丽艳李成才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谭群瑛 蒙丽艳 李成才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汉语学习者能否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汉越词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内涵丰富。越南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对汉语词语不容易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主张对越南留学生进行词语教学应以汉越词语的对比分析为基础,以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为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汉语词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从越南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出发,设计目标明确的交际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词语教学,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实际交际能力。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 汉语词汇 汉越音 汉越词

一、引言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属于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越语学习相比,第二语言学习表现出了一系列特点。比如,第一语言可能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相同时,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获得产生积极影响,形成所谓的“正迁移”;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有不同特点时,第一语言会干扰第二语言,形成所谓的“负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问题上,有多种理论模式和假说。习惯论认为:语言是一套习惯,学习第二语言就是要获得一套新的语言习惯,在获得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中,模仿和操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模仿能帮助学习者认定言语刺激和言语反应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语言习惯。按模仿是否自觉,可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两类:模仿者自觉地学习他人行为,在理性指导下进行仿效,称之为有意模仿;模仿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意义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仿照别人的行为,称之为无意模仿。就留学生学习汉语而言,二者往往同时并存。

第二语言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操练手段培养学生的有意模仿能力。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对已经操练多年,经反复的教学实践验证后所形成的对这些操练方式的概括与总结,称为教学模式。如果按照教学类型来划分,可以把教学模式分为语音教学模式、词汇教学模式、语法教学模式、听力教学模式、口语教学模式等,我们称之为教学模式的纵向分类。还可把教学模式按教学手段的不同进行横向分类。在口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示法、演示法、手势法、朗读法等。这些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模式的横向分类。教学模式的横向与纵向分类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

二、越语与汉语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认识越语与汉语的关系。由于越中两国地理、历史、文化关系等因素,越语与汉语的交流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越语已开始跟汉语接触,形成了古汉越音的汉越词。在越南语中,有不少词语是从汉语借用过来的,王力先生称之为“汉越词”。关于汉越音,越南语言学家邓德超认为,“汉越音是越南人按越语的语音系统读汉字的一种读音”。到中唐时期,汉语中古音的大量词语通过书面形式有系统性地进入了越语。在中越两国两千年来的接触交流中,越南人大概接受了5000多个汉字,其中常用字大约为3500个,在越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约1500个,有较强构词功能的汉语词素为235个。据统计,在越语词汇中,汉越词占60%,在政论、经济等方面的文章中其比例更高,约70%~80%。

汉语词和来源于汉语的汉越词在语源上有着渊源的关系,但汉越两种语言毕竟还有很大差异,两种语言的词语系统也各有特色,彼此之间同中有异。因此,在对越南留学生进行汉语词语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对一类词语进行系统、深入、全面地对比,弄清二者之间的异同,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具体教学方法

(一)利用语音相似进行对比教学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大概占越南语词汇总数的60%,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里,几乎高达70%~80%。例如:政治方面:chính phủ政府、tổng thống总统、nội các内阁、đa phương hoá多方化、đàm phán谈判;经济方面:đặc khu特区、lợi tức利息、lợi nhuận利润、thuế税、đầu tư投资;法律方面:khởi tố起诉、bị cáo被告、nguyên cáo原告、hình sự刑事、dân sự民事、luật sư律师。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表示动作的动词ăn吃、uống喝、ngủ睡、ngồi坐、đứng站、nói说、đốt烧、hơ烘、luộc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名称:núi山、sông河、gà鸡、vịt鸭;常用的形容词:mặn咸、ngọt甜、cay辣、đắng苦。这部分汉语词很难进入越南语,即便进入了,也难以站得住脚,因为它们在越南语中很难单独用来表示完整的概念。

越南留学生在学汉语词语读音时往往用“汉越音”来读。汉越音是越南人按越语的语音系统读汉字的一种读音,所以教师要创设语境,对比汉语音与汉越音,让学生反复练习。

对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语音偏误的纠正也可以用对比法。汉越音的声母有21个(包括零声母),汉语则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汉越音和汉语共同具有,而且发音也基本相同的声母有9个,其中[m、n、l]这三个声母与汉语声母发音基本上一一对应,其他声母都有或多或少的交错。所以会有语音偏误的现象。比如:

1.声母

“d”与“t”误读,如: 通知tōng zhī→dōng zhī

“g”与“k”误读,如:咖啡kāfēi →gāfēi,上课shàng kè→shang gè

“z”误读为“j”,如:洗澡xǐ zǎo→xǐ jiǎo

“c”与“ch”误读,如:参加cān jiā→chān jiā

“c”与“s”误读,如:歌词gē cí→gē sí

“x”与“s”误读,如:心xīn→sīn

“ch”误读为“j”,如:吃饭chī fàn→jī fàn

“p”误读为“b”,如:漂亮piào liɑg→biào liɑng

“q”误读为“j”,如:请假qǐng jià→jǐng jià

2.韵母

“e”与“o”误读,如:什么shén mé→ shén mó

复合韵母“iong”误读为“ou”,“ao”误读为“iao”。如:熊猫Xióng māo→xóu māo→xóu miɑo

此外,越南留学生在发ia、er时易发生偏误,如,iɑ 与q、x 相拼时往往将i省略,直接读为qɑ、xɑ。另外,越语中没有卷舌音,常常将er发为e。

3.声调

一声与四声误读,如:酒精jiǔjīng →jiǔjìng、快kuài→kuāi

三声与二声误读,如:一百yìbǎi→yìbái

声调偏误还出现于语流中,受前边或后边词语声调的影响而同化。如:

开快点kāi kuài diɑn →kāi kuāi diɑn、一百年yì bǎi nián→yì bái nián

总之,在声调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采用科学的方法,使越南留学生尽快领悟声调在汉语语音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排除母语声调的干扰,尽早建立汉语的音高系统,把握好每一种声调调域,适应从越南声调较窄的调域到汉语宽松的声调的调值的转化,从而为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语义相似进行对比教学

越语和汉语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即两种语言都缺乏形态变化,句子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至于词汇,两种语言的构词法也基本相同,主要是语法构词而不是形态构词。

对汉越词词义和现代汉语词义进行初步探讨,归纳得出一下几点:

1.有些汉越词词义跟现代汉语词义完全一样。比如,动词类:sử dụng使用、miêu tả描写、đoàn kết团结、học tập学习;名词类:kinh tế经济、đông东、tây西、nam南、bắc北;形容词类:dũng cảm勇敢、ưu tú优秀。

2.基本相同。例如越语的“quốc gia”“đại học”“hành chính”“giáo dục”,相当于汉语的“国家”“大学”“行政”“教育”等。

3.汉越语词义有时比现代汉语词义窄。如:giảng讲、đối对。

4.一部分汉越词词义里包括一些现代汉语词语没有的义项,有的保留着古汉语的意思。例如:越南当今仍使用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学衔和各种学位的名称,称“高中毕业生”为“秀才”;称“大学生”为“生员”;称“大学毕业生”为“举人”;称“博士”为“进士”。有的是词义发生了扩大。除了表示原词的所指意义以外,还表示跟原词的意义有联系但又不相同的事物或概念。例如:“bồng bột蓬勃”增加了一个新义项,表示“热情,积极,但不够成熟、不能持久”;“lưu ý留意”还引申出另外一个意义,表示“提醒、要求、敦促某人注意某事”。有的甚至与原义的联系或迥然不同或仅依稀可辨。例如:“tử tế仔细”越语里面有“整齐、端正、善良”等意思;“tưởng niệm想念”有“哀悼”的意思;“khốn nạn困难”有“坏蛋”的意思等。

5.新汉越词的出现。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越中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来往的频繁,新汉越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其造词方式也很丰富,有的直接从汉语翻译过来。例如:biên mậu 边贸、cao tốc 高速、khủng long 恐龙、giả tưởng 假想、đa phương 多方、toàn cầu hoá 全球化、tiền nhiệm 前任、thư pháp 书法。还有一部分词语很灵活地把汉语语素和越语语素结合起来构成准汉越词。如“lò vi sóng 微波炉”(越南语的词序是“炉微波”),其中“vi微”是汉越语语素,“lò炉”是越化汉越语素,“sóng波”是越语语素。

(三)以词的构成和语法为重点对比教学

词的基本功能是造句。第二语言教学也应实现从单纯的词汇教学向语法教学过渡。对越南留学生而言,语法难点主要集中于句子结构和词序这两方面。

越南留学生易受母语语法负迁移的影响造一些“越语化”的句子。歌词句型简单但意义丰富,我们可以利用歌词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句子结构观。如在讲解“主语+谓语+宾语”这一结构时,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老师们都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同桌的你》) 这句歌词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同时还为下一节课讲授定语做了铺垫。

语序方面,如将“翠湖”表达为“湖翠”,将“漂亮女孩”表达为“女孩漂亮”这样的语法偏误,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如何组合搭配,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一般都会得到纠正。表示地点、处所或动作方向的状语一般较难,但可以利用歌词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比如:“我也愿意,向不远的地方飞去”;“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让他们产生“状语应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的语感,并由此举一反三,在语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做细致的语法讲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倘若一开始就进行抽象的语法讲解,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结合语境进行教学

进行汉语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因此,词语教学的内容不能脱离一定的交际语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做一些关于词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和引导,再设置相应的交际语境,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贴切的词语,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五)以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为目标,对汉越词语进行对比分析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汉语教学中,要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词语做汉越比较,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方面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

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由亲属称谓泛化而来的社会称谓,表示家庭亲属关系的cụ 太爷/太婆、ông 爷爷/外公、bà 奶奶/外婆、bác 伯伯/伯母、chú 叔叔、cô 姑姑/舅舅、anh 哥哥、chị 姐姐、em 弟弟/妹妹、con 儿子/女儿、cháu 侄/甥/孙等称谓语也完全可以用于社会交际中,其使用覆盖面广、适用范围大,难以用其他称谓方式取代。

亲属称谓泛化后,它原来的语义特征仍有保留,交际双方可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辈分或社会地位从中选择恰当的对称词、自称词和他称词,这种称谓形式就是“定位式”。比如,在交际中一个人可以根据交际需要称长辈男性为cụ 老人家、ông 爷爷、bác 伯伯或chú 叔叔,自称cháu 孙/侄/甥;称晚辈男性为cháu 孙/侄/甥,自称cụ 老人家、ông 爷爷、bác 伯伯或chú 叔叔;称长辈女性为cụ 老人家、bà 老奶奶、dì 姨妈或cô 姑姑,自称cháu 孙/侄/甥;称晚辈女性为cháu 孙/侄 ,自称cụ 老人家、bà 老奶奶、dì 姨妈或cô 姑姑 。这些复杂的变化是汉语中没有的,在教学中必须多加对比。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伴而生、并行发展,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和变迁,同时,语言又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因此,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相应的文化。在汉语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使语言的教学与文化的研究比较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本文就对比教学法在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简单的论述,初步涉及了汉越词和汉语词之间词义的异同问题。对比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希望这一方法能应用在汉越语言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为校级科研课题《对东盟邻国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越语研究[A].王力全集(第18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王力.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A].王力全集(第11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3]马克承.汉字在越南[A].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韩明.越南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赵永新.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8][越]阮善甲.越南语词汇学[M].NXBGD,2002.

(谭群瑛 广西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蒙丽艳 广西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李成才 广西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532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