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以偏概全的毛病
2009-06-22谢珠兰
谢珠兰
典型问题:
我是一名初一年级学生,叫小砂。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我觉得他什么都好,成绩好,品行好,性格好,可是班里居然有同学说他的缺点。我很为我的朋友抱不平,很讨厌那些说我朋友“坏话”的同学。因此我还找他们“理论”了一番,结果大家都觉得是我的错。我很不服气,现在我与同学们的关系变得很僵。老师也为此找我谈话了。我觉得老师也不理解我,我的情绪由此低落下来,我到底错在哪儿了呢?
教师支招:
我们可以看出小砂是一个很重情义的好孩子,但从小砂的倾诉中,我发现小砂的行为与思想有些偏激。也就是说小砂在为人处事时,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不能用理性的思想与客观的态度去分析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的好坏。我们初中生普遍具有这样的思维特点:如果你对某人产生了好感,那他在你的眼里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即使是他的缺点在你的眼里也成了优点;如果某人使你讨厌,即使是他的优点在你的眼里也就成了缺点。毫无疑问,这对大家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久而久之,会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矫正,将成为学习与成长的绊脚石,那么怎样搬掉这块绊脚石呢?
学会客观地看待人和事。在平静时,我们可以试着分析某个人(可以是好朋友也可以是讨厌的人)的品质,在纸上写下他的优点与缺点,分辨出哪些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哪些是需要改善的等。这就是理性的思考。这样以后,我们再听到别人议论他时,自己就会心里有数了。再比如,你某次考试考得很不好,但你不可以全盘否定自己,而应在平静时客观地分析试卷,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客观的评价,还可以根据得分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来看,即使很不好的事,只要我们客观地去看待,也会发现它有利的一面。
多做一些公益类的事。可以向老师申请当值日组长,在管理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能体会到别人的艰辛及与人相处的不易,进而赢得同学们的尊重。渐渐地,我们会从做事中学到与人相处的秘诀:忘记不愉快的事,记住快乐的事。其实奉献也是一种快乐!
多看名人传记或者哲理美文和寓言。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修养;多与同学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使身心放松,使胸怀宽广。
当我们用以上的方法去待人处事,就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所有的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所有的事都是有利又有弊的。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他都觉得自己的缺点与优点是“四六开”呢!
希望小砂及广大中学生朋友,都能够一分为二、客观地去对待事物,千万别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