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爱的无私与无助

2009-06-22

文学界·人文 2009年3期

邹 燕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为我们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秀拉、奈尔和艾娃等。让我们看到了黑人女性多姿多彩的一面。本文通过对艾娃的分析.反映出了母爱的无私与无助,以及黑人母亲形象和母性的双重力量所折射出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黑人女性;双重母性;艾娃

中图分类号:171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037-02

《秀拉》,是美国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一篇较有影响的小说。在这篇小说中,艾娃是黑人妇女群体中自力更生的典范。莫里森把黑人妇女的勤劳、睿智、忍辱负重和牺牲精神集于她一身。细细品味这篇著作中所刻画的母亲形象,就会发现在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母爱的双重性:一方面她们仁慈,怜爱,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体现出母爱的伟大无私;另一方面,当社会现实让母亲无力去保护孩子的时候,母爱的无奈使一个母亲走向了极端。莫里森真可谓是一位善于观察和体恤女性内心情感而又见解独特的作家。她在广为世人传颂的温和光明的母性地域中探索出了黑暗,晦涩的特殊地带,这不仅令人惊叹,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去重新开启这个关于母性的话题。

一、《秀拉》中艾娃的母性形象

在《秀拉》中。艾娃作为一位母亲与一位社区大家庭的领导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娃在结婚5年后,丈夫鲍伊抛弃了她。由于种族歧视而导致的贫穷使得家中只剩下两美元。五个鸡蛋和三根甜菜。力不从心的伊娃把孩子寄养在一个邻居的家中。自己失踪了18个月。等到艾娃回来时。人们发现她少了一条腿.但是口袋里却多了很多钱。人们纷纷推测说夏娃是为了保险金而故意让火车把自己的一条腿给轧掉的。伊娃的行为表现了一个黑人母亲的无私和牺牲精神,为了自己的儿女,她以自残来换取他们的幸福。这是多么撼人心魄的勇气,只有母爱的力量才会驱使一个女人作出如此壮举。我们可以感觉到母性的烈焰在艾娃胸中燃烧,这股烈焰在艾娃的内心深处积蓄了强大的力量,为了养活孩子她宁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当然,就在我们感叹母爱是如此的伟大和令人敬佩时,艾娃的另一举动又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看到母爱力量的惨烈与无奈。艾娃的儿子从一战战场退役回家后,一度消沉萎靡,丧失生活信心,并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空虚的心灵。20世纪初,美国种族歧视严重,黑人遭受不公正社会待遇,对于一个从战场归来的黑人士兵来说,生活可谓是痛苦不堪。在小说中,艾娃向她的女儿描述了自己的梦境:当她闭上眼睛就会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一个婴儿挣扎着要回到她的身体里。儿子挣扎着要回到艾娃身体的梦境反复出现,艾娃深深体味到儿子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色人种被歧视的世界上的痛苦。她没有办法让儿子有尊严地生活,于是她放火烧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不想让他像行尸走肉般生活,她想让他像男子汉一样地死去。这一极端的行为使我们感到震惊,但是在震惊之余我们又觉得此举发生在艾娃身上也是情理之中。说明在种族歧视的社会氛围中,作为一个黑人母亲已经不可能再为庇护孩子受伤的心灵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举措。对儿子无限的爱和对社会不公正待遇的无限的恨促使她以同样惨烈的方式夺回了儿子的生命。母爱在这一时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与无奈。这正是母爱的一曲挽歌。

二、母爱的双重性与特殊的族裔文化

母亲这一伟大光辉的形象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得到颂扬,而在《秀拉》这部作品中,艾娃这一典型的黑人母亲形象却是在种族与性别歧视相互渗透的族裔文化背景下得到了更为独特的阐释。它让我们看到黑人女性在种族与性别歧视双重枷锁的压迫下所展示出来的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坚定的生活信念。由于特殊族裔文化的影响,黑人妇女对待子女的爱也显示出其与众不同之处。黑人母亲既无私慷慨又粗砺狭隘,这不仅是人类共有的母性双重性的矛盾体现,也是黑人女性有别于白人女性的特殊母爱特征的体现。

三、母爱的双重性与莫里森创作原则的一致性

通过对艾娃这一人物性格的分析,我们发现母爱是伟大无私的,也是惨烈无助的。母爱作为两种力量的矛盾统一体,普遍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在《秀拉》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向我们所展现的母性,一方面,极富牺牲和奉献精神,用乳汁滋养呵护自己的下一代,给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最原始最强大的推动力,而另一方面又是无奈与无助的。母爱的这种双重力量决不仅仅存在于小说创作中,“深展的想象”中,而是存在于人类的共同体验和社会的普遍现实之中。它揭示的是全人类,不管是黑人社会还是白人社会在人性方面的共同特征。莫里森在母性力量方面的刻画无疑是从对人性共同特征和人类共同心理体验的思考中得来的。显然,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创作立场是双声的,她不仅是从黑人的立场出发,展现黑人的悲剧命运,而且从全人类的共同体验出发,写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这一点恰恰在她的另一次访谈中得到印证,莫里森坚持说她的写作并不局限于一种文化,即如果这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文化,她就具有一种普遍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如果我能够理解我的写作,那么我会认为有两件事是存在的。一是其他黑人也能理解,二是如果作品写得好的话,白人也会理解。”我想莫里森在《秀拉》中所展示的母性的双重性不仅在黑人社会中能够引起共鸣,在白人社会中同样也能够引起共鸣。在莫里森的创作原则中,莫里森始终强调艺术既要有美学功效又要有政治影响。她认为一部小说必须对社会负责同时又提供美的享受,艺术家兼有政治使命,艺术要证明事实,擦亮人们的眼睛,加强人们的政治意识。《秀拉》这部作品中所展示的黑人母亲形象以及母爱的力量同样折射出黑人的生存状况,黑人女性的特有内心体验和黑人在种族歧视氛围中的抗争和悲惨命运。

四、通过艾娃看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

在这部小说里,通过艾娃,我们可以透视黑人女性当时的生活状况:黑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履行操持家务,养儿育女的义务。黑人妇女在家庭事务中没有决策权,在社交领域也毫无权力。在黑人家庭中,黑人丈夫可以有多个妻子,丈夫在各种家庭事务中享有决策的权力。而妻子则协同共同承担家务劳动。黑人妇女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还背负着残酷的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枷锁。这种背着枷锁劳动的生活境况塑造了黑人女性独特的个性。黑人女性独特的内心体验也就是在这种生活境况中产生的。艾娃身上体现了黑人女性在长期的与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坚韧地性格。和白人女性相比,黑人女性在性格上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她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比白人妇女承受更多的压力。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中,接受一定的教育,且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自我的精神,黑人女性才能在白人和男人统治的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断改变各种不平等的状况。

在任何种族的文化中,母亲总是心胸宽广,仁慈善良,怜爱众生,关怀生命。就连古老神话中的女神也是较为仁慈和体贴入微的。她们帮助人,她们保护人,她们满足人,她们抚慰人。而在这部关于黑人女性的文学作品中,莫里森却从崭新的视角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向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特殊的心理体验,而这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又与她们所处的特殊的族裔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莫里森笔下的这位母亲形象既是黑人女性的代表,也应该是整个人类社会女性的代表。其笔下的双重母性既反映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留有种族歧视政策的烙印,也折射出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的心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