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类《水泥工艺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2009-06-21王海娟李继功朱建平

科教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时水泥论文

王海娟 李继功 朱建平

摘要本文对不同的《水泥工艺学》教材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程论文与改革考试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泥工艺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水泥工艺学》是河南理工大学为材料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水泥的生产种类,生产工艺。鉴于专业课时有限,该校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程考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思考

一本优秀的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①国内供材料类专业选用的两本教材均为武汉理工大学编写的水泥工艺学教材,②③内容覆盖了水泥工艺学的主干内容,其中李坚利编写的教材为中等专业学校用教材,内容多、理论推导多,适合于较多学时的教学,而沈威编写的教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推导较少,适合于工科院校少学时教学。我校材料专业目前《水泥工艺学》课时较短,仅有32学时。因此我们选用教材为沈威编写的教材;目前水泥领域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实践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进展,而且各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也提供了更多有益的经验。沈威编写的《水泥工艺学》,其教材引用了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介绍最新水泥生产工艺、水化研究、水泥品种,并且其教材更好地注意了与“硅酸盐物理化学”、“水泥热工基础与设备”以及“水泥工厂工艺设备设计概论”等课程的衔接与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还保持必要的系统性。

针对专业课教学学时较少的情况,在教学内容上我校进行了有效的选择,重点介绍硅酸盐水泥的组成、煅烧、粉磨、质量控制;简单介绍水化、硬化的内容,为进一步掌握工艺要求、改善性能、研制新品种水泥提供必要的基础。对火山灰质水泥、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着重介绍工艺和性能方面的特点;而对于水泥制品混凝土因有专门的专业课《混凝土学》,所以混凝土就不再讲了。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校教学工作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否。教师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立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多样灵活的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2.1 现场参观法

专业课课时少,学生对水泥工艺认识有限,因此,安排2学时到学校附近水泥厂参观,使学生对水泥工艺有直观的认识。

2.2 对比法

通过对最新生产工艺和旧的生产工艺的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最新生产工艺优点,对环境更加环保,生产效率更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新工艺的探索。

2.3 制作工艺动画

针对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开发了一套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并针对一些因实践条件和学时限制无法完成的实践项目,制作成工艺动画,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程考试改革,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1 加强课程论文的训练

课程论文是新型建筑材料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对课程论文的撰写,能够更好地掌握《水泥工艺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国外最新水泥工艺;学生通过写课程论文,既可以培养他们的科技文写作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分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在训练学生课程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严格把关,防止学生的抄袭,并可由学生根据学习科目自定与科目有关的论文题目,使学生学以致用,多样化发展。

3.2 综合评定学生最终成绩

学生在该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多个指标构成,如课堂参与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课程论文质量。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对这些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在一般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在总分中的比重不超过70%。通过这种多指标评估体系,考试不再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写作能力。

通过《水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完成了学生培养从侧重理论研究型向实际应用型转变,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达到了整体优化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时水泥论文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学习不是“刷学时”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
天价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