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09-06-22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0期
关键词:实训室课程设计实训

赵 宇 夏 旭

[摘要]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解决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例,对高职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16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16号文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区域,往往与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相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操作能力又不如中技生,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缺乏,说明高职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亟待改进。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利用已有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初步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

二、高职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一)依据国家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标准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时,首先要必须进行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根据调研材料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国家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由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实际工作经历和工作年限要求较高,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将职业能力结构定为中级工要求为主,部分项目达到高级工要求,从而构建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标准。

(二)以职业崩位能力标准为主线,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体系

通过走访企业,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到兄弟院校观摩,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确立我系电子类专业学生合适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开发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模块体系,按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开发课程模块,将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结合,把职业能力标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模块体系。

课程模块按工作项目分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素质、素质拓展等几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有若干个专项职业能力模块。

(三)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内涵,开发模块化培养手册

模块化培养手册规定了每个模块的编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地点、教学设施和考核标准等,把职业标准、职业规范和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到课程目标,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淡化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概念,按集中和分散课程进行教学组织,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期中实践教学占到总学时的比例超过50%。

(四)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核心,构建模块课程考核体系

以能力考核为主,注重过程考核,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块考核体系。取消考试与考查课程的区分,所有课程按模块化培养手册规定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三、高职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

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多层次的,各个层次之间适当的组织和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嵌套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的构成可以表示为图1所示。

(一)开展课内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打好实践能力基础

我院电子类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PLC应用技术等课程,现有的仪器设备能够完成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但是,从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同学直到毕业都还没有真正学会独立使用示波器、频谱仪等设备。

在课内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动手多,学生动手少”的怪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性过强,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比较差。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对各门专业课程通用的实训报告册。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训之前必须完成本次实训的预习报告,通过填写预习报告让学生事先参照实训指导书进行一定的自学,对实训的主要内容和可能会遇见的问题有一个总体了解。学生进入实训室后,由指导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并对本次实训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每一次的实训原始数据或记录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方能书写正式报告。在正式报告中,要求学生将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在实训报告册的实训课程须知中,明确进行实训课的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并将实训报告成绩按10分计入该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实施该措施后,学生对课程实训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实训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借助一定的规范化措施,引导和强化学生对课程实训的重视和认识,培养学生独立实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后续的第二层次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二)重视和丰富课程设计内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位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第二层次,一般在各门课程全部学时结束后集中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它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较综合的考察。我们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相应课程设计,例如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制作实训等。并将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在该课程上到一半时开始布置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方面,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给出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和指导书,让学生自由选题。对设计题目要求有一定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任务饱满。设计指导工作持续半个学期。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在接下的半个学期内(部分上课时间、大部分是业余时间)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教材以外的相关技术文章或书籍,提出初步方案并和指导教师商讨修改,同时采购元器件进行安装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课程设计答辩。每一次课程设计完成后,相关的指导教师要提交书面的总结材料,为下一次课程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培养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社团活动,着力推进开放式实训室建设

通过前面两个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进一步锻炼独立进行研究工作的基本功。此时,我们在高年级的学生中通过选择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社团形式,有组织的进行训练和提高。目前,我们采用的措施是吸收学生进入电子协会这一课外科技活动社团,安排指导教师在每学期都开展一定的科技活动,在电子协会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比前两个层次更

有深入性和广泛性的应用性课题,对学生的自主消化吸收新知识,自主动手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根据现有条件,将电子工艺实训室和电子产品制作室列为开放式实训室,制定了开放式实训室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开放实训室面向电子专业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本人有一定的想法和构思,都可以和专业教师联系以获得指导,进入实训室进行研究工作。开放式实训室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例如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开放实训室教学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对吸引学生启发创新思维,积极投入课余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这一层次的培养环节中,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各种层次的技能竞赛,通过孩层次的培养,学生具备了参加更高水平技能竞赛的潜力,只要再结合一定的强化训练环节就有希望在国家级、省级电子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在过去三年的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我院电子专业选手多次获得一等奖。同时,参加技能竞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信必,并促使课外科技社团活动稳步推进和实训室进一步开放,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四)强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效

为了培养“走得出,用得上”的电子类应用型人才,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建立一定感性认识,并具各相应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相关的顶岗实习环节就必不可少。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应当注重实习的实效,不是用参观形式来代替。例如顶岗实习,要求指导教师带队,和学生一起前往实习单位完成具体的实习任务。在毕业实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到和本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并且要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尽可能把自己的实际科研课题和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接触实际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选择实习过程中遇到的课题或由单位提供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践中得到切实的提高,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按照这样一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对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切实提高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实训室课程设计实训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