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精子症的中医证治研究

2009-06-20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5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徐 波 付 伟

[摘要]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10余年来,现代中医男科对男性不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已逐渐形成了由经验医学研究模式,向现代医学研究模式转变的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对男性不育中弱精子症的分类细化研究,则是发展中的必然。为此,本文就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中医男科研究成果中,有关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现代药理进行了分类细化研究,以资借鉴。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既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丰富内涵。而加强对中药及其药理的深入研究,极可能为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弱精子症;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a)-058-04

弱精子症(asthenospermia)是指精液参数中前向运动的精子(a和b级)小于50%或a级运动的精子小于25%的病症,弱精子症又称精子活动低下,是导致男性不育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中医理论中,虽无弱精子一词,但在中医有关“无子”、“无嗣”、“求嗣”、“绝育”、“种子”、“男子艰嗣”、“不男”、“丈夫无子”等不育症的理论研究中早有论述。近年来,随着现代中医男科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与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已初步形成了由经验医学研究模式向现代医学研究模式转变的趋势。多数专家学者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法方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甚至有人提出了“无证可辨”、“精液辨证”等学说,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医学的“病”与传统中医的“证”相结合,即“病证结合”为主体的诊疗体系,从而使中医男性不育症研究更具现代科学特征。为此,笔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以往男性不育症较笼统的辨“病”论治研究,急待进一步分类细化,而对男性不育中弱精子症的分类细化研究,则是发展中的必然。

1弱精子症流行病学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弱精子症已是临床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如黄氏对253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弱精症103例,占40.7%,认为引起男性不育症主要因素为弱精症,其次为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微量元素异常等。吴氏调查88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其中弱精症519例,占59%;金氏对1186男性不育患者的调查,弱精症625例,占52.7%沙氏对2 367例男性患者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分析,结果显示总异常率占97.16%,其中弱精子症占63.47,精子活率低下占59.65%,远远高于其他各项异常指标。也有人认为,因精子活力低下而导致的男性不育约占30%。由此可见,目前国内有关弱精子症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虽尚缺更高级别、更大样本的调查,但弱精子症占男性不育的30%~60%,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已是不争事实。

2中医“精气”理论与弱精子症相关性研究

传统中医理论中,早就有了有关“精气”与男子生育机制,“精气”不足(相当于精子活力下降)与男子不育病因病机的论述,并记载了大量治疗男子不育的实践经验。如在《周易》[匍中就有“不育”病名。中医第一部医学经典《内经》对男性生育生理也有经典论述:“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指出肾所藏精气充足,阴阳和谐是男子具备正常生育能力的生理基础。其所谓“精气”,包括了“精”和“气”,物质与动能两个部份,“精”是男子生殖繁衍的物质基础,“气”主运化、化生万物,为“精”提供生机与动能。只有“精气”充足,精子才能上行与卵子结合(阴阳和),“故能有子”。反之虽“精”充,而“气”不足(相当于活力下降),精子不能快速上行与卵子结合,男子生育受损,故不易得“子”。

汉代《伤寒杂病论》明确提出了男子不育与“精冷”、“精少”,“精时自下”有关。隋代《诸病源候论》则从病因学。症状学角度,进一步论述了不育与“精气”的关系:“丈夫无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提出:天、犍、漏、怯、变、“五不男”学说,其中“漏”即指精液不固,常遗精滑泄,致精气不充而不育。明代《广嗣纪要》提出:生,纵、变、半、妒、“五不男”学说,其中“变”即指:未至十六,其精常自行,或中年多有遗漏“自浊”,致“精气”减少而不育。至清代《石室秘录》,对“精气”充溢盛衰与男性不育的病因病机认识,则达到了一个较完整的更高水平,提出了“精寒、气衰、痰多、火盛、精少、气郁”的六因学说。

综上,古人早已指出“精气”不足是导致男子不育的主要原因,其论述与现代医学弱精子症极其相似。

3现代中医男科学对弱精子症的研究与进展

3.1病因病机研究与进展

现代中医男科学者在继承传统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弱精子症男性不育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法方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与实践,初步完成了由经验医学研究模式向现代医学研究模式的转变,使弱精子症男性不育的中医证治研究,更具现代科学规范特征。

如王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对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提出了“肾虚挟湿热瘀毒虫”是其主要病机,即肾虚指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肾失滋养,肾精亏虚的生殖功能低下,少精症、弱精症等;湿热指过食肥甘辛辣,或过量饮酒,酿热生湿,或受湿邪浸淫,对生精功能的损害,包括前列腺炎及其他生殖系炎症;瘀指各种生殖系统的慢性病变形成的血瘀、痰瘀等病理因素,精索静脉曲张,精液液化不良等症;毒指化学药品,汽油、农药,工业废气及微波,放谢线、辐射,食棉籽油(棉酚)及腮腺炎引发的睾丸炎等对生殖器官、生精功能的损害;虫指性传播疾病各种微生物感染,包括梅毒螺旋体、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滴虫及结核杆菌等。

王琦教授认为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看,男性育龄是从“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到“筋骨隆盛,肌肉壮满”的时期,机体处于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正气充实,邪气难袭。若邪气内侵,既可表现为虚挟邪实证候,也可表现邪实证候,因肾精亏虚是男性不育内在的病理基础,湿热、瘀滞、毒、虫等既可为外在的致病邪气,又可是病变过程的病理征象。因此凡是弱精症的男性不育,无论是以肾虚为主或是以湿热、瘀滞、毒、虫等为主要证候,其病机核心仍为“肾虚挟湿热瘀毒虫”,证候多以肾精亏虚或挟湿热、或挟瘀血、或挟毒、挟虫等。

徐福松教授对清陈士铎的六因学说则认为:精寒。可包括精液清冷、稀薄、精子质量下降;气衰,可包括肺、脾肾气不足所致的不育症;痰多,指有形、无形之谈,可包括无症状可辨的不育症的精液量、精子数多的不育症;火盛,包括心、肝、胃、肾阴虚火旺的不育症;精少,可指精液量、精子数过少不育症;气郁,精神抑郁可引起精子数量、质量下降,精子畸形。

由于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弱精症精液质量下降,但患者

的舌、脉象等证候表现无明显的、典型的变化,因而其证型难以确定。即无证可辨。由此,有人提出了一个较新的概念一精液辨证。精液辨证的主要理论认为:生殖器官位于阴位,精液属水为阴,为阴中之阴;精气属火为阳,属阴中之阳。精子则为阴中之阳,精子本身又可分为阴阳,精子体为阴——阳中之阴;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动率为阳——阳中之阳。根据《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精子活动力强弱,精子存活率的高低当责之于肾阳的盛衰。由于阴阳之间既至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往往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现象。甚至出现阴阳俱虚的现象。当阳虚时,阳虚则寒内生,微观可见精液清冷,精子活动力减弱,精子存活率下降。阴虚则内热,或相火亢盛,灼煎津液,可见精液量少,黏稠,液化异常,精子活动力减弱,存活率下降。气虚不育:气虚则乏力,微观主要表现精子活动减弱,存活率降低。肝郁性不育:郁久化热,煎熬津液可使精液量减少,变黏稠,液化异常,精子数可能减少,活力下降。甚至死精子增多。

3.2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研究与实践

3.2.1古代经方回顾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最早提出了治疗不育症的专方七子散和庆云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许多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药物,如五味子“强阴,益男子精”,杜仲“益精气”,淫羊藿“主阴痿绝伤”等。仅在万全的《广嗣纪要》,叶天士的《秘本种子金丹》、岳甫嘉的《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等治疗男性不育专著中,治疗不育的内服种子类药就达34种之多。方剂方面。较著名而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有:《证治准绳》的五子衍宗丸,《景岳全书》的赞育丹,《卫生宝鉴》的三才封髓丹,《辨证录》的宜男化育丹,纯一丸、记忧散、造兴丸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五子衍宗丸,为古今医家所撷,为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的扛鼎力方。

3,2,2现代研究与实践临床中弱精子症不是一个孤立的病症,是多种疾病和因素引起的一种结果,因此,近年对弱子症的治疗研究,也从多脏腑、多病因,多方面展开,呈现出传统经典验方与现代药理相结合,一方为主随证加减,单方专用等多样化趋势。如曾庆琪、徐福松等认为弱精症男子不育,病情复杂,病因繁多,临证论治难以守据一法,当察其形气阴阳盛衰,脏腑寒热虚实,各求其原分而治之。提出了男子不育治疗九法:滋肝肾养精血,方选生髓育麟丹,五子衍宗丸合右归饮加减;温命门生肾火,方选赞育丹,七宝美髯丹合右归饮加减;煦脾气裕心火,方选归脾汤,七福饮合十全大补丸加减;疏肝郁悦情志,方选达郁汤,宣志汤合启阳娱心丹加减;清湿热泄虫毒,方选革解分清饮、四妙丸合菟丝子丸加减:化瘀阻通经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当归补血汤合六味地黄加减;利湿邪祛痰浊,方选越鞠丸,涤痰汤合火土既济丹加减;驱寒邪温精室,方选暖肝煎,斑龙丹合还少丹加减。

又如罗建辉等从肾论治用补肾益精方(菟丝子、制首乌、肉从蓉、枸杞子、熟地、丹参、锁阳、鹿角胶等)治疗25例重症弱精子症,结果痊愈19例,总有效率84%,证明该方能提高精子密度,增强精子活动能力。曾雪武等吲用自拟补肾生精汤(熟地、仙灵脾、菟丝子、韭菜子、当归、黄芪等制成片剂)治疗少、弱精子症,同时设克罗米酚对照观察。结果治疗30例,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李金坤等从脾肾论治运用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健脾生精的生精助育汤(人参、黄芪、阿胶、仙茅、淫羊藿、山药、生地、茯苓、龟甲、丹皮、女贞子、覆盆子、丹参等18种中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结果表明,该方可明显提高精子的活动率及快速活动力,治疗前后对照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陈德宁等从脾胃论治,根据脾胃与肾的生理病理,结合现代医学对微量元素的研究认识,认为男性不育之病位虽在肾。但与脾胃功能的盛衰密切相关。提出治疗男性不育当重视脾胃,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男性弱精子症,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对精子的计数和活动力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龙保珍等从瘀论治,采用补肾活血与补肾生精方药治疗不育症并作分组对照研究,将134例弱精症随机分为补肾活血组(68例)与补肾生精组(66)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提示两组疗效显著性差异。补肾活血组明显优于补肾生精组。王君龙等中西医结合自制活力生精灵胶囊(由五子衍宗丸加黄芪、党参、山药、当归、熟地、黄精、首乌、仙灵脾、鱼螵胶等)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弱精子症,选择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发现,C组(生精胶囊+克罗米酚)疗效明显优于A组(克罗米酚)、B组(生精胶囊)(P<0.05)。而A、B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陈金荣等认为对男性不育当审因论治,因证施治。做到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攻邪与扶正,药物与饮食,情志与性事等方面的结合,强调生精首当补脾,填精贵在补肾,通精重视活血理气,护精勿忘补泻兼施,养精宜重视饮食宜忌,求嗣须调情择期的六项原则。这种整体辨治观点,对弱精症的治疗也同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4药理研究与药物精选

4.1现代药理研究

纵观古代和现代中医男科专家治疗弱精症用药,虽然种类繁多,但其中使用频率最高,又最具特点的,当属子类药及动物药。子类药如菟丝子、枸杞子、韭子、五味子、覆盆子、女贞子、冬葵子、茺蔚子、白芥子等。动物药如鹿茸、蛤蚧、海马、海龙、水蛭、穿山甲、蜈蚣、全蝎、紫河车、乌贼骨、海螵蛸、桑螵蛸、九香虫等。徐福松教授在治疗男子不育症时,也提倡多用子类物和动物药,动物药乃血肉有情之品,走窜攻坚之性强,辨病使用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子药乃物之子,按功能类比,能毓生命,促精子形成。研究表明果实类药物多含丰富的易于水解吸收的果糖,黏蛋白、黏蛋白酶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含量较高,这无疑对增强精子活力有很大帮助。

王琦教授应用超薄切片和冷冻蚀刻的电镜超微结构以及光学显微镜的检查研究,对王氏生精汤改变、提高人类精子质量问题做了科学的阐述,研究表明,该方可使精子发生过程的病理状态向常态方面转变。说明中药对病理性精子膜结构能进行改变。

而肖永新、李育浩,王学美、罗和古对五子衍宗九及子类药的药理研究表明:五子衍宗丸为主方的中药制剂能使幼龄小白鼠睾丸重量增加,精子活动率提高,精子畸形率降低;能提高未成年大鼠的血清睾酮含量、精子数及精子活率(力);升高老龄大鼠血浆睾酮含量,降低雌二醇比值;提高雄性大鼠精子活动度、精子数和生育能力。同时对环磷酰胺损伤大鼠的性腺和副性腺器官都有明显增重作用,对血清黄体生成素之升高有降低作用,对家兔睾丸组织损伤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提示该方有雄激素样及促性腺激素样作用。对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功能有作用。可见子类药物在弱精子症男性不育中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关于补肾药药理研究方面,很多学者如熊跃斌等、钟

百灵等的研究表明:补肾药有类性激素作用,含锌量高,对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显著,有调节内分泌失调的作用,能促进睾丸发育,增加睾酮水平,兴奋性机能,促进精液分泌,对改善睾丸曲细精管及间质细胞的损害均有一定效果,同时能增加大鼠附睾精子数量、活率、活力。使配对雌鼠怀孕率明显提高。

对人参,黄芪的药理研究表明:人参、黄芪可增加精子钱粒体活性,提高精子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改善精子活率与活力。

对淫羊霍的最新研究表明:淫羊霍不仅可以提高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和雄激素水平,减少生殖细胞凋亡,改善睾丸组织的退行性衰老,还可通过抑制生殖细胞衰老基因P16蛋白表达,延缓性腺衰老。

4.2药物精选

近年随着中医药治疗男子不育研究的快速发展,新验方不断涌现,老药新用已成常态,药物种类繁多。为此,很多专家家学者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其也进行了研究筛选。如李彪对8 506例男性不育症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总的概念是处方用药具有较大离散性,经验方占绝大多数,经技术处理后,很多处方与古成方相近,明显体现出集中趋势。成方的使用主要是六味地黄汤辈(包括左归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总出现频率数高达84次;其次是五子衍宗丸,频率为42次。药物使用情况,常用者不超过55种,按高低顺序,补阳药物依次是淫羊藿、菟丝子、鹿角胶、肉苁蓉、仙茅、肉桂、巴戟天、附子、锁阳等;补阴类药物依次是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覆盆子、生地、女贞子等;补脾益气养血类药物依次是茯苓、山药、当归、党参、黄芪、白术、白芍等;活血祛瘀类药物依次是丹皮、红花、路路通、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等;清利下焦湿热药物依次是黄柏、知母、龙胆草、栀子等。以上总结对于探讨弱精子男子不育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无疑是有实际意义的。

5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男性不育症的历史悠久,古今医家进行了艰苦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当代专家学者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选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研究,奠定了新的研究模式,指明了研究方向。但本症的许多病因病机尚待进一步叙明,研究成果与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重复检证。而加强对中药及其药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为中医药治疗弱精子症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弛豫开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