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09-06-20周静丽

职教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建筑工程

摘要:从案例教学、情景作业、文献阅读、实践操作和过程实习参观五个方面分析了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思路,结合教学实践给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机械、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周静丽,女,(1970-),浙江省诸暨市诸暨中专,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专业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2-0032-02

一、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与建筑施工实践密不可分的课程。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中专学生毕业后,较多的走向施工现场,故《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注重加强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是摆在建筑施工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校的教学实践来看,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使用72学时的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室完成集中授课,然后在12月中下旬到施工现场进行2周的施工实习,最终进行期未考试,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践性课程采用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

本课程是教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施工技术与机械方面的课程,它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采用理论课堂教学,加上学生每班50人左右,使得学生只能对施工技术有个模糊的认识,甚至知之甚少。尽管采用图片、图像、动画和影像技术,然而毕竟是平面技术,与实体相差甚远,不能建立学生对结构尺寸的施工技术的直观印象。

(二)知识点多、填鸭式教学,不能引导学生创新

要在一个学期内将所有基本建筑的各个部分的施工技术全部讲完,就显得知识点密集、课时较少。这样,就使得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知识点的讲授方面,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新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教材落后于建筑技术实践

目前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多所学校都使用的版本。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不能反映最新的建筑施工技术,二是对建筑施工方案介绍的多,对项工程施工技术介绍的少。这就使得学生对只能比较成熟的施工方案大体了解,对细部施工则无能为力,表现在工作岗位上就是只能夸夸其谈,不能指导具体施工。而这是与我校的培养思想不适应的。

(四)施工实习多为静态的参观

选择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进行2周集中的施工实习,会遇到的以下情况:一是建筑工程一般在冬季进行基础施工,而这时候可参观的并不多,并且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也不可能等我们的实习;二是建筑工程周期一般都很长,造成了我们的实习基本上都是静态的参观,即使是参观很多次,也都是同样的施工场景,导致学生对施工过程不够了解,没有达到施工实习的预定目标。

三、解决的方法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比较典型的建筑施工过程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讨,同时作为思考和研究的载体,可以对其细部施工技术进行比较详细的探索,并做不同施工方法的比较,这样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施工项目总工程的要求。例如,对于土方工程这一章节可以采取如下案例:某办公楼基础深度为地表以下-9米,地表下-4.1米范围内为房渣土,-4.1——5.20为粉质、砂质土,-5.2米以下为细卵石层。西侧、北侧为马路,东侧紧领同栋六层住宅楼和一个自行车棚,南侧槽边围墙外3米为一个带地下夹层的变电室。东、西、北三面地下皆无管,且槽边位置留一道3.5米高原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因此支护设计为基坑东、西、北三面取土钉支护,南侧采取悬臂桩支护。

通过对这一案例出现问题的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分析地基的施工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

(二)布置情境作业。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情境作业,即给学生一个人文化的作业环境,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活动于其中。将在施工现场常见到的问题设置成情景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并且将大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即培养了同学们交流学术问题的习惯,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行专业文献的阅读。对学生进行这项能力的培养,在一些专业学校里面已经付诸实施。结合我校的实际,可以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试行,提高学生把握最新建筑施工技术,解决教材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将此项能力的培养结合情景作业的布置,可以相互促进,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进行几项施工实习操作。如施工技术中讲到砌砖的方法时,可以直接带学生到校内实习工厂进行砌砖的实践操作。在砌筑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施工前对各轴线和标高进行核对,并做好原始记录;为保证砌体的竖向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在砌筑前设立匹数杆,匹数杆宜立在墙的转角处、楼梯间及相距10~15米左右的内外墙交接处;砖要在砌筑前1~2浇水浸湿,以水浸入深度达1cm时为适宜等。又如在讲解钢筋施工这一项内容时,可以针对其中钢筋翻样进行实习。在实习工厂,由学校准备一些钢筋,由学生进行钢筋翻样,在实习的过程中使同学们了解到:一个合格的钢筋翻样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翻样如翻译,翻译讲究信、达、雅,钢筋翻样同样如此。一份高质量的翻样料单具备如下条件:1.要求计算准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精通图纸,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图纸一知半解,是不可能完成钢筋翻样任务的。其次要熟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一些常用做法,并且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可见对专业要求相当之高。2.要求符合施工实际,指导施工,方便施工,满足施工实际情况。这就需要熟悉施工现场,对施工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现场实战经验,实践出真知。三、要求合理,不仅能发现图纸上不尽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做出来的翻样单既能方便施工又能满足规范,还要尽可能节约钢筋。

(五)施工实习可以考虑实习过程参观。对施工现场进行过程参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施工过程的了解和对整个施工技术的把握。对于校内的施工现场,可以进行试行,时间可以分散开,在周末进行。

四、应注意的事项

上述方法中,除了过程参观的施工实习没有进行实践外,其余均进行了几届学生的试行,达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应注意以下问题:

1、将平时成绩的考核与前述几个方面联系起来,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施工案例最好选取来自工程实际的,同时又兼顾各种施工方法和学生的兴趣。

3、情景作业的选取应注意既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顺秋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2]张奎明.美国教师教育中案例方法的应用与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47-51.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