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体育之教育 扬奥运之宏声

2009-06-21张明全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

张明全

[摘要]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落幕,也给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融入了新的活力。奥运精神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校园生活。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素质教育

将奥林匹克主旨内容溶入到高校体育课的系统教育中,让身心发展处于最为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热爱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现代社会的竞争态势就对大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二要具有坚强的意志;三要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这些又正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要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指导,以体育规律为依据,以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目标,对学校体育课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当前,我国正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学校体育教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结果,既充实和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涵,又极大地扩展了体育教育的外延。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高校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要转变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让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并结合自己专业的需要,有意识的运用强身健体思想和体育锻炼手段,促进思维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更要使学生把握住方向,即学生在掌握了学校体育内容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内容,达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体育而言,从学校领导到学生,首先,要避免对素质教育的轻视和排斥,重构教育思想,科学制定素质教育对人的文化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从教育体制到教学体系上给素质教育以准确定位。要纠正唯运动技术的倾向,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此外,我们还必须从素质教育着眼,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要确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要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制定有关政策,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推动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学改革,而不是把素质教育当作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来对待;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摆脱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和单纯的课程教学意识,要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善于挖掘和发挥各个环节中有利于人才素质提高的因素,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学习观念、就业观念,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适应性。

二、寓德育于体育教学和活动之中

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派生功能,就学校教育体系而言,学校体育是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的教育过程。大学生正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体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工这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将二者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透到教学计划之中和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比如,在讲述《乒乓球发展史》一课时,我们就可以结合现今中国乒乓球的现状,介绍许多国体育健儿正在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他们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责任感。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中,素质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和根本,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以较高的文化素质为基础。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一门融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为一体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综合素质教育的优势,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认知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协同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迁移性,而这正是培养高级人才素质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大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及素质,成为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勤于开拓,勇于创新,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适应环境变化的复合型人才。

四、全面加强体育教师的素质

在体育课教学中,相同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教出来,其效果可能不一样。这是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而文化素养则是这种“人格源泉”的发源地。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审美情趣。掌握历史知识,使人具有洞察力,使人产生民族凝聚力及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哲学知识,使人分析问题透彻、精辟、深邃,能培养人的思辩能力和审美能力;懂艺术,可以使人产生审美情趣,培养人的艺术欣赏、鉴赏水平;懂语言,可以使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培养人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无论人们怎样理解,提高素质教育中这些极为重要的内容,对教师本身思想及感情的熏陶、感染、塑造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人的思维活动的载体—语言文化,更是表现文化修养及知识体系的显著特征。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在哲学、语言、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有毅力去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造的意识。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底蕴,能更好地拓宽思路,迸发出创造性的灵感,团结其他教师,发挥群体优势,从而取得重大的成果。

五、结语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要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我们的体育教师也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典兵,张忠华.学校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志超,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