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推普背景下方言节目的盛行看中国语言规划的重点

2009-06-22杨荣华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协调方言普通话

摘 要:语言规划是对社会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对语言问题做出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普通话的推广(以下简称推普)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语言文字政策。普通话与方言的复杂关系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语言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通过分析推普背景下川渝方言节目盛行的原因,提出协调推普与方言保护之间的关系仍是中国语言规划的重点之一,而对方言区讲话人开展语言培训将是协调推普和方言保护关系的一个有效措施。

关键词:普通话 方言 语言规划 协调 语言培训

一、引言

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就是对社会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对语言问题做出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徐大明等,1997:191)。它是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逐渐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进入21世纪,语言规划已成为国际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进一步突显。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空前加快,当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语言作为承载信息的工具,在此过程中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2006)指出,语言不仅是国家文化的基础和民族的象征,也是“软国力”的核心;语言信息科技和语言产业成为了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宠”,语言构成了“硬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提升语言的国家意识”。我国当前语言生活正快速发展变化,语言生活各种矛盾凸显,虚拟空间迅猛拓展,汉语走向世界的脚步加快。争取国际话语权正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在此种情况下,我国也必须及时研究自己的宏观语言战略,设计落实语言战略的行动计划,提出应对国内外重要语言问题的科学预案。①

语言战略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语言规划也势必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语言生活中,协调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不仅是“十一五”国家战略的重点之一,也是中国语言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推普与方言节目盛行及其原因

195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确定了“普通话”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这是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提倡推行国家共同语。1983年4月,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了学校、国家机关、广播电视和出版物,以及公共服务行业使用普通话的法律责任。该法于2001年1月1日实施,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推广普通话。

《北京广播电视报》在1997年第34期发表文章,对“方言电视剧”的存在提出质疑,认为电视剧作为一种公众媒介文化,非地方戏,应该按照国家语委的要求使用普通话,而不应该使用方言,所谓“切不可以一剧之艺术效果,而不顾国家政策”。继而国家语委和广电部也发出通知,规定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重大电视剧拍摄的语言都应该使用普通话。

近年来,伴随着推普行动,保护方言活动在全国各地也纷纷上演。以四川、重庆为例,方言剧等方言节目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川渝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如《王保长》《傻儿师长》《抓壮丁》《下课了,要雄起》《方脑壳》《柯得平外传》等,也有较大的市场,甚至在《华西都市报》等报纸中也有使用方言的情况。为什么出现一边是推普,一边是方言保护的“推普悖论”现象呢?

在成都,人们认识到,推普是一项国策、法规,必须遵从。一部分人也对普通话持有肯定性的评价。但是,对一种语言或者方言有着某种良好的态度或者看法并不意味着有使用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行为。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更愿意选择能顺利高效实现交际目的和达到交际效果的语言或者方言。方言既是一种资源,也是地方文化。当今社会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空前加快,每天都有方言濒临消亡,而方言几乎成了地域文化的最后栖息地,同时也是积极构建电视观众“地域性”文化认同的一股力量。贴近群众生活的个性化的方言往往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方言剧中使用方言,更能表现娱乐的特点,其中不乏诙谐、风趣、幽默、大众喜闻乐见的方言俗语、谚语。这使一些非职业演员也能参加演出,更加拉近了演员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互动,更为大众所接受。如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等方言节目深受老百姓喜欢。成都电视台第1、5、15、33频道都采用方言广播新闻、解读新闻,收视率极高。比起用严肃的普通广话播新闻,更让当地老百姓相信这些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

我们知道,尽管国家一再禁止或限制在公众媒体使用或播放方言节目,但实际情况是,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除了特殊的事件造成语言或方言的突变),方言的存亡不以法规的意志为转移。方言剧、方言新闻等节目本身也具有“草根性”,它强调本土性、传统性,强调经验感受和个性,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诸如《王保长》《傻儿师长》《杨乃五与小白菜》等方言剧,一经播出,就吸引了群众的眼球。四川方言小品《

猜你喜欢

协调方言普通话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